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

2018-02-18袁春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海门理性法治

袁春华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中学德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在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笔者在教授必修1《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时,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一、在巧创情境、价值引领中启迪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空洞的说教不仅让课堂、教师失去魅力,而且使思想政治学科失去应有的价值,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精心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积极传递正能量,引发学生共鸣,启迪学生的政治认同。例如,在突破“政府性质、政府职能”这一重点知识时,笔者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以“海门宣传片”为切入口,选择紧贴学生实际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用慧眼来发现海门的美,进而引导学生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加强了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在批判质疑、讨论思辨中培养理性精神

我国公民的理性精神,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引导学生崇尚真知、尊重事实,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做一个有思想的理性公民。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发现、思考、质疑、讨论、探究、创新中培养理性精神。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在处理“政府是否是全能政府”这一难点知识时,提出“政府是不是全能的,是不是包办一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性思辨,辩证分析,进而理解“政府不会包办,也不可能包办一切,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在引导学生批判质疑、讨论思辨中培养理性精神。

三、在精选案例、比较分析中增强法治意识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是指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懂得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真实、复杂的案例当中,引导其自主思考、自主选择,才能使法治意识内化于心。例如,在介绍“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时,笔者以图片的形式引入交通违章被罚款、扣分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觉遵守法律。解决交通问题不仅要靠政府等相关部门严格执法,还要靠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維护自己、他人、集体和国家的权益。

四、在社会实践、模拟演练中体验公共参与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素养,是指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有序地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新修订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以培养核心素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要将课程内容活动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素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有序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在本次教学中,围绕“海门的美”,设计“追问海门的美”环节,课前组织学生深入市政府做社会调查,了解海门市政府近几年的工作,以此深入了解我们的政府。此外,在“再创海门的美”教学环节中精心设计“模拟政府”活动,要求学生完成“假如我是××局长,为建设××海门,我将开展以下工作”的任务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合作探究、自主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公共参与兴趣与热情,在活动中培养了家国情怀。笔者相信,这一经历对他们以后参与政治生活大有裨益。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核心素养,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教学不止,追求不止,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我们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海门理性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海门赞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海门打开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海门农民为何能够增产又增收
海门的集团联营式改革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