APP下载

民办高校驻校型校企合作运行模式研究

2018-02-22黄梅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

黄梅

摘 要:文章分析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发展的现状,探索了驻校型校企合作模式的理论根源和意义,为学校全方位构建并逐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驻校型

1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现状

新建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1)社会发展急需。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微企业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都需要新型大学的支撑。(2)世界潮流所趋。高等教育成为国家发展的“策源地”和“发动机”,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自身诉求推动新型大学的发展。(3)国家政策支持。中央决策、主管部门推进、地方政府响应,全国兴起地方高校转型的改革浪潮。(4)质量标准引领。合格评估推动了新建本科高校主动适应区域(行业)支柱性产业经济的发展,突出服务当地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从而确立了相较于综合型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并促使学校全方位构建并逐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以及“十三五”期间,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其办学特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其人才培养目标,顺应了我国职业教育从数量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内涵的提高的现实需要[1],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从近年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和经验来看,一方面快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系统培养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模式。其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研究是其实践探索的重要内容。

校企合作,必然牵涉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同时,政府与行业的介入,使校企合作走向校地企联合、规模发展、打造地方名牌的道路。从实践来看,我国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以高校和企业共同为主体,政府和行业在其中发挥推动和指导作用,学生的参与更是不可忽视。多方主体的共同作用和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使得校企合作的发展既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力量,又充斥着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在高科技和新领域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力量的当今时代,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学生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发挥积极作用,以什么形式参与合作,多方主体如何互惠共赢,这些都需要探索实践。

在以往的理论研究层面,对于校企合作模式、重要性的研究较多,内容重复,范围太宽泛,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在现实层面,很多高校的企业入驻模式更多是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起初都是轰轰烈烈,渐渐门可罗雀,最后不了了之。或者检查时热热闹闹,检查后关门大吉。还有少数的入驻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挣扎,忘却了合作的初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到目前为止,我国普通高校的驻校型校企合作大多数处于松散的、短期的、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如何构建有生机的、有活力的驻校型校企合作运行模式至关重要。在应用型教育体系中,校企合作是基础,产教融合是目标,顶岗实习是手段。

2 校企合作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最早的校企合作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在20世纪中叶盛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主要表现为两大类型:(1)以企业为主,其代表模式是德国的“双元制培训”、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度”和日本的“产学合作”。(2)以学校为主,其代表是美國的“合作教育”和俄罗斯的“学校—基地企业制度”[2]。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特点是: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特点是: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与要求。

国内学者对校企合作的研究内容包括: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校企合作中学校内部的体制改革、校企合作内涵、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等。何杨勇[3]指出校企合作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实现个体、国家和企业三者利益的均衡。黄振宝等[4]认为高校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的原因在于教育经费短缺、教师负担增大。郑旭辉等[5]认为,高校忽视与企业的合作,不注重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沈云慈[6]认为我国目前的校企合作需要更主动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

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国内研究文献进行横向分析和比较,主要根据研究者背景来源课题组发现:(1)文献材料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针对本科院校的研究相对较少。(2)研究者来自高职院校的占绝大部分,来自本科院校的少;这说明相当多的本科院校教育者和研究者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模式仍停留在研究型、理论性方面,还没有切实领会和认同本科人才培养也要突出应用型、地方性的定位。(3)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校企合作的模式、作用、效果、合作内容,涉及校企合作实质内涵和精神动力的研究较少,将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利益机制以及情感机制融入校企合作运行模型的更少。(4)对企业入驻校园型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型研究较少。(5)本科层次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施时间一般都为大四年级,还不是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产教融合。

3 驻校型校企合作模式的理论依据

3.1 工学结合理念: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过程

驻校型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常以专业及岗位为基线,通过“学习活动贯穿于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将“学习中工作”和“工作中学习”系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课堂、实验室等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引企驻校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将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与课堂、实验室整合为一体,帮助学生更早体验真实的生产工作环境及流程,通过丰富和提升感性认知,进而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进行无缝对接,缩短了传统人才培养计划里学生一般到大四才进入企业实习的培养周期。驻校型的工学结合模式,促使学生更容易发现理论学习与未来工作之间的关联,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3.2 创新教育理念: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学生素质教育过程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工作,尤其是伴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新的专业、新的教学内容、新的人才培养手段、校企合作新内涵也随之风生水起。学校要做新工业浪潮的跟随者、甚至是并跑者,才能不被新时代淘汰。新建应用型民办高校在教育政策及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之下,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最见实效的改革实践。引企驻校这种模式,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了生产、研发等基本条件,给大学生“天马行空”的新点子提供了“试错”的机会。

3.3 产教融合理念:生产工艺流程与专业能力培养的紧密对接

传统的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通常是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贯穿学业的前3年,而最后一年才安排阶段性实习。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大四往往忙于找工作、毕业设计(论文)等事务,毕业实习的质量和效果不理想。虽然在前3年中也有一部分实验室实训,但总体而言,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不能遵循生產工艺流程的特点,学生的专业能力是片面的、不连贯的,缺少真实的企业实践和岗位检验。分析其原因,一是传统的本科教学思想制约;二是节约教学成本,减少麻烦;三是缺少能实现教学环境灵活转换的教学条件。

基于以上现实情况,驻校型校企合作在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欠缺的民办高校应运而生,成为众多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一种创新类型。

4 推行驻校型校企合作的意义

驻校型校企合作是基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将部分生产、研发、推广等企业设施放置于高校,高校为企业提供免费或较低租金的场地,换取教师学生全面参与企业真实生产流程的实训资源。驻校型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把企业需求尽早融入人才培养的初始环节,有利于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包括专业规划、培养方案、课程整合、教材开发、实习实训等。

驻校型校企合作便于学校实施、参与和控制校企合作的各个层面,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在课堂教学和企业顶岗之间实现灵活切换。教师及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学习及实训,有利于把握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等“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工学结合的全面融入。如果把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等视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动力,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级产业者则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跃升的软动力。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要从高等教育端口抓起,从教育的转型改革抓起,从课堂和实习实训环节抓起。同时,方便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和纵向比较研究,检测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成效。

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在人才培养的路径、模式、内涵等方面进行切实的改革和创新。驻校型校企合作作为一种粗放型、初级层次的合作模式,是新建民办应用型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可行路径,但是在长期的“华而不实”的教育实践改革过程中,这种模式必须要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建构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包括约束、激励、利益以及情感等在内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模型。

[参考文献]

[1]韩洲雄,邵华,齐卫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4):43-46.

[2]秦立春.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高职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2(12):41-42.

[3]何杨勇.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5(9):70-72.

[4]黄振宝,钱道中.我国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对产学合作教育的作用与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8(5):42-43.

[5]郑旭辉,刘松青.中外产学合作教育动力的比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27-30.

[6]沈云慈.市场经济视角下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其化解[J].中国高等教育,2012(15):42-44.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new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root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chool to comprehensively build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pplied undergraduate; resident school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