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8-02-19严华兰

系统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满意率血脂冠心病

严华兰

灌云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连云港 222200

冠心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病发主要是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心脏、心肌缺血缺氧;冠状动脉是人体心脏的主要营养动脉,当该动脉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狭窄时,即可导致其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引起心脏的机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作为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对于患者危害较广,且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可使用多种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治疗,但由于该病具有慢性特征,对患者是否可实施有效的护理,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否可得到改善。该次研究则基于笔者工作的实际情况,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之间展开该次研究,主要分析66例冠心病患者中,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目的在于总结有关经验供相关研究参考,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报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对应研究时间段内的6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的心功能在Ⅰ~Ⅲ级;③患者在该院的住院时间超过7 d;④患者或家属对该次研究概况知情,并表示同意参加该次研究。排除标准:即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中条件,但是存在以下任一情况则将其作为特殊病例排除在外:患者有肝肾等脏器疾病、存在恶性肿瘤或血液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现象,难以和医护人员正常沟通交流。

对照组33例患者的年龄为48~92岁,平均年龄为(69.97±2.13)岁,患者中男性共计 17例、其余 16例为女性,患者的冠心病病程为2.5~6.5年,平均病程为(4.21±0.65)年;33例患者中有8例为心绞痛、5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其余2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

观察组33例患者的年龄为48~93岁,平均年龄为(69.86±2.05)岁,患者中男性共计 18例、其余 15例为女性,患者的冠心病病程为2.7~6.5年,平均病程为(4.93±0.62)年;33例患者中有9例为心绞痛、5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其余19例为急性心肌梗死。

两组患者的病情概况、年龄分布、病程长短、性别分布等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组间可实施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关药物的应用,适时给予患者床边宣教,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现象,做好相关护理记录,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以便采用有效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及时恢复。

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其中常规护理方法和对照组相同,综合护理则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训练、行为干预、出院指导等方面。

①健康教育:护理过程中由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需求,随后以讲座等方式开展健康知识的教育,向患者讲解相关的冠心病知识,包括冠心病发病原因、发病表现、治疗要点、康复注意事项等,以期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使其能够在客观认知的基础上和医护人员进行密切配合,促进自身及时恢复。

②心理护理: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基础上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患者心理做出简单评估,出于冠心病病程较长的特点,可能会在持续的干预下,难以完全好转,故降低患者恢复的信心,因此需要和患者分享以往成功的恢复案例,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关怀和鼓励,以期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坚定其恢复的信心。

③康复训练:由于多数患者为中老年人人群,且长期未坚持有效的运动锻炼,导致自身的身体机能出现显著下降,因此介入护理干预的同时需要指导患者保持有效的有氧运动,身体机能较差者可从简单的健身操、饭后散步做起,每天至少坚持30 min左右,且分别以两次为宜,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身体状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同时因为冠心病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心悸、胸闷等症状,因此锻炼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个人的可耐受性,避免出现不良事件;此外可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全身穴位放松性按摩,以期促进自身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促进病情的恢复[1]。

④行为干预:冠心病的恢复好坏和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均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医护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培养自身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时控制自身行为,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情绪;在饮食方面则应该加强营养,合理膳食,且坚持低脂、低盐的饮食习惯,以期保证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可得到提升,一般在患者身体情况无显著异常的情况下均建议其保持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坚持少食多餐原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⑤出院指导:出院时应该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完善,包括其联系方式、疾病概况和恢复现状等,指导患者出院后应该按照医嘱坚持用药,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提醒患者需按时复诊,以便院方充分掌握其病情概况,此外有任何关于疾病的疑问均可和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沟通[2]。

1.3 观察指标

分别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情况,并实施组间对比分析。①生活质量: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相关情况进行评价,该量表中共计包括心理状况、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各个维度的评分越高均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②满意率:采用该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指导患者从不满意、较满意和很满意3个条目中对该次护理工作的满意与否做出评价,其中较满意率和很满意率之和表示该次护理的总满意率,统计并比较两组满意情况;③血脂血压: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水平,按照组别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统计,并实施组间对比[3]。

1.4 统计方法

将SPSS 25.0统计学软件作为该次数据处理软件,使用(±s)统计研究中计量资料,并应用t检验;使用[n(%)]统计该次研究中计数资料,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基本相近,经过分组护理后观察组则出现显著改善,且得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的详细情况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详情见表2。

表 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 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 与对照组相比,t=11.967、7.229、14.867、10.454、23.316、13.505、10.516、12.821,P<0.05。

组别 总体健康 躯体功能 躯体角色 躯体疼痛 生命活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心理状况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40.36±3.54(62.78±4.39)*40.94±3.62 50.18±4.16 72.36±6.35(84.23±4.39)*73.09±6.38 76.21±4.62 38.62±2.14(65.34±2.37)*38.31±2.69 50.22±5.34 52.34±4.39(84.36±5.31)*51.06±7.64 69.31±6.34 25.98±6.37(59.14±3.67)*26.02±5.37 39.35±3.21 47.06±6.38(81.37±5.03)*47.31±4.21 62.38±6.32 40.39±8.21(75.34±6.24)*40.21±8.67 59.34±6.12 36.97±3.28(60.31±5.03)*36.21±3.65 45.67±4.21

表2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血压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比较(±s)

注:* 与对照组相比,t=8.191、9.966、3.712,P<0.05。

组别 收缩压(mmHg)总胆固醇(mmol/L)对照组舒张压(mmHg)观察组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143.33±7.21 125.39±5.27 143.34±7.16(115.33±4.69)*98.31±2.68 88.32±2.31 98.29±2.54(82.26±2.62)*6.79±1.22 5.37±1.12 6.79±1.21(4.36±1.09)*

3 讨论

冠心病的病情严重程度本身和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加之该病的病程时间较长,多数患者在长期接受治疗而未得到良好恢复的情况下,会出现恐惧、抑郁、焦虑等恐惧心理,心理状态不佳则会影响患者的血脂、血糖状态,导致其出现血脂异常和糖代谢紊乱等情况,患者的血液粘稠性增加后,会使其血栓的形成加速,加剧患者病情的恶化,此时对患者做出有效护理干预则尤为重要[4]。常规的护理多以患者的疾病和躯体状态作为中心,以改善患者的疾病为主,因此对于患者心理状态和血压血脂等指标起到的干预效果不佳[5]。

综合护理对患者实施干预时,则注重从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多方面对患者展开干预,其中心理护理实施时,主要是和患者进行耐心有效的交流,通过交流的方法使得患者负性情绪得到宣泄,同时给予患者成功恢复案例的列举,可使得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患者疾病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6]。而饮食和行为方面的干预,则主要是帮助患者养成自身健康管理的习惯,促进患者身体状态得到改善,康复护理的干预则能够进一步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的锻炼,改善自身健康状态,最终促进患者的心肌功能和抵抗力均得到加强,极大程度上使得疾病带给患者的影响得到降低,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7]。故而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在护理前均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60.31±5.03)分优于对照组的(45.67±4.2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和梁少芬[8]学者的研究存在一致,该研究中指出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社会关系、情感职能、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相近,分组后观察组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21.03±0.31)分优于对照组的(15.03±0.64)分,均证实了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可帮助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而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的因素可能体现在,患者接受有效的护理后可得到较好的恢复,进而对于护理工作会产生较高的认可,使得整体护理形象得到良好树立,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得到较好恢复,因此该护理方案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满意率血脂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警惕冠心病
你了解“血脂”吗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