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芙蓉镇土家族文化城镇建设之路
——基于芙蓉镇新城镇建设的实地调研

2018-02-14邓明燕

西部皮革 2018年23期
关键词:芙蓉镇土家土家族

邓明燕

(南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芙蓉镇的历史底蕴和芙蓉镇旅游具有的地域特色、商业气息,总体规划设计芙蓉镇的新城镇文化建设,可以使芙蓉城彰显新城镇活力,成为具有文化脉络的人文魅力空间。通过挖掘地方历史信息,整合地方文化资源,融合现代发展因素,确定芙蓉镇旅游发展定位,将以土家族为主体的芙蓉镇的土家族文化建设打出品牌。

1 土家族特色古镇风貌改造

2015年,芙蓉镇把民居改造与新农村建设、旅游强镇创建和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重点实施芙蓉镇古镇、核心景区和旅游公路沿线特色民居改造。按项目计划,对砖房进行木包房还原,计划完成200栋民居的“房屋贴小青砖、瓦面整修,仿古木门、木窗及木栏杆制作”改造。芙蓉镇特色改造结合民房现状,突出土家族建筑元素和符号,结合当地民风民情和地形进行整改,使建筑、文化和自然和谐统一。进入芙蓉镇,还能看到诸多土家族建筑风格的住宿(客栈),与特色民居改造一样,都属于“木包房”改造。目前芙蓉古镇的住宿大多是客栈,如五里街百草堂客、景区内八部堂客栈。

2 土家族生产生活的回归

能真正体现“凝聚历代土家族人民智慧”民族(建筑)工艺——2015年开始“一轩街”项目,它是土家建筑文化保留与移建的典范。之所以说是移建,是因为木房的素材都是从民间收集而来,只需要通过组装便可完成房屋结构。“一轩街”利用芙蓉镇虎涎溪优越的地理位置,将计划保护性移建土家族独具特色的依溪步行街及特色民居,反映旧时土家族亦农亦商的生产生活气息。项目计划复原、移建50-100栋土家族建筑,包括土家族传统民居四合院、土家族民间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系列)展示厅、毛古斯展览馆、土家族原生态民风民俗“复活”区、围场吊脚楼群、土家族及四省边区区域内神奇巫术大型表演场地等。到2016年底,已完成仿古民居12000平方米共30余栋,青石板路5000平方米。其下游的“平湖游码头”与“一轩街”类型一致。古镇内的摆手堂(2012年)、门楼、土王桥、萧家大院(民居)和土司王府均属此类。在保护移建中注重历史真实、环境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和“非遗”的复活,实现所有历史信息原生态“活态”传承。通过价值、功能更新,将土家族已经消亡的生产生活方式再现。

为让土家族特色更具体、更丰富,2014年修建于景区内土王桥旁的传统油榨房,便是对传统生产工具的再现。土家族生产生活用品现已少量存在于现代居民生活之中,现集中保存有土家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的地方,主要有古镇景区的拾古坊、土司王府、土王行宫、溪州铜柱馆和芙蓉新城区文化站民族文化陈列室内。如厨房的碗柜、客厅的座椅、卧室的多层滴水床、捕鱼的鱼篓、碾米的石磙、盛物的竹编、床被“西兰卡普”等。此外,五里街些许店铺,也有浓厚的土家文化风味。据估计,到2016年底,五里街一共有民族服装店十余家,民族包包店数家,民族工艺店(竹编、牛角梳)十余家,芙蓉镇吃食店(米豆腐、米酒)数家。

3 土家族文化的展演

与上述物质文化建设相比,芙蓉镇兴盛土家文化演艺事业。这些演艺共同诉说了芙蓉镇的“土家文化”,这些文化演艺包括土家民俗事项、民族音乐、民族舞蹈。至2012年,芙蓉镇文化工作全面开展,形成专业演艺团队,挖掘和培养了很多土家文化继承者。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退休干部马老师专门负责“芙蓉小戏”艺术指导工作,是以完成了对土家文化元素的提炼和舞台化,为游客和民众提供了一台精美的土家文化视觉盛宴。“芙蓉小戏”的演艺团和民间团体均有表演此项民俗文化。土家民族音乐的展示主要有芙蓉小戏的“咚咚奎”吹奏、组织活动时演艺团体的“打溜子”、土王桥上个人表演的“三棒鼓”和“绷绷妥”等。其中,“绷绷妥”是永顺土家族人十分喜爱的一种竹簧弹拨乐器,流行地域不广,弹奏人员不多,在永顺境内主要流行于青坪、永茂一带,是境外人感到生疏的一个东西。民族舞蹈除了上述对土家先民的追忆外,还有摆手舞等其他舞蹈。早在“芙蓉小戏”出品之前,自2012年开始,土家民俗文化表演便在芙蓉镇掀起浪潮。从2012年三支女子打溜子队,到2013年有7支文艺队伍,还有很多业余的文艺表演人,在需要时便可临时组成表演队。近年来,国家对文化的重视和文化站对文艺团体的积极培育,使得最初的四支文艺队伍演变成现在的十余支队伍,如山歌队伍、文化艺术团体、腰鼓队、声乐队伍、阳戏团等。表演内容展示民族文化的多个方面,主要涉及夕阳红团队的蝴蝶灯、彩龙床、九子鞭、蚌壳灯、地花灯、欢乐腰鼓;荷花池团队的欢乐腰鼓、戒毒三句半;汉剧团的牧羊山、秦香莲、白蛇传、蚌壳灯、夫妻观灯、哭嫁;百胜团队的自由舞、秧歌舞、摆手舞、百胜腰鼓、铜铃舞、健身舞;金秋红团队的土家摆手迎宾朋、自由广场舞、阿公的酒碗、铜铃舞、腰鼓;打溜子队的马过桥、庆起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溪州大地孕育了绚丽多彩的土家风情。除了对失传的土家文化进行移建、重建、演艺,芙蓉镇居民生活中还留存有明显的土家文化痕迹。现在土家族传统的节日有祭祖、赶年、对歌择侣的舍巴节;土家姑娘回娘家的六月六(麻妈节);鬼节七月半;饭馆里“土家腊肉”、“酸菜”。在古镇五里街,能看到土家族的用水智慧。路边的古井分三层,第一层饮用水,第二层洗菜洗脸,第三层洗衣服洗脚。五里街多家饭馆裝鱼的木质水槽,也利用了这一原理,上游装清水鱼,下游装蚌之类。

猜你喜欢

芙蓉镇土家土家族
土家族情歌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摔碗酒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逆反会话合作原则延伸会话含义
一幅湘南山镇民俗风情的展览画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芙蓉镇》中典型口语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