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派伤寒名医邵兰荪治疗时病用药特色探析

2018-02-13严瑶琦苗丽丽谢志军

新中医 2018年10期
关键词:通草邵氏郁金

严瑶琦,苗丽丽,谢志军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清末民初绍兴名医邵兰荪(1864—1922)先生,名国香,世居山阴杨汛桥(今属绍兴柯桥区)。尝受业于清名医王馥源门下,深得其传。他悉心研究《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又推崇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及程钟龄《医学心悟》,并将其融汇于绍派伤寒的学术思想之中[1]。邵氏德高望重,医术精湛,尤对暑湿时感、虚劳、妇科疾病的诊治颇具心得,在江浙一带声名远播。邵氏一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其医案多系后人所辑。笔者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所藏潘国贤教授所辑之《邵兰荪累验医案》[2]的研读,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探讨其治疗时病的用药特色,以期能抛砖引玉,于临床有所裨益。

1 用药轻灵

无论内伤与外感,用药轻灵是绍派伤寒医家治疗疾病的一个共同特色,邵兰荪先生作为绍派伤寒代表人物之一,其医案处方处处体现着这一特色。所谓轻,即是药物用量小,质地轻,多为芳香宣发上浮之品,注重拨动气机;所谓灵,即是随症加减灵活,圆机活法,不拘泥于固定方药。邵兰荪先生治疗时病用药之分量大多集中在一钱至四钱之间,仅用数分之药亦是屡见不鲜。如解表类的桂枝常用5~7分,升麻常用7分,薄荷常用8分等;清热类的川黄连常用4~8分,青蒿常用8分,淡竹叶常用1.5钱等;祛湿类的车前草常用3分,豆蔻常用8分,砂仁常用8分等;行气类的佛手花常用8分,广木香常用5~7分,沉香常用5分等;温里类的干姜常用2分,淡附片常用8分,肉桂常用5分等。正如绍派伤寒另一代表医家何廉臣所说:“余素心谨慎,制方选药,大旨以轻清灵稳为主。”[3]绍派伤寒医家认为,药效高低不在于剂量大小,只要用得灵动,小方可以起大证,平淡中可见神奇。此外,治病用药,全靠胃气之力输布全身,直达病所,而胃气的存亡决定了疾病的转归与预后,绍派医家用药轻灵的特点亦是保护胃气的体现。

2 善于化湿

绍派伤寒之集大成者俞根初曾言:“浙绍卑湿,凡伤寒恒多夹湿。”何秀山说:“吾绍地居卑湿,时值夏秋,湿证十居七八,地多秽浊,人多恣食生冷油腻,故上吸秽气,中停食滞者甚多。”何廉臣亦说:“吾绍寒湿证少,湿热最多。[4]”胡宝书也认为:“南方无真伤寒,多系温病,而吾绍地处卑湿,纯粹之温热亦少见,多类湿邪为患。[5]”《邵兰荪累验医案》是一部主要记载邵氏治疗外感疾病的医案书,据笔者粗略统计,此书中与湿邪有关的医案几乎占全书所载医案的一半,绍兴地区多湿的特点可窥一斑。邵氏治疗四时感证,秉承了绍派伤寒医家辨证重湿,施治主化的特点,观其医案,其治法或辛散、或清透、或芳化、或淡渗。只要辨证有湿,处方用药必佐渗利之品,常用药物有白豆蔻、藿香、佩兰、滑石、通草、茯苓、泽泻等。

3 重视炮制与产地

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手段。炮制的目的主要在于增强药物的功效,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调整药物的性能功效以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6]。邵氏十分重视药物的炮制,讲究通过药物炮制或配伍等手段以充分发挥药力,在《邵兰荪累验医案》一书中,常见的炮制药物如酒炒柴胡,酒性升散,可助柴胡升阳之功;砂仁伴熟地黄,既免除了熟地黄滋腻害胃之弊,又能引熟地黄归肾,可谓一举两得;川黄连伴吴茱萸,两药相配本是左金丸的组成,寒热平调,辛开苦降,泻火而不致凉遏,温降而不助火邪,可清肝泻火,降逆止呕;朱砂伴茯神亦即朱茯神,可增强宁心安神之功;酒炒川黄连一则可降低其苦寒之性,以防败胃,二则酒性升散,可用于上焦热证;姜汁炙川黄连增强其清胃止呕之功;熟地黄炒炭后既可补血又能止血,可用于崩漏或虚损性出血;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干,再烘干入药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煨天麻药性和缓,养阴而息风;炒驴胶可克服阿胶滋腻碍胃的副作用;莱菔子炒后性缓,有香气,可避免生品内服而导致恶心的副作用,长于消食。此外,邵氏还非常重视道地药材的使用,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处方常见道地用药如陈皮用新会陈皮;白术用江西术;浙贝母用象贝;山药用淮山药;木香用广木香;菊花用滁菊;肉桂用瑶桂心;砂仁用阳春砂;郁金用广郁金;石斛用川石斛、黄草石斛或金钗石斛;橘红用化州橘红;牛膝用怀牛膝或川牛膝;萆薢用川萆薢;黄连用川黄连等。

