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学院国际化及其推动大学国际化进程策略探析

2018-02-20

新疆社科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国际联盟商学商学院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亚洲及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全球500强企业希望立足中国市场,国际上期待中国在不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优秀语言能力、洞悉中国行情和人脉的专业管理人才成为国内商学院的重要任务。从商业层面看,本地企业与海外企业增加更多合作机会,走向海外市场,并进而充分融入国际竞争。这一发展趋势增强了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当前,国内一流商学院大多将国际化作为其扩大影响、提升竞争力的奋斗目标,商学院需要与国际接轨,引进国际一流师资、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管理人才。本文分析商学院实施国际化策略的现状,揭示商学院在大学国际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归纳商学院国际化对大学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商学院国际化及其推动大学国际化进程的相关策略建议。

与哈佛、沃顿、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商学院相比,中国商学院的发展历程只有20多年。中国商学院要真正登上世界舞台,其“国际化之路”自然充满着各种挑战。在全球化影响下,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我国优秀大学的商学院都在调整自身定位和策略,打造国际化平台。同时,许多世界领先的商学院已追随着全球化脚步来到中国,而中国的商学院正在努力提高国际化水平。不少国内商学院正在寻求与海外商学院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伦敦商学院、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等在内的合作,吸引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和学生,设置更具全球化视野的课程项目,并增加各方面的国际合作。

一、商学院实施国际化策略的现状

(一)商学院与国际活动连结性强的学科本质,使得商学院国际化策略雷同、一致

商学院商学学科的本质,使其与全球商业接轨,因而商学院推动大学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势;因为商学学科本质,商学院推动大学国际化成为可能,商学院也由此成为大学国际化的领跑者与代表者。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为提高学科影响力和学生竞争力,商学院不得不承受国际化的竞争压力。当其他国内外商学院参加排名、推动国际认证的竞争压力不断涌来,相较于其他学院,商学院走国际化这条路更有优势。

商学院商学学科本质,使不同商学院在使用国际化策略上,出现雷同、一致的情形。雷同、一致的策略大致如下,鼓励学生出国交换或学习、着重英语表达和使用能力、推动全英文授课、奖励学生取得国际证照、开设在线国际商学课程、开设跨国三地国际课程、强调国际认证、推动课程国际排名等。

在全球竞争激烈、区域经济整合的国际商业环境下,商学院商学教育强调学生需具有国际移动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由于商业环境的无边界性与全球性,商学院国际化课程不仅对学生未来就业及职业发展有利,同时也迎合了社会与企业雇主的期待。甚至有些商学院开设了跨国两地、三地合作的国际化课程,目的在于培育全球化竞争人才,并强调了解区域经济,基于学生认识到熟稔国际经济、文化差异重要性的实际,开设跨国课程成为商学院国际化的办学特色。而商学院广泛触及其他领域,对外连结性强,再加上某些学科较软,使得国际化课程容易招收到不同领域的国际学生,例如学习区域经济、跨文化管理专业的学生很容易转至商学院商学学科学习。

(二)商学院内部组织机构及外部环境差异,使商学院国际化策略呈现差异与不同

不同商学院国际化条件不同,不同大学国际化条件存在差异,使得商学院国际化策略呈现出丰富性、差异性。换言之,商学院国际化策略的复制学习,在于相同的商学学科本质;而非学科本质的特点,使商学院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为商学院国际化策略复制学习设置了障碍,这就意味着不同大学商学院国际化策略的模仿及复制需要以发展环境的相似性作为前提。但是,相同大学的其他学院,纵使学科本质不完全相同,可能因为部分相同的环境条件而更容易复制学习其商学院国际化策略。

(三)商学院善用国际组织关系网络的外联优势推动所在大学国际化进程

大学或商学院的国际组织关系网络联系到其他学院,将有助于大学内其他学院的国际连结。也就是说,大学或商学院既有的国际组织关系网络成为其他学院的新关系网络。具体运作如下,大学或商学院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建立全球校长或商学院院长的人脉关系;其他学院,再经由国内外既有大学或商学院之间的关系网络,与国外大学的相同学院建立起联系。国内外的两个学院,在教学计划、课程学分、考核方式、交换生、学位合作等方面进行沟通与磋商,搭建国际交换学制;能否合作的重点在于双方接触的密切程度和重视程度。

商学院要充分发挥推动所在大学国际化进程的作用,必须善用国际组织关系网络,这些国际组织关系网络可能是学院层级或者学校层级,各学院学科本质即使与商学院不尽相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复制商学院国际化推广经验,进而加快大学国际化进程。

二、商学院实施国际化策略建议

(一)因商学院商学学科本质相同,建议可复制其他大学商学院国际化策略

商学院计划推动国际化进程,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首先应考虑其本身是商学教育,其商学学科本质具有推动国际化进程的优势。因此,不必盲从于推动国际化进程的诸多策略,因为即便是不同的商学院,从成功推动国际化进程的商学院案例来看,其策略基本雷同。建议可在其中挑选适合该商学院资源条件的国际化推动策略,并加以整合、效仿,以拟定该商学院的国际化策略。

