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农村普高学生选课策略研究

2018-02-18夏友刚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普通高中

夏友刚

【摘要】  选课制是大学教育一直以来实施的教育模式,2014年国务院的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在政策层面上改变了传统高考模式,使高中学校实施选课制高考模式。选课制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上使学生可以在不同课程中选择自己擅长的课程进行高考,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本文主要探讨新高考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学生选课策略,以为高中选课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高考背景 普通高中 选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2-098-01

0

传统高考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及创造性提高,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基础教育将实施不分文理的教育和考试制度,以解决加分造假、一考定终身及唯分数论的问题,在解决学生课业压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发展。2018年湖南高考改革,学生选择物化生史地政中的三门课程进行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其它科目变成选修课。需要对新高考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选课策略进行研究,以为高考改革提供参考。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选课的内涵

新高考注重的是学生学科成绩向学生成长转变,使传统集中应考向分散评价转变。新高考使对学生的集中评价分散到每个学期,在帮助学生战胜自己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选课是在一定条件限制下在尊重学生自主权基础上通过对高中课程内容、上课时间等进行调整,帮助学生确定自己优势,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选课意义

1.凸显平等和人权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权受到限制,在学习过程中是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国家规定课程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客体,需要在教师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选课制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鼓励学生按照自己优势进行课程选择并进行学习,在兼顾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使教育更公平,使学生的人权受到尊重。

2.彰显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高中选课制是在教育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彰显素质教育的教学形式。选课制使课程教学内容发生变化,使课程设置多样化,使学生有选择性,改变了传统统一的课程结构设置,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形成学校教学特色

选修课程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为教师工作质量提升提供了机遇。选课改变了传统固定不变的教师职能分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吸收现代知识成果的能力。教师在选修课程开发过程中在进行课程设计和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自己,在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基础上进行自主成长,选课模块的设计也使学校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选课策略

1.坚持科学选课原则落实科学发展理念

首先,遵循教学目标一致性原则。在新高考背景下,每个学校在选课方案制定时会根据自己学校特点进行有特色的方案的制定。课程方案的制定者可能是教师也可能是学校部门,但是在制定选课方案时需要在国家新高考政策指导下根据课程的性质使课程设置与国家总体目标一致,以实现选课科学性。

其次,遵循提高学生能力原则。传统高考背景下,重视的是学生的分数,分数是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在新高考背景下,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的能力,能力培养是贯穿于学生高中三年学习全过程,需要通过积累来实现。

再次,遵循学生为主体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出发点,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学习。在选课制度制定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素质教育能力的提升。

最后,遵循教学方式多样化原则。在选课制度制定时要考虑课程内容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交流、实践、探究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培养职业素养。

2.制定适宜的选课方案促进教学最优发展

在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数学和外语是高考必考科目,对这三门课程进行设置时可以从高一开始进行分层教学。每个科目可以分成3个不同层次A、B、C,A層主要是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B层主要是有知识基础,有一定上进心的中等学生;C层主要是学科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强,能自觉学习的成绩优异学生。学生要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层次的选择,教师要对A层学生进行鼓励,提升其学习信心,帮助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对于B层学生要增强其学习能力,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C层学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及实验观察能力。

对于政治、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化学等科目,新高考政策要求学生都要进行学习,但是学习程度不同,根据程度可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掌握基础知识,不参加高考,不计入高考成绩;等级性考试是在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上进行学科知识的拓展,总分计入高考成绩,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优势选择三门课程作为等级性考试课程。

针对以上科目情况,可以在高一时进行所有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统一进行学习不选课。在高二时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并对自身优势有所掌握时进行选课学习,学生可自行选择喜欢的课程作为等级性考试科目。此时可将选修科目分为A和B两个不同层次,A层次是合格性考试标准,B层次是等级性考试标准,由专门教师进行两个不同标准的课程讲授。

总之,在新高考背景下,需要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进行高中选课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要在科学选择原则指导下制定适宜本校的选课方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完善高考选课制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崔利军.我国普通高中选课制实施现状及实施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猜你喜欢

新高考背景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的实践分析
高中教师针对新高考背景下听说考试的教学应对对策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实践与思考
初探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施融入新题型的阅读教学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语篇教学法思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