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竞技运动与印度女性主义意识觉醒

2018-02-16刘晓明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
关键词:体育竞技爸爸

刘晓明

摘    要: 《摔跤吧!爸爸》这部体育竞技类电影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既有对现实社会的鞭笞,又有打破传统的勇气。本文结合女性主义相关理论研究体育运动对马哈维亚的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影响。女子摔跤颠覆了传统的男权主宰观念。女子摔跤改变了女性形象,改变了她们的生存现状。摔跤促进了姐妹俩心灵的成长,引导她们觉醒,帮助她们找到真正的自己,获得更高意义上的女性解放。

关键词: 体育竞技    印度女性主义    《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体育竞技类电影,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却将父爱、梦想、爱国完美结合,整部电影既有对现实社会的鞭笞,又有打破传统的勇气。阿米尔·汗饰演片中的爸爸马哈维亚,其角色原型是印度著名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退役多年、曾梦想成为世界冠军的他,把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并成功把她们培养成为世界冠军。

本文试图结合女性主义相关理论研究体育竞技运动(以女子摔跤为例)对马哈维亚的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影响。女子摔跤颠覆了她们传统的男权主宰观念。女子摔跤改变女性形象,帮助女性参与到更多的社会活动中,改变了她们的生存现状。摔跤促进了女性心灵的成长,引导妇女觉醒,帮助她们找到真正的自己,获得更高意义上的女性解放。

一、体育竞技运动颠覆传统观念

马哈维亚的居住地——印度西北部哈里亚那邦,是印度典型的男权社会地区之一,男性专断、主宰着一切,拥有绝对话语权,而且有限制妇女自由的禁令,以防他们做出“有伤风化”的事情。在这里,女性从来都是“二等公民”。

女性主义批评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批判文学作品中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1](343)。《摔跤吧!爸爸》中性别歧视表现得十分清楚。随着婴儿的啼哭,女儿,女儿,还是女儿。全村人帮忙“生男妙计”逼真地展现了印度重男轻女的严重性,“我表姐三年生了三个大胖小子”,这种将女性生殖功能放大为其重要价值的观念从一个女性口中说出比男性更震撼人心。

身为全国冠军的马哈维亚一直有个遗憾:未能为国争光,于是他把梦想寄托在即将出生的“儿子”身上。一次女儿狂揍男生的契机让父亲思考:“为什么女孩子不可以摔跤呢?”不是只有男孩可以拿金牌,所有人都可以拿金牌。由此可以看出,父亲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摔跤更偏向男性的竞技运动。

未开始摔跤前的吉塔和巴比塔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女性主义意识并未觉醒。她们和其他村民一样,认为摔跤是男子的运动,而女孩就是要长衣蔽体,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学做各种家务。父亲强制她们开始摔跤,一开始她们自然是拒绝的,排斥、抵触,而又厌烦。她们抱怨:从衣服到头发,从饮食到营养,这个过程是逐层挑战世俗也是逐层挑战观念的过程;她们想出各种办法逃避训练:谎报里程,关掉闹钟,祈祷雨一直下,等等,与父亲斗智斗勇。女子摔跤被村民认为“太出格”甚至“有伤风化”,她们受到了村里人的指点、排挤甚至批判,“女孩子们的地盘在屋子里,不在运动场上”。他们嘲讽珀尕家的女孩会没人要,“谁家会娶一个摔跤的媳妇?”马哈维亚的妻子曾经同样担忧:“不”,“我告诉我的丈夫,要把女孩们推入这项运动,穿着短裤,剪着短发的她们,将来怎么结婚啊?”女儿们不满、反抗,直到参加了一次婚礼。这次婚礼令人震撼。14岁的新娘通过自己的心声,揭示了印度女性只有相夫教子和锅碗瓢盆,没有其他选项。吉塔和巴比塔意识到有这样的爸爸是种幸运,他其实是在深沉地关心她们。他为她们遮风挡雨,为她们忍辱负重,就是为了让她们将来能有自己的人生,可以不只与锅碗瓢盆为伍。当别的父母在为女儿准备嫁妆时,他在为女儿铺设世界冠军之路。至此,两个女儿才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开始了拼搏之路。

二、体育运动改变向女性形象

一,女子摔跤改变了女性形象,她们并非只会相夫教子,而是可以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改变生存现状。

印度文学史上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如《罗摩衍那》中的悉多、《摩诃婆罗多》中的黑公主、《摩诃婆罗多插画选》中的沙恭达罗等。虽然故事不尽相同,但这些女性无一例外地有着悲剧性的命运——没有独立的人格,只是男子的附属品。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摩奴法典》[2](103)里写道:“女子必须幼年从父,成年从夫,夫死从子,女人不得享有自主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印度大部分女性没有受教育、做事业、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的女权主义名著《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作家与19世纪的文学想象》,该书研究了西方19世纪前的男性文学中的两种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揭露了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的男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歪曲和压抑。书中指出,文学作品中的许多女性形象的主要行为都是向男性奉献或牺牲,而“这种献祭注定她走向死亡”,这“是真正的死亡的生活,是生活在死亡中”[3](25)。印度社会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女性地位极为低下。童婚、强奸、毁容、堕胎,女性的命运十分悲惨。女孩等到十二三岁时,通常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开始结婚嫁人,然后继续在夫家做家务、干农活、照顾家人,但即使她们一生任劳任怨,遭受家暴也是家常便饭,这似乎是哈里亚那邦每个女孩的命运。谈及印度的重男轻女现象,阿米尔·汗曾表示:“我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关于女权的,之前印度有很多女婴被流产掉,男女童出生比例非常失衡,我觉得这是社会问题,值得大家反思,政府也该重视这个话题。而电影能给大家一些启示,改变也一直在发生。在印度有很多女性性别歧视问题,希望用这部影片,实现改善女童、妇女社会地位的目的。”摔跤使吉塔姐妹逃离了这种悲惨的命运,凭借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奉献力量,参与到更多的社会活动中,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状态。

