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苍梧诗教”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8-02-18陀丽洁

中文信息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促进传统文化

摘 要:过去苍梧诗词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在通过开展“苍梧诗教”工作,对促进诗词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相互发展有重要意义,为“四个文明”建设服务方面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苍梧诗教 促进 传统文化 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2-0-02

苍梧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县,这里风景秀美,人杰地灵,诗词文化源远流长,除了唐曹唐 “芦花寂寂月如练,何处笛声江上来”之吟唱,宋苏轼 “相与乘一叶,夜下苍梧滩”之咏赞,明解缙 “桂岭东来下恶滩,苍梧细柳绿云间”之笔墨外,还有孟浩然、元结等一大批外籍的诗人墨客,为苍梧留下了许多诗词精品。因为这些历史的传承、也因为这块土地的神奇,苍梧的诗词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特点十分显著。

一、苍梧县诗词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塑造人文苍梧”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我县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事业呈现出更加蓬勃向上的活力。2009年3月,石桥镇喜获“全国诗词之乡”称号, 2010年12月,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苍梧县“全国诗词之县”称号,授予龙圩中心小学“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称号。这些荣誉对我县的诗词文化事业的发展更是莫大的鼓舞。

1.苍梧县诗词学会发展情况

2009年7月24日成立。学会刊物《苍梧诗词》自2009年8月创刊至今已编印36期。学会现有正式会员500多人,其中梧州市诗词学会会员100多人,广西诗词学会会员30多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5人。

学会自成立至今,诗词学会联合各级单位举办各类诗词征稿大赛20多次,举办了大型吟唱活动40多场。县诗词学会及各诗社先后组织讲座100多场。2010年12月,诗词学会配合县有关部门出色完成“两广诗会”和创建“全国诗词之县”各项工作。2012年10月,邀请了全国各地诗词名家22人参加苍梧县六堡茶诗歌笔会,创作了近百首诗词。

诗词学会编印了诗教读本《诗词基础知识》、《诗词及经典启蒙》四万多册陆续分送各中小学;编印了《苍梧历代诗词选》、《六堡茶诗联选萃》、《苍梧民间传说》、《金风秋韵》、《春之歌》等书籍;参与编著《六堡茶故事与传说》、《培中诗话》、人物传记《苍梧将军》等书籍;协办《文化苍梧》内刊,至今已编印33期。到2017年底止,全县共编印出版诗文集书籍近50种,20多位作者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

2.目前我县现有诗社发展情况

2.1镇级以上诗社7个。(1)东安诗社成立于1983年,现有社员500多人。编印社刊《东安诗刊》71期。(2)沙头诗社。成立于2011年8月,现有社员50多人。编印社刊《东袍诗苑》15期。 (3)六堡镇“茶乡诗社”。成立于2010年9月,现有成员30多人,编印《茶乡诗刊》30期。(4)狮寨镇“龙江诗社”。成立于2012年9月,现有成员60多人。已编印《龙江诗刊》20期。(5)木双镇“双兴诗社”。成立于2013年5月,现有成员30多人。已编印《双兴诗刊》10期。(6)梨埠镇“梨埠诗社”。成立于2015年10月。现有成员30多人。编印《梨江诗刊》6期。(7)旺甫镇“浔阳诗社”。成立于2016年11月,现有成员20多人,编印《浔阳诗社》刊物6期。

2.2村级诗社3个。(1)石桥镇培中村“培中诗社”。2013年成立,现有成员30多人。编印《培中诗刊》3期。(2)沙头镇龙科村“龙科诗社”。2014年成立,现有成员30多人。编印《龙科诗文》3期。(3)石桥镇永安村“永安诗社”。成立于2011年。现有成员30多人。编印永安诗词板报30多期。

2.3综合性诗社1个。南风诗社2016年2月24日成立。诗社宗旨为 “葆诗心、承诗脉、弘诗教”。社刊《南风诗刊》已出刊3期;该社举办了采风活动10多次,社课活动10多次,有微信公众号《南风诗社》,目前有成员30多人。

二、开展诗教工作的现实意义

“诗教”这一概念是由儒家学说奠基人孔子最早提出的。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可见,“诗教”概念的原宗本义是“以诗教人”。用诗中所蕴含的道德、意志、情感等人民大众易于接受的美学力量,来教化人心,提高素质,是诗之教化功能的本质体现。因此,诗教有了两千多年的实践。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文朝说过:“中华诗教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基础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是文化兴邦的重要支撑。”

一直以来,苍梧县委、县政府把中华诗词的传承与普及作为政府的一项文化工程来抓,将“塑造人文苍梧”确立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苍梧三大战略之一,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诗教上,以此振奋人心,凝集力量,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国诗词之乡”的称号已经成为我县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广西乃至全国诗词界产生了极好的影响。如今,我县诗词吟诵创作已蔚然成风,诗词已成为广大群众的精神食粮,成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我县加强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苍梧县诗教工作之我见

