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学习,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2018-02-18孙森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探究性高中历史历史

孙森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传统教学模式日益暴露出教学弊端。而探究性学习方法,作为高中阶段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应将其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作为探究方向的设计者和讨论内容的安排者,应成为学生探究知识道路上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进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一、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为了能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和自由创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放开学生手脚,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和自由探究中,体验学习历史所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对于学生表达的不同见解,及时作出客观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了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后,有的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认为戊戌变法并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改良运动,也不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从本质上讲,它是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主要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者的地位。还有学生认为,戊戌变法是当时朝廷内部权力争夺的斗争,而维新派只不过是帝党和后党争夺权力的工具而已。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不一定科学,但是却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对问题是经过了深入探究和经过一番思考后得出的总结答案。针对学生得出来的结论,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戊戌变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也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精心选择问題,引发学生质疑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迅猛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教材和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提出假设,通过合理推理和假设来揭示历史的真实面目。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问题,引发学生的质疑,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而这些人物和事件正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依托。例如,如何看待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什么?拿破仑是一位杰出政治家还是一代暴君?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吗?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并指导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从历史背景出发,以客观辩证的视角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收集相关资料,佐证自己的论点,促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三、合作探究,点燃热情

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所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开展合作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合作学习的机会,对历史展开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探究,点燃学生的热情之火,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例如,在探究“思想解放潮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个问题时,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每组推选出一名小组长。然后,请各小组成员利用课下时间搜集与此问题相关的资料,在上课时,根据自己所整理的资料进行讨论和探究。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最后,请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根据本小组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发言,在全班范围内对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竞争,在竞争中为了捍卫小组的荣誉而合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竞争与合作带来的快乐感,还能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反思,取长补短,不断发现新问题,并尝试着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人,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总而言之,将探究式学习与高中历史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以一种科学求实的态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促进个体与整体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探究性高中历史历史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