二,女子摔跤运动颠覆了印度社会传统的女性形象,对美的定义被扩大。摔跤运动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偏向男性竞技。正因为如此,影片中所体现的女性问题更能带给观众共鸣。当吉塔要参加一场非常重要的比赛的时候,爸爸会跟她说:“你的对手不仅仅是那些选手了,还有那些歧视女性的人。”在印度电影中更常见的女性是漂亮、聪慧、美丽、能歌善舞、被男性追求的傳统形象。但《摔跤吧!爸爸》的吉塔和巴比塔却给了观众很多惊喜。这两个女孩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纱丽美女,但是观众仍然觉得她俩非常美丽。观众看到运动场上女孩们英姿飒爽时,依然觉得她们非常美丽,她们是有力量的美。

三、体育竞技运动引导女性走向解放

摔跤促进女性心灵的成长,引导妇女觉醒,帮助她们找到真正的自己,获得更高意义上的女性解放。法国著名女权主义批评家埃莱娜·西苏曾经充满激情地号召妇女拿起笔来写作:“写吧!写作属于你,你自己也是你的,你的躯体是你的。”[4](398)西苏希望通过写作活动引导妇女觉醒,走向妇女真正的解放。虽然她说的是写作,其实本质上所说的也可以是运动或者其他方式,她其实是在告诉世人,女人要有一種能够让自己独立思考能像男人一样被人尊重的事业来赢得社会的尊重,获得独立的社会价值。2004年,一部《百万英镑宝贝》风靡全球。女主角麦琪通过拳击运动不断挣脱命运的牢笼,寻找迷失的自我,同时诠释着她独立人生的价值。而《摔跤吧!爸爸》是通过摔跤这项体育竞技运动引导女性一步步成长并走向独立和解放。

影片中,吉塔通过摔跤的成长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吉塔打出名气。第一次出征,吉塔挑选了最强的对手,在所有质疑的目光中虽然没有获胜却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同样证明:力量与勇敢不是男性专属,女性同样可以拥有此种力量。吉塔的对手不是同性而是男性,这一方面体现了吉塔的实力,另一方面体现了吉塔挣脱性别束缚的勇气。接下来是意料之中的胜利,从地区到全国,依照父亲事先预料并拟定好的道路,一步一步走向全国冠军。第二阶段,父女之战。进入印度最好的体育学院后,形形色色的世界让这个天赋异禀的女儿不再专心摔跤,而是仅仅满足于“在我们院取得了好成绩”。矛盾激化是在女儿回家之后。新旧思想技巧的冲突,父女间的开战结果也是意料之中——女儿用新的招式获胜,但实际上,父亲输了,不是输给技巧,而是输给体力。之后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怕的首轮淘汰,吉塔失败成为常态,反过头来想,她才察觉到自己的狂妄错得有多离谱。女儿向低头父亲道歉,一声“对不起”让父亲流下热泪。第三阶段,在世界比赛中,父亲临阵指导帮助吉塔晋级,但最后一场,父亲缺位。比赛过程中,吉塔不停回忆父亲曾对她说过的话:“记着,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吉塔最终走向人格的独立,依靠自己取得胜利。就像马哈维亚所说的:“这里实现的不仅是她个人的胜利,而是印度千千万万女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很多人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受到了冲击。有记者到巴拉利村采访,一位颇感骄傲的村民对记者说:“2010年的金牌之后,我们就相信任何人可以做任何事了。那些曾经骂哈维亚‘害不害臊的人们,开始羡慕他有这样的女儿。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摔跤手,马哈维亚在自家自费建了训练班,来自巴拉利及其附近村庄的几十名小女孩都跟着他学习、训练。当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因为热爱而自愿学习的,部分孩子是奉父母之命而来,就像马哈维亚当初强制训练自家孩子一样,看起来充满了强权和势利。这些女孩也未必都能最后坚持下来,并因此获得荣耀和财富,但在没有任何选择自由的特殊社会环境里,比起做个儿童新娘一辈子生活在家务和贫穷中,练习摔跤,其实是给了她们选择的可能,毕竟还有那么一丝希望——一丝改变人生,活出自由和自我的希望。”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体育竞技运动对女性主义意识觉醒有着非常积极的激发、促进和引导作用。对女性主义理论来说,女人与男人一样,需要要有一份让自己能够真正独立思考的事业来赢得社会的尊重,获得独立的社会价值,影片正是通过体育竞技运动这一方式引导女性一步步成长走向独立和解放的。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使更多的人关注印度妇女地位和女性性别歧视问题,通过诸如体育运动等手段改善女童、妇女的社会地位,促进印度妇女获得解放,为世界女性主义研究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摩奴一世,著.马香雪,译.摩奴法典[M].台北:香港商务印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

[3]桑德拉·吉尔伯特,苏珊·格巴.阁楼上的疯女人[M].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79.

[4]埃莱娜·西苏.女权主义文学理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体育竞技爸爸
体育竞技之跳绳
体育竞技之径赛
体育竞技只之钓鱼
体育竞技之台球
体育竞技之篮球
我和爸爸
体育竞技行为的刑法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