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苍梧县诗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我们要以因势利导,切实开展传统诗词文化的推广与传承,也就是做好诗教工作。笔者认为,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思路,加强领导

結合苍梧实际,明确工作思路,制定《苍梧县开展诗教工作实施方案》,对开展全县的诗教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目标与任务。成立苍梧县开展诗教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协调和指导全县的诗教工作,各镇也相应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机构,重视和支持诗教工作。

2.落实资金、人员场所

为确保诗教工作顺利开展,县政府可把诗教工作的活动经费纳入每年县财政的预算,对县内的重大诗词活动也从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诗教指导办公室可与县诗词学会合署办公,实现领导、机构、人员、经费“四落实”。

3.壮大队伍,加强培训

一是财政拨出专项经费重印《诗词基础知识》和《诗词及经典启蒙》两本书,免费发给全县中小学生及各诗社作为培训教材。二是利用《今日苍梧》和《文化苍梧》宣传诗词写作常识,写作技巧,指导提高创作水平;三是在《诗意苍梧》介绍名人对名诗的评鉴欣賞,或请诗词名家对我县作者的诗词进行点评指导;四是有指导办公室与县诗词学会通过办培训班、研讨会、座谈会等各种方式对诗词会员进行培训,并邀请各级专家前来讲课增强培训效果。诗词培训教育达到制度化、经常化,自然会促进会员诗词水平的全面提升。

4.组织活动,搭建载体

一是诗教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相结合,让诗词进机关、企业。在开展“诗词进机关”活动中,邀请专家开展诗词讲座,进行诗词创作经验交流,举办“机关诗词板报”比赛,从而大大促进了诗词进机关单位的工作。积极在企业中发现和培养诗词爱好者,给他们发放诗词资料,提供作品发表园地,吸收写作能力好的作者到诗社;组织一些企业开展联谊、采访活动,在本县诗词报刊上登有关反映企业的诗词作品。

二是诗教工作与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让诗词进校园。

从2006年起,我县便大力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以经典文化培养、熏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县教育局、各中小学校也制定了更详细的工作方案,在全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形成“校园有诗教,诗教有活动,活动有阵地,阵地有作品,作品有交流”的特色校园诗教工作格局。县诗词学会,各诗社还到学校举办诗词知识讲座,中华诗词学会的顾问梁东、欧阳鹤、区诗词学会会长钟家佐分别于2009-2011年期间应邀到我县实验中学和龙圩中心校上了诗词课,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今后诗词进校园工作要加强,让诗词真正走进校园。

三是诗教工作与各种节庆活动相结合,让诗词进社区。我们要注重将诗词的普及、诗词的吟诵与节庆活动有机结合,要求每次活动穿插诗歌的吟诵和诗词的创作节目。此外,还不定期的举办专场诗歌文艺节目,组织大赛和专题写作或吟唱活动让诗词进社区、进家庭。通过诗词吟唱活动的开展,能使诗词走进了千家万户。

四是诗教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让诗词进农村。目前大部分镇、村都成立有诗社,这些诗词爱好者,凡是国内外有重要活动,单位庆典或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等大小事,都喜欢相聚一起吟咏一番,以诗词讴歌盛世,抒情励志,憧憬未来,寄托哀思等。这些农民诗人的作品深受广大农民喜爱。如六堡茶乡诗社为宣传六堡茶创作了数百首有关六堡茶的诗词作品,先后有一百多首诗词在《梧州日报》、《梧州诗词》、《苍梧诗词》、《东安诗刊》、《东袍诗苑》等刊登。

五是诗教工作与全县旅游事业发展相结合,让诗词进景点。旅游开发,文化是灵魂,我县立足本地,开创性地让诗词文化事业与景区开发相结合,多方面多渠道地促进诗教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我县组织作者创作有关李济深故居、石桥龙岩等景区诗词,在景区的许多景点都用诗词进行了描绘吟咏,并用石刻书法等形式展示在景区游客中心,为景区增添了文化气息和吸引力。今后我们还应加强诗词进景区工作,比如梨埠爽岛、飞龙湖景区,梨埠沙地桃花村景区和各地乡村游、农家游等。真正让诗词走进景区。

总的来说,过去我们在如何搭建活动载体,如何创造宣传氛围,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支持,如何促进诗词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相互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了一些基础。但是在如何充分发挥中华诗词的作用,为“四个文明”建设服务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相信,我们有信心将诗教工作做得更好,使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翰墨香古郡 热土涌诗潮——苍梧县创建“全国诗词之县”工作总结》;

[2]《苍梧县诗词学会工作报告——我县6年多来诗词工作回顾》

[3]《苍梧县各诗社简况》。

作者简介:陀丽洁(1973.11-),女,汉族,广西梧州市苍梧县人,现任苍梧县文化馆调研文艺培训部主任,从事群众文化工作20多年。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促进传统文化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