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核心素养理念,打造魅力化学课堂

2018-02-18丁美平

关键词:化学史微观化学

丁美平

【摘要】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化学学科品质和化学核心能力。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教学的灵魂,让化学课堂沉浸在美的氛围里,得到美的體验和享受,打造魅力化学课堂。

【关键词】  化学 核心素养 实验 微观 化学史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2-046-01

0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以各种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实验之美,提高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走进化学微观世界,让学生感受物质之美,引导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加强化学史教育,让学生感受化学史之美,引导学生树立证据意识。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发生教育者期待的变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开展化学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实验之美,提高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是实验性很强的科目,有声有色、有光有味、有形有热,丰富多变的化学实验所特有的现象,全方位地刺激着学生的大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讲铝的性质时,来个烟火四射的“铝热反应”;讲氨的性质时,先制造个“美丽喷泉”,再表演个“魔棒生烟”,讲Na2O2时表演“吹气生火”“水能生火”。再如趣味实验“烧不着的手帕”、“会变色的花”、“神仙茶壶”、“神奇的玻璃棒”。这些美丽奇特的实验现象就像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让学生回味无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也被调动得妙趣横生,精彩绝伦。

二、走进化学微观世界,让学生感受物质之美,引导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而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一)借助视频短片,展示化学反应过程

微观反应和变化通过显微镜也无法进行仔细观察。只靠教师口头描述来想象,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将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变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全面认知微观世界,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

(二)通过各种模型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课本中用了很多原子、分子和离子模型图来帮助学生分析各种反应原理,直观地“看到”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的化学本质。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像力,自己来绘制水、二氧化碳、甲醛、氨气等常见物质的分子模型图,或用橡皮泥来制作这些分子模型,在绘图、制作模型时均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化学微观世界。在建立这些模型时科学家均充分发挥发想像力,凯库勒更是在提出苯环状结构模型时公开了想像力的作用。建立模型,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模型来解释化学现象、解释化学本质与规律。

(三)巧用flash动画演示化学微观原理

微观变化过程的教学,通过flash动画把微观世界的变化模拟成可视的图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如原电池的演示实验中,先用动画演示没有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时的电子传递情况:电子直接由锌片传递给氢离子,锌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氢离子变成氢气从锌片上析出来。再用动画演示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后电子的传递情况:电子由锌片给出,锌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电子通过导线传递到铜片上,氢离子到铜片得到电子变成氢气从铜片上析出,传递过程通过动画演示一目了然。这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从动态中理解没有形成电流时,电子是如何传递的,氢气在哪端析出的;形成电流时,电子是如何传递的,溶液中离子如何传递,氢气在哪端析出的。这样既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本质,又能以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化学史教育,让学生感受化学史之美,引导学生树立证据意识

化学史给人智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亲身感悟化学探究的过程。比如在学习苯分子结构时引入化学史:凯库勒关于苯环结构的假说,在有机化学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曾记载道:“一天夜晚,他在书房中打起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蛇衔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猛然醒来,接着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又忙了一夜。”于是,凯库勒首次满意地写出了苯的结构式。

化学史中的真善美举不胜举。如中国瓷器驰名世界,火药的发明闻名于世,点石成金的神奇,拉瓦锡的开拓,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的伟大,卢瑟福的传奇,门捷列夫的天才,氟的发现前仆后继的悲壮。所有这些成就给人的成就美,化学成功发现的喜剧美,丧失发现机会的悲剧美以及科学家们表现出的崇高美。正是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给人类带来永恒的美。也正是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付出千辛万苦,才给人类留下了不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从他们人格、心灵折射出的美,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后来者的情怀。

结束语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美的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美的共鸣,在学习上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欣赏化学之美、体验化学之美,领略化学之美。

[ 参  考  文  献 ]

[1]梁永平.化学科学理解的基本视角及其核心观念[J].化学教育,2011(6):4.

[2]谢鸿雁.微粒作用观下的化学课堂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62.

[3]宋心琦等编.人教版化学2(第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1.

[4]潘道皑等编.物质结构(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5.

猜你喜欢

化学史微观化学
基于微观公平的现代中小学校内部制度与文化建构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宏观把控”和“微观处理”——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为例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奇妙的化学
浅论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微观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