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与措施

2018-02-16马晓晶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民间游戏幼儿教育

马晓晶

摘    要: 民间游戏不仅是一项运动形式,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承载,它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在科技发展越来越现代化的当下,人们的生活环境中无处不是手机网络游戏等高科技的元素,再加上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偏差,幼兒的民间游戏空间受到了压缩。因此,认识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并不断完善其在幼儿园的实施策略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 民间游戏    幼儿教育    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作为一个孩子最早接触到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开发其自我意识,还对其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价值观念的建立有着不容忽视的效用。因此,为了更好地给幼儿创造出成长的快乐空间,幼儿园必须在去小学化的基础上重视对民间游戏的引入和开发,不断积极地探索,从而将民间游戏同幼儿教育更好地融合起来。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一)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发展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包括幼儿对社会环境、社会行为规范、社会活动、对他人及对自己的认知,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社会认知相当于基石一样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民间游戏产生于日常生活,蕴含丰富的自然和社会知识,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过程中,也是幼儿亲切他人、亲切社会的过程。例如《顶锅盖》的民间游戏,要求一名幼儿手心朝下,其他幼儿将食指顶在其手心,一起说:“顶锅盖,炒小菜,辣椒辣了不要盖,呼,一口风,呼,两口风,呼,三口风。”说完食指要立刻离开对方的手心,否则就要被抓住回答“今天家里炒的什么菜”,幼儿要回答“炒菠菜”、“炒鸡蛋”,等等,教师借机为幼儿展示各种蔬菜的图片,可以帮助幼儿对各种蔬菜形成认知。

(二)民间游戏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可用在幼儿教育中的民间游戏不管是内容形式还是游戏规则、过程都是比较简单易学,同时又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的,幼儿可以很快地掌握游戏要领,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些游戏还配合明快有趣的儿歌,幼儿在做游戏时可以一边玩一边唱,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发展环境,丰富幼儿的词汇,提升幼儿言语表达能力。比如游戏“炒黄豆”,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一边拍手一边唱“炒、炒、炒黄豆,炒完黄豆翻跟头”。儿歌让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开口说话,因此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另外,有些民间游戏带有一定的竞争性,开展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游戏会调动幼儿的斗志及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锻炼幼儿在竞赛中勇敢坚持、顽强拼搏的毅力和勇气。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时,可以极大地增添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当面临失败时,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成功和失败,并在挫折后的多次尝试中找到操作要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意志力及最终完成比赛后的自信心会得到强化。

(三)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形成规则意识

在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中,建立日常生活规则与社会规则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所有游戏的正常进行都依赖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就算是竞赛类的游戏,例如“斗鸡”、“挑棍”等,也需要游戏各方按照游戏规则行事,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不讲游戏规则那么游戏就没有进行下去的意义。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民间游戏,会让幼儿在依循老师所提的要求下,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

(四)民间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前文中我们提到了民间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语言发展环境,主要体现在游戏本身带有的儿歌、台词之上,幼儿在游戏时为遵守游戏规则而做出的语言表达,实际上民间游戏对幼儿表达与交往能力的培养促进作用还体现在,幼儿在游戏中为了更好地与其他小伙伴配合,或者为了让自己处在更加舒服的游戏状态,会让他们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幼儿的个性存在差异,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难免会产生摩擦,在游戏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各种矛盾。比如“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些幼儿就会针对“老鹰怎样才算抓住小鸡”而产生不同的意见,有些幼儿会认为只要“老鹰”手碰到最后面的“小鸡”就算抓住,而有些幼儿认为只有“老鹰”牢牢抓住“小鸡”的衣服才算成功,持不同意见的幼儿会主动站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陈述自己的理由,这个交流的过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当幼儿难以形成统一意见时,教师可引导幼儿换位思考,鼓励幼儿多方交流最终达成合作,引导幼儿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克服自我中心,提高与他人良好交往的能力,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而且愉快轻松的游戏环境更有利于幼儿积极勇敢地进行自我表达,从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五)民间游戏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团结协作意识

一般民间游戏都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完成,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的民间游戏大多是群体游戏,那么在游戏过程中无疑会对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民间游戏独有的特点会让幼儿形成谦让、宽容、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等亲社会行为。在组成游戏伙伴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主动控制情绪,解决人际矛盾,并主动与他人沟通;而且,在幼儿们组成团队的过程中,幼儿之间的鼓励和互助会让他们更好地体会理解、宽容、援助之后的快乐,可见民间游戏能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时机。

二、民间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收集、挖掘适合幼儿的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的种类和数量是丰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从繁多的民间游戏中挖掘、收集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来源于民间生活,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去当地的城镇或乡村,通过访问等形式搜集各类民间游戏资源,并根据园内所需及幼儿年龄特征进行筛选或改编,这些游戏比较新颖,会给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增加更多的活力。在资源的收集和挖掘上,家长可以作为一个主力军,教师在幼儿家长的支持下,让幼儿家长提供一些在家中常与孩子玩的民间游戏,这些游戏幼儿比较熟悉,组织起来比较容易。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源或者互联网资源查找一些民间游戏,从中筛选出适合幼儿的游戏。

(二)让民间游戏融入幼儿的日常活动

民间游戏的开展形式比较多元化,除了以单纯的游戏形式进行以外,教师还可以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开展民间游戏,让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相结合。例如在艺术领域,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包粽子”的民间游戏,先为幼儿讲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事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包粽子”游戏,就能够带给幼儿更加丰满的游戏体验;在健康领域,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跳房子”的民间游戏,先在黑板上画好一个大房子,房子上有许多窗户,每個窗户上都贴一个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向窗户内丢沙包,丢到哪个窗户上就要带着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去它们家做客。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投掷、会跑动、会跳跃,可以锻炼一定的动作和协调能力;在社会领域,可以组织“找朋友”、“丢手绢”等民间游戏,让幼儿一边玩一边唱歌一边交朋友,锻炼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夯实幼儿社会性交往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集体教学之外,充分利用过渡时间开展民间游戏,例如早上入园后、下午离园前、早午点的时间等组织一些便于收拢的、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的民间游戏,如“花绳”、“剪纸”、“东南西北”等,让幼儿的一日活动变得充实。

(三)对民间游戏进行拓展创新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对民间游戏进行拓展创新,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认知。可以对玩法进行创新,比如“投沙包”的游戏,针对小班的幼儿,将游戏创新为顶包比赛、投数比赛,对于中班幼儿可以适当地设置障碍增加难度,进行夹包、背包游戏,对于大班幼儿就可以开展跳方格、打沙包等游戏,用同一种材料玩不同的游戏。也可以对材料进行创新,比如让幼儿合作用自己喝完的饮料瓶和瓶盖制作风铃,将易拉罐用宽胶带固定制作“梅花桩”等,既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让幼儿在合作中增进友谊。

总之,民间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不管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还是即将成为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要正确认识民间游戏的重要性,掌握民间游戏的开展方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龙蓁蓁.民间游戏的群体性及其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24-25.

[2]吴玉娟.浅谈民间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积极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6(7).

[3]陈健.把快乐种进孩子新田——浅谈幼儿园民间游戏与体育活动的有效结合[J].新课程(上),2017(6):44-45.

[4]钱玉娟.将传统民间游戏进行到底——浅谈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J].快乐阅读,2016(15):88.

猜你喜欢

社会性发展民间游戏幼儿教育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