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2-14丛迪李浚柏顺王尧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问卷调查对策

丛迪 李浚 柏顺 王尧

摘 要: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服务高校育人和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必要的、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以调查统计的方式对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努力探索提升高校国防教育育人实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国防教育;问卷调查;结论分析;对策

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开展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既是社会格局的重要组成,也承担着面向青年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使命。如何提高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育人实效,是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北京化工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不断探索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新模式。为进一步确切掌握目前学校国防教育育人状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尝试分析影响高校国防教育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面向青年学生,共发放1,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75份,有效率为97.7%。问卷分别从学生基本情况、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国防教育现状、国防教育实效性等方面展开调查,重点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数据挖掘:一是学生国防意识。主要选取“接受国防教育的主观意愿”“获取国防动态的主要途径”“对高校国防教育力度的看法”“业余时间对于国防建设的关注度”“了解参与国防建设的途径”“是否会参与国防建设”六个方面进行调查。二是大学生国防知识储备。从“对我国国防法律的了解”和“对我国国防教育日的了解”两个指标进行分析。三是学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从学校国防教育现状的调查、对学校国防教育形式的看法及评价、对军训的看法及评价三个维度分析学校国防教育实效性。

调研结论

学生作为国防教育的对象,从受教育的层面能够客观反映出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成效。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在对学校军训、军事理论教学等相关工作给予认可的同时,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些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学校国防教育的限制性瓶颈。

1.工作理念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不足

“互联网+”时代,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载体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当前的育人模式已经在育人效果、教育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弊端。学校国防教育长期停留在较为单一的“军事训练+理论教学+日常宣传教育”的模式。信息化平台和工具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国防教育的开放性不强,缺少引导学生依托互联网资源自觉进行国防教育相关思考的内容。

国防教育存在“重视低年级、轻视高年级”的情况。学生普遍认为国防教育频率不高。军事训练、军事理论教学普遍集中在大学一年级。进入高年级后,缺少国防教育的氛围和环境。而高年级恰恰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重要时期,对通过校园国防教育促进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学生对国防教育普遍存在“学一阵子、用一阵子”的思想。从公民教育的长远目标来看,不利于社会层面国防教育的有效落实。

2.工作保障与教育需求的匹配度不高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集中在以党委武装部为主体的模式之中。主要师资力量除了部分外請专家和人员外,辅导员队伍承担了相关的教育和宣传工作任务。由于没有较为完整的专职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在对军事理论教学给予认可的同时,也对现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资力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外请人员还是辅导员,都无法全职投入国防教育,这对教育成效有着较大的不利影响。专职军事课教学人员的不足,也影响着高校国防教育的整体运转。在开展国防教育的过程中,除了专职教师不足外,学校在国防教育全员育人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没有合理有效地利用专业课教师和非国防教育课堂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学生在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之外,很难在其他课堂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了解国防知识。国防教育全员育人的模式有所缺失,教育者的力量相对薄弱,没有有效地动员和利用全校资源开展相关教育。普遍存在学生对相关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度较高,但对现有工作满意度不高的矛盾现象。

3.工作机制与学生需求的匹配度不强

随着大学生群体由“80后”向“90后”“00后”的过渡,学生个性化特点逐渐凸显。在国防教育育人过程中,学生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新的变化。学生对教育形式的多样性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更多的学生希望通过网络载体、实践等形式接受国防教育。在军事理论课教学环节,也希望能够在集中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知识教育。学生对教育成效性的需求没有得到有效展现,虽然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了宣传和教育工作,但在国防法律、公民国防意识等方面,并没有展现出与之匹配的成效。国防教育工作对学生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与学生专业学习的关联性需求有待得到有效重视,应设计必要的活动载体去引导学生思考自身专业发展与国家国防建设的联系。只有这样,国防教育才能得到有效的延伸和深入。

提高高校国防教育育人实效的对策

从调整学校国防教育基本理念出发,以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切入点、管理机制的改善为着重点,完善基础保障,从教育方式、教育内容、预期效果、教学系统评估等维度出发,建立完整的、符合学校基本情况的国防教育体系。