复制其他大学商学院推动国际化进程的策略,并非全盘复制,必须考虑该商学院系所所拥有的学术资源、教师背景及学生背景等。因为该商学院系所虽拥有资源条件,也不一定能开办国际课程,更不用说能推动该商学院系所国际化课程的国际排名;而推动该商学院系所国际认证也并非一蹴可就,需要时间进行课程调整,积累国际化能量。例如,推动专业课程全英语授课,必须考虑学生的语言背景,不因全英语授课,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下降,全英文授课沦为另一种英语课程而非专业课程。若试图实现成效显著的专业课程全英语授课,制定合适的英语能力要求,不失为推动商学院国际化的一项可行策略。与此同时,教师在精神上给予学生支持,鼓励学生学习期间出国学习,积累相应的经验,并制定相关奖励办法,也是推动商学院国际化的可行方法。

(二)商学院可依据自身及其大学外部环境条件拟定国际化策略

除了商学学科本质外,建议商学院依据学院及其大学外部环境条件拟定国际化策略。商学院及其大学外部环境条件,因不同大学不同商学院而存在差异。这里的外部环境条件指学术性和组织性,学术性,即学术专业领域,或教师个人毕业于国外大学;组织性,即大学或商学院系所参与的国际组织活动。对商学院而言,推动国际化善用学院及其大学外部环境条件极其重要,不论是学术性或组织性,都应依据其外部环境条件拟定国际化策略。

诸如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国际商学院协会),EQUIS(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欧洲质量改进体系),AMBA(Advanced Microcontroller Bus Architecture,先进微控制器总线体系结构)等商学院国际认证或国际排名并非万灵丹,国际认证是拉近会员关系的平台,若双方徒有国际认证而没有更深入的沟通与合作意愿,就不会有实质性的国际化合作。反之,即便没有国际认证平台的大学或商学院,只要增加国际活动参与率,增加接触面,也能获得国际化合作的机会。

推动商学院国际化进程中,一定要保持本土特色,不能偏离当地的实体经济。中外商学院合作中,中方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知识体系上的话语权,作为一项商业合作,我们首先考虑的是,通过这种商业合作可以带给我国学生怎样的知识。即便是推进国际化发展,每个商学院都应制定一个现实的、合理的定位,商学院应更多地考虑如何为中国企业培养管理人才、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作出贡献。只有服务好了本土市场,才能在未来服务于国际市场。国际化往往是先进国家在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前提下,谋求对落后国家单边优势的一种战略。具体到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商学院,起初的选择大多是不得已的“被动国际化”。但是,如果我们能大胆借鉴、奋发努力、快速进步,积累自己的实力,把握好现阶段自身独特优势,这种国际化就不全是被动的,甚至可以是对等的、互利的。

三、商学院推动大学国际化进程的策略建议

(一)积极加入具有组织性的国际联盟,推动商学院所在大学国际化进程

在协助校方推动国际化进程中,商学院应积极加入具有组织性的国际联盟,因为具有组织性的国际联盟是推动国际化的重要推手。国际联盟可能来自于大学或者商学院层级,具有学术性或组织性,商学院积极参与具有组织性的国际联盟,对大学推动国际化有极大的帮助。因为具有组织性的国际联盟,不像具有学术性的国际联盟难以跨越不同学科的学术分界,不像学术声誉需要时间孕育、累积。因此,商学院一旦加入具有组织性的国际联盟,并积极参与其组织的活动,就更容易整合大学中各学院,充分发挥商学院推动大学国际化的作用。

(二)优先鼓励商学院或与商学院商学学科本质相似的学院推动国际化

大学由上而下推动国际化之际,商学院或与商学院商学学科本质相似的学院,是大学推动国际化进程的基层组织,大学行政管理者应加以鼓励,逐渐聚集各学院发展力量,推动大学国际化。大学可直接授权商学院,由商学院统筹资源推动国际化,商学院可凝聚下属各系所的资源,调动各系所基层单位积极性,避免商学院各系所基层单位在推动国际化进程中持观望态度。如果是具有国际认证的商学院,就一直以此商学院为统筹国际认证的单位,商学院推动国际化进程的经验恰恰为大学其他学院实施国际化策略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三)大学加入具有组织性的国际联盟,并借助商学院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协助其他学院推动国际化

加入具有组织性和具有学术性的国际联盟是大学推动国际化的捷径,相较于加入具有学术性的国际联盟,加入具有组织性的国际联盟对其他学院实施国际化更具示范、推动效应。因此,建议大学加入具有组织性的国际联盟,并借助商学院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协助其他学院推动国际化。

猜你喜欢

国际联盟商学商学院
HICOOL商学院 集结来自世界的科技力量
我和我的微信公众号——『商学主义』
Case study of the steps a high school student must take to become an entrepreneur.
巴黎高等商学院荣登《金融时报》欧洲商学院排名榜首
商学院撞上新媒体
对商学一体的“衡中模式”说不
国际联盟裁军会议的历程
搜寻“一带一路”倡议下商学院的机会
从凡尔赛体系到雅尔塔体系的历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