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

2018-02-16吴岩峰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新时期

吴岩峰

摘    要: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最为密切,其职业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发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教育部门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各方面应把握当前教育发展规律,以提升其职业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为高校教学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本文分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研究职业能力提升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索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

我國教育事业发展繁荣,近年来高校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辅导员作为高校管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职业能力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而且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在当代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念等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给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因此,辅导员应该顺应当前时代与教育发展潮流,完善辅导员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不断提升职业能力,为新时期的工作开展提供保障。但是,部分高校和辅导员没有意识到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导致工作开展不符合教育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

业务知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信息素质和拓展技能素质,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只有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应该充分掌握,包括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与此同时,还应该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班级建设等业务知识,以确保日常工作顺利开展。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其他职业能力发展的基础保障。高校辅导员应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进行学习,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在实践工作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需要关爱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辅导员的职业态度与职业操守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水平。在信息化时代,辅导员应该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潮流。辅导员的拓展技能素质包括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教育引导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现状

在高校选拔辅导员的过程中,标准制定更加完善,对于辅导员工作能力、业务知识和思想政治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辅导员职业能力得到有效考核。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以确保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但是,辅导员职业精神的缺失,依旧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1]。一些辅导员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对于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的重要意义,导致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不强,对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不够了解,限制职业能力的提升。这是在职业能力提升中应该密切关注的一项内容。

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高校辅导员对于职业的认同感,是保障其明确职业规划和职业特性的重要前提,帮助辅导员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事业认真对待。高校应该注重培养辅导员的爱岗敬业精神,树立高尚的职业操守,端正职业态度,从而在督导员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获得职业成就感[2]。高校在进行辅导员选拔与招聘时,应该制定科学的选拔制度,将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作为考量的重要指标。高校应该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使辅导员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展工作。

(二)完善辅导员激励制度

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所学校,只有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才能调动内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人才的潜能,为各项工作开展注入活力。在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工作中,高校应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制定合理激励制度,以培养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使其主动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在制定激励制度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不同辅导员的需求特点,采取多层次的激励方式。

一,可以采取目标激励的方式。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为辅导员设置中期与短期目标,例如获得学历的提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申报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等,激发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动力。高校管理人员应该帮助辅导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实现目标。二,应该采取政策激励的方式。在高校辅导员薪酬制度、职务评聘制度和考核机制的制定中,应该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辅导员实际需求,实现制定与机制的不断创新改革,通过增加选聘机制、发展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等多种机制之间的协调性,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3]。三,应该采用经济激励的方式。通过岗位绩效的设置,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效果进行量化考核,通过经济激励的方式满足辅导员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促使其为自身价值的体现而不断努力。四,应该督促辅导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辅导员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与专业特长,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既让辅导员感受到学校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又促使其职业能力的逐步提升。此外,还需要对表现优异、职业能力提升显著的辅导员进行荣誉激励,通过颁发奖状和大会表扬等形式增强其职业荣誉感。

(三)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应该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内容,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建立,完善培养模式,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业务进修和实践培训等,多层次培训模式的构建,使得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首先,应该将现代培训技术应用于培训工作中。将当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比如辅导员沙龙、模拟实习、主题训练营、辅导员工作坊和团队素质拓展等,与传统培训方式相融合,为专家授课和案例分析等培训模式注入新的理念,提升职业能力培训效果[4]。其次,融合学校培训与社会培训。高校在对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内部培训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同城高校、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对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通过不同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借鉴先进培训经验与理念,保障培训工作的与时俱进。再次,融合在岗自学与脱产培训。督促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史党建等内容的深入学习,为辅导员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确保辅导员职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发挥。最后,融合国内培训与海外研修。如果高校条件允许,可以提供机会给辅导员参加海外学术论坛和学术会议,通过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学习先进管理与教育理念,为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注入新鲜血液。

(四)合理规划全局性设计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学校长期发展中循序渐进,科学规划全局性设计,为实际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与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联系在一起,实现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与一体化设计。在职业能力提升制度建设中,应该转变思想观念,顺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提升制度构建的层次性与多元性,充分运用新媒体与计算机技术等,确保职业能力提升工作系统化地推进。打破原有的单一、封闭的结构模式,加强创新与改革,以促使辅导员职业能力更加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结语

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过程中,既要把握当前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又要与时俱进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基础上,加强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构建,并在制度制定中充分尊重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实际需求,促进辅导员综合素养的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与学校、学生及个人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应该作为当前高校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魏鹏.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23):115-117,156.

[2]杨怡斐,张建功.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困境及提升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7(05):40-44.

[3]陈伟祥.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196-197.

[4]郑德前.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2):53-55.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新时期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