1.转变国防教育理念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转变育人方法和管理方法,向着教育现代化迈进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树立“互联网+”时代国防教育理念。意识理念的产生是影响行为的关键所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树立正确的国防教育理念,才能将育人效果发挥到最好。网络给现代生活带来很多挑战,也带来很多机遇,只有紧跟国际发展新形势,才能将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做好。基于此,结合当今时代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赋予这个社会和个体不同的特征—虚拟化、在线化、小众化、透明化、平台化、数字化、平等化,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国防教育的发展,开放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应该得到重视,并将这些特征与高校国防教育相结合。

第二,树立需求为导向的国防教育理念。国防教育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对教育需求和绩效的重视程度。在对学校国防教育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国防教育对其自身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国防教育也呈现较高的需求程度,对目前学校所安排的教育方法和形式也存在更多期待。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以往的国防教育更多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被教育者的需求。因此,树立“需求为导向”的理念才更有助于国防教育的推进。

第三,树立“终身学习”的国防教育理念。目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增加知识储备,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新的理论或者方法也不断诞生,学习是一个主动进行意义建构且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高校国防教育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尤其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教育者,包括理论课教师、国防教育工作的管理者等,只有紧跟教育深化改革的步伐、紧抓当今世界军事变革的走向,才能将新时代、新国防、新军队的变化传递给学生。

2.改善国防教育的落实环境

目前,我国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形式,还是以军训和军事理论学习为主。根据现有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特点,要重视学生精神层面的构建,科学管理,引导大学生遵规守纪、文明上网。对相关物质条件等客观环境进行完善,保障国防教育实效性得到提高。

第一,改善国防教育工作落实的物质保证。具备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促进国防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设立专项教育资金,专款专用。在常规的军训经费和教学基本经费外,加强专项经费的支持力度。要坚定“开源节流,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保障国防教育工作的质量。

第二,完善国防教育工作师资的队伍建设。教书育人工作中,教师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问可知,为了更有效保障国防教育的成效,应设立新型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强调师德师风建设,结合实际需要,对师资人才进行不定期调整,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奖惩机制,全方位提升教师水平。

第三,创立国防教育全员育人的工作环境。国防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提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环境下,国防教育全员育人工作同样需要进一步加强。要依托相关课程和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加强非国防教育课程和实践与国防教育的关联,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3.完善国防教育的工作管理机制

工作机制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将工作程序和规则进行规范,并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正常运转的机能。只有完善高校国防教育机制,才能促进各项工作更有效进行。

第一,創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国防教育课程的安排和内容的设置作为国防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教育实效的关键性因素。合理调整课程设置,促进授课时间最优化,教育效果扩大化。丰富的课程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提高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要手段。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课程的感染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也应提升相关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时效性。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利用“微课堂”等方式,积极引入相关的技术手段和平台支持,以使教育受众范围扩大化。

第二,创建多元的活动体系。改变现有的“军事训练+理论教学+日常宣传教育”的模式。需要从学生思想意识和综合素质整体提升的大格局出发,针对学生特点,将国防教育融入学生社团组织建设、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工作之中。加强国防教育类社团建设,在校园中积极开展军事定向越野、军事知识竞赛等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学生活动。结合学校专业背景,开展融合学科专业的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国防教育和投身国防事业的热情。

第三,创建完善的评价体系。考评是检验国防教育育人实效的重要手段。但对于教育效果的考评存在难度,因为国防教育的育人效果只能通过人的意识的变化、行动的变化进行考量,而对人的意识的变化、行动的变化的考量是不易操作的,只能通过一些外化的表现加以评估。而这种评估考核又应该与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评估是一体化的。当前,高校教育教学还存在着评估体系不健全、课程培训评估落实不到位、反馈信息渠道较少等问题。相应地,国防教育评价体系也存着这样的问题,亟待调整和完善,以促进课程教学的规范化、整体化、制度化建设。

本文系北京化工大学“高等院校国防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16-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关于提高高校国防教育整体质量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34):195-196,14.

[2]林成郎.对深化高校国防教育的若干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12,26(1):129-131.

[3]文丽,卜国艳.高校国防教育现存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7-8.

[4]马从兵. 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论析[J]. 教育与职业,2013(11):56-57.

(作者单位:丛迪,北京化工大学后勤集团;李浚、柏顺、王尧,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问卷调查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