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探究

2018-02-21胡怡芳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9期
关键词:类节目电视节目娱乐

胡怡芳

随着信息技术化和物质生活化程度的持续提高,人们开始寄托于精神文化的需求,类型多样化的综艺节目开始呈现出井喷之势,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发现,真人秀、益智游戏、相亲交友及选秀类节目收获了颇高收视率,获得了观众好评。然而,近几年本土原创文化类节目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急速走红,成为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一个新亮点,掀起了一波新热潮。

1 中国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长久以来,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常常陷入“叫好不叫座”“广受好评却收视率低”的尴尬困境。很多电视台不情愿耗费过多的人际关系、资源、钱财和精神体力去投入品位高、质量高的文化类节目。在经济利益和收视率的驱动下,一些电视节目机构由于收视率惨淡而遭下线裁减。文化类节目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标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却不尽如人意。在泛商业贸易化和泛休闲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类节目面对许多争议和质疑。对于这样情况的发生,我们更应多些思考和探索。文化类节目在近些年开始重新一轮的播出,从屏内火到屏外,但随着文化类节目的不停推出,问题也日渐显现出来。

纵观节目内容,大多将内容汇集在文字、文学方面,这样的内容、形式老套的节目,只能让观众降低收视热情和新鲜感。文化类电视节目往往带有一种说教意味,让人们觉得死板又枯燥,这使其在电视节目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无论是收视率还是受众人群,都难以取得如真人秀节目那样的好业绩。

电视节目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某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一旦播出,接二连三就不约而同地会有同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出现,即同质化现象严重。一味地复制,而没有创新,只会让观众失去趣味。

2 对中国文化类电视节目未来发展的思考

伴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如火如荼,要在电视同质化局面和泛娱乐化现象下坚持正确走向,让文化类节目更上一层楼。中国文化类电视节目是区别于当前娱乐综艺占主流的节目模式,为当前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提供了借鉴。

2.1 塑造良好的文化形象,符合大众化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每一次大众需求的认可都会带来庞大的市场。在娱乐综艺火爆多年的市场环境下,关注精神追求的文化类节目似乎是价值的回归。文化类节目满足了大众化需求,是当下电视市场的一股清流。

近几年,文化类电视节目引起了一股热潮,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原创文化类节目正在热播,虽然每档节目的主题和内容有差别,但对传统文化品格的恪守是这些节目的共性。文化类节目通过塑造杰出的文化形象,呼吁人们重新关注传统文化,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加强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文化类节目要想得到好的传播效果,必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弘扬真善美,表现人文关切,与观众取得共识。

2.2 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扩大网络媒体宣传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谈谈诗歌、畅享人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无疑对传统媒体是一种挑战。电视节目必须借助新媒体的能力才会获得好的发展。创新传播方法,让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更好地结合。试想一下,数以亿计的人共同关注这档节目,当大家一起思考、一起答题,并把答题心得分享到朋友圈时,传统文化是不是也做到了“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档精彩的电视节目,除要有引人注目的内容和形式外,还离不开网络媒体的帮忙。比如,通过在贴吧发帖子、微信公众号推送、发微博等方式提高节目知名度,扩大节目影响力。

2.3 实现文化和娱乐的融合

文化类电视节目对电视媒体来说很难权衡。一档节目若超出关注专业和文化本身,就会导致节目传播效果不好;一档节目若超出关注娱乐和趣味,就会失去文化的内在。因此,要想做好文化类节目,权衡“文化”和“娱乐”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电视不仅能让人们随时了解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还为人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用娱乐化的方式传播文化类节目是一种空前的创新。电视节目以传统文化为核心,通过电视和新媒体向观众传递信息,兼具文化功能与娱乐功能,它通过竞赛比拼、问答、游戏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将相关文化内容传达给观众,从而提高观众文化素养和社会影响力。

由于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增多,对节目要求也不断提高。《中国诗词大会》在节目制作上实现了文化和娱乐的融合,为其他文化类节目提供了借鉴。它让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相对接,在节目中合理融合了娱乐元素,好比在现场好几次呈现网络流行语、新媒体的运用、大屏幕的意境展示,主持人、选手和点评嘉宾之间频繁幽默诙谐的互动使整个节目更接地气,更贴近观众需求,提高传播效果。点评嘉宾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对“有约不来过夜半”的解读甚是滑稽,它翻译成网络流行语“约不约”,激发全场爆笑,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

2.4 打造品牌节目,获取国际认同

面对电视媒体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现状,要想博得更多观众的眼球,品牌节目打造刻不容缓。这里所说的品牌节目是一种类型节目,只有几个,擅长策划的电视节目人非常看重品牌节目动员辐射作用,以品牌节目为核心代表,提升整个类型节目的质量,引起观众注意,提高影响力。例如,《爸爸去哪儿》在湖南卫视一经播出随即带动了十多档国内亲子类真人秀热播。

文化类电视节目也应有这样的力量。当前,中国文化类节目还处于模仿抄袭的阶段,怎样达到传统文化和电视形式有机融合,是我们目前应思考的问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打造原创文化品牌节目,获取国际认同,开拓出向世界推行的形式是当前电视节目机构应考虑的问题。

3 结语

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民族创作力的重要标识及综合国力的主要内涵都需要文化的力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类节目在当前泛娱乐化背景下走红是大势所趋,既能丰富电视节目内容,也满足了受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新媒体时期下文化类节目当前的发展仍存在不足,包含节目形式单一、内容老套。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对当前文化类节目的发展进行思考,能够为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晁晓峰.解析《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叙事[J].中国电视,2016(1).

[2]刘艳霞.《中国诗词大会》文化传播功能[J].数字传媒研究,2016(15).

[3]张秀成.综艺节目创新应植根优秀传统文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1).

[4]白钢.新媒体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思路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21):45-46.

[5]杨宁.原创文化类节目的现实图景与发展路径[J].天中学刊,2016(6):126-128.

猜你喜欢

类节目电视节目娱乐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娱乐眼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