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态

2018-02-16陈凤琼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
关键词:大学生

陈凤琼

摘    要: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教育的问题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对称和均衡、让大学生观察事物时具有全面和发展的眼光、让大学生用辩证和唯物的方法分析研究问题、让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更加具有政治智慧。但一些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存有消极心态,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本文对这种心态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    消极心态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目前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并对全面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目前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存在消极心态,应对其进行客观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和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一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消极心态与表现

在大学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是目前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开设此门课程至今,通过相关学者的不断探索,加上对课程的持续完善,已经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但总的来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部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存在消极心理。

这种消极学习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多么重要,未能认识其真正意义。这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主观学习能力不强。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时,部分学生消极对待,表现为课堂出勤率不高。调查显示,部分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不带教材,不做笔记,经常进行与课程无关的行为。部分学生对教师部署的课后作业随意应付,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二、这种消极心态的成因

(一)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受功利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思想形成过程中出现实用主义倾向。在学习中的反映是,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提供必要帮助,或通过知识的学习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成绩。但是反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就要具备长期性、过程性、间接性等特点。思想道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利用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实现的,在转化过程中经过一些环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治思想理论课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不同,不会立刻取得效果,不会即刻获得回报,即使不认真学习,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示出危害。某些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会发出疑问:“上大学就是为了在毕业时能够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如果英语学不好,就不会获得学位证书;如果学不好专业课,就无法获得工作的筹码,如果学不好政治思想理论课,会存在什么影响?在毕业应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会先看我们的专业课成績,会查看我们是否具备四六级英语资格证,很少有单位会过问我们政治思想理论课获得了多少分。难道我有一个优异的政治思想理论课成绩,就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并最终获得满意的工作么?”这是目前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消极心态的具体情况,是现阶段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消极心态的原因之一。

(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安排不尽合理

教育是课程、学生、教师间相互作用、系统的活动。如果学生排斥教育活动,说明相互作用出现了问题,各个因素间难以进行有效的统一。

一,部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密度过大,即便课程设置有趣,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加之一些学校对于通识教育理解不足,在课程安排上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学科的内在规律,将其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让学生误解这就是政治课。此外,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比较滞后,对于学生关心的问题所提较少,也不能及时解答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探询。

二,虽然我国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改革,即便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历改革与完善,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依然作为课堂的主导,忽视大学生的主体位置;教学手段落后,难以展示出理论知识的统率力;对于现在大学生追求的个性发展,比较忽视。

(三)学习环境不尽和谐

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成为社会的栋梁,但家长在家中的一言一行却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家庭教育中存在不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悖的内容,降低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信任度。一些教师认为,即便课堂上授课效果再好,一些学生回家后也会受到抵消。

现代社会能接收的信息不计其数,对当代大学生造成一定的思想冲击,在个性追求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消极心态。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消极心态的解决对策

(一)培育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

所谓积极心理,需要大学生有股潜在力量,能够自己处理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深度挖掘大学生身上这种潜能,培育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使他们积极面对困难。要肯定学生,使他们充满自信;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将困难当做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石;教导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实践活动,感受到团体的力量,让学生建立联系。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

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自己,要保持积极心态,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要求,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学生,重视学生的积极努力,挖掘大学生身上的优秀行为,并对其进行鼓励;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幸福感,利用自身的积极人格带动学生的目的就是开发学生的潜力,挖掘其优秀品质,坚信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潜力,让学生认清自身肩负的使命。

(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心理学理论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乐观、积极、勇敢的品质发挥出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将此课程打造成受大学生喜爱的学科。教师要通过积极心理学原理对课程设计进行优化,利用感情熏陶,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还要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目标、情感体验,并将其结合,使实践活动更加积极。此外,教师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并将主体位置还给学生,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帮助他们培养积极人格,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

(四)构建积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环境

构建积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环境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各个环节都渗入积极理念,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学校自身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学校文化与物质环境入手,打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家庭环境,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性格的养成。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遇到的挫折与困难。

三,为大学生创造积积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在社会上弘扬积极的价值观念,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学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顺利进行。

四,要建立起以上三者間的联动机制,要想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正价值,就要打破相互独立的现状,形成一个良好的组织系统,使三者相互沟通、相互联系,为大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四、结语

造成一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消极心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安排不尽合理、学习环境不尽和谐等,只有对这些成因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通过改变教育理念、树立人本教育思想、构建全德育体系、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吸引力等方式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魅力,使之成为大学生喜爱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周大平.如何评价当代大学生[J].瞭望,2016(50):51.

[2]闫海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之我见[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4):302.

[3]常新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难在入耳入脑[J].瞭望,2017(48):52.

[4]韩风.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价值[J].通化师范学校学报,2017(7):48-50.

[5]黄一玲,焦连志.“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投入现状调研与分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6(2):103.

[6]孙清华.论思想政治教育“显”“隐”结合的基本路径[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5):88.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