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

2018-02-18周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民主

周华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高中历史这门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促使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分析历史,获得感悟。笔者在本文将针对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谈一谈心得体会。

一、加强史料运用,启发学生思考

利用史料辅助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尝试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两种类型的史料。其一是1987年英、法、日三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从表格中学生可以看出这几个国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非常少,只有2%~3%,而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非常大。其二是一段文字性的说明: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针对这两个材料,我提出问题: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新经济现象?经过分析,学生可以得出第三产业在战后蓬勃兴起,并扩大到服务业以外的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就业人数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产业结构。

二、恰当选择史料,促使教学目标全面实现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史料辅助教学,能够达到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效果。為了让史料发挥出足够的优势,教师要精心选择史料。有针对性的史料,应当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能够反映一定的历史规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然后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史料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归纳史料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我在带领学生学习“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时,将教学目标设计为: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了解“文化大革命”对国家民主与法制的践踏。在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特别的史料,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分析归纳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史料,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运用史料的方法非常关键。有些教师在运用史料开展教学的时候,仅仅将史料作为一个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史料的吸引力确实更大一些。那么,史料究竟有怎样的作用呢?一般来说,史料最重要的作用在于研究和讨论。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开展史料教学的时候,应当将重点放在分析和归纳史料方面,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利用分析、归纳等方法提炼出史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而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在教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节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史料。一是任寅虎和张振宝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的介绍: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是对有钱有权力的社会体面人敞开的;二是阮炜在《“苏格拉底问题”背后的政治》中的观点:民主最本质的优点……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三是《西西里之战》的归纳整理。对于这三则材料,我引导学生从“工商业发达”“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最后总结出早期雅典民主制建立的社会背景、弊端,以及民主政治的优点,促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的运用是一个高效的教学途径。选择恰当的历史资料,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