4 喜用鲜品

中药历来就有干品和鲜品之分。鲜药与相应的干品比较而言,药性更加凉润,气味更加芳香醇正,药汁更加鲜纯,最能保持药品的天然性能[7]。绍派伤寒医家常取其汁多、味醇、无恋邪腻胃之弊等特点,灵活运用于秋燥、热病后期等疾病的治疗中。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就有运用大量鲜药而自创的方剂,如五汁一枝煎(由鲜生地黄汁、鲜茅根汁、鲜生藕汁、鲜淡竹沥、鲜生姜汁、紫苏旁枝等组成),七鲜育阴煎(由鲜生地黄、鲜石斛、鲜茅根、鲜稻穗、鲜鸭梨汁、鲜蔗汁、鲜枇杷叶等组成)等。邵兰荪先生临证时常取一味或数味鲜药合入方中,常用鲜药如:鲜芦根既可清热生津,开胃止呕,又可清肺祛痰、排脓利尿;鲜竹沥有清热化痰之功;鲜竹叶可清心利尿;鲜竹茹既可清热化痰,又能除烦止呕;鲜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鲜生地黄则较干地黄而言,清热凉血之功更甚;鲜佩兰、鲜藿香等取其芳香之性,有解暑、醒脾、化湿之功;鲜荷叶可解暑清热利湿,且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邵氏运用荷叶独具匠心,有时取一角,有时取半张,有时取整张,还有取荷叶边一圈者,其心思之细腻,实在令人叹服。

5 病案举例

5.1 湿温案 沈某,舌厚微黄,头重耳木,身疼,溲赤,脉濡,寸口滑,神识恍惚,此属湿热,宜清利为主,恐防变幻。晚蚕砂三钱,连翘三钱,防己一钱五分,淡竹叶一钱五分,茵陈三钱,滑石四钱,豆卷三钱,茯苓皮四钱,焦栀子三钱,杏仁三钱,炒黄芩一钱五分,二帖。十月十九日。

二诊:湿热尚存,夜寐未稳,左脉濡,气口大而虚,溲赤,便结,舌色黑,半截黄,口干,宜清热利湿凝神。炒川连七分,辰茯神四钱,鲜生地四钱,豆卷三钱,焦栀子三钱,通草一钱五分,瓜蒌皮三钱,杏仁三钱,淡竹叶一钱五分,远志八分,滑石四钱,三帖。十月廿二日。

三诊:潮热不清,舌黄口渴,左脉濡细,右沉弦,腹痛,泄气稍和,溲溺赤,宜清利为治。晚蚕砂三钱,连翘三钱,红藤一钱五分,杏仁三钱,天花粉三钱,广郁金三钱,炒黄芩一钱五分,滑石四钱,佩兰叶三钱,远志八分,淡竹叶一钱五分,三帖。十月廿五日。

四诊:湿热未清,肝木偏横,腹痛气滞,脉濡,气口滑,右弦细,舌色微黄,便结,溲赤,胃钝,宜清利疏肝为妥。瓜蒌皮三钱,广郁金三钱,佩兰叶三钱,鸡内金三钱,川楝子一钱五分,延胡索三钱,川石斛三钱,生米仁四钱,杏仁三钱,通草一钱五分,晚蚕砂三钱,三帖。十月廿八日。

5.2 两感症 周某,秋感引动伏暑,头痛身痛,发热,脉浮弦,舌滑白,肢楚,姑宜辛凉清解防重。薄荷一钱五分,范志曲三钱,连翘三钱,蝉衣一钱五分,杏仁三钱,广郁金三钱,青蒿一钱五分,牛蒡子一钱五分,通草一钱五分,淡豆豉一钱五分,荆芥一钱五分,桑梗二尺,二帖。七月廿九日。

二诊:辛凉清解已效,身热较缓,脉浮濡,左弦,舌嫩黄,肢楚,溲赤,仍遵前法加减。薄荷一钱五分,神曲三钱,栀子炭三钱,滑石四钱,豆卷三钱,山楂三钱,青蒿一钱五分,连翘三钱,麦芽三钱,炒淡芩一钱五分,杏仁三钱,二帖。八月二日。

三诊:身热已退,脉濡细,左弦濡,舌滑,嫩黄,便利,溲赤,湿热未罢,宜理三焦。藿香二钱,猪苓一钱五分,炒小川连六分,泽泻三钱,神曲四钱,枳壳一钱五分,仙半夏一钱五分,滑石四钱,通草一钱五分,厚朴一钱,赤苓四钱,荷叶二角,三帖。八月四日。

6 结语

绍派伤寒是浙派中医十大分支流派之一,也是越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邵兰荪先生作为绍派伤寒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临证治疗时病紧扣绍兴地区多湿的特点,用药善于化湿,轻清灵动以拨动气机;重视药物的炮制与道地性,以发挥最佳药效;喜用鲜药以求药力醇正,且无恋邪之弊。经验足堪效法。

猜你喜欢

通草邵氏郁金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一指禅”爸爸
猜谜游戏谜底
通草画:穗版《清明上河图》
川郁金入药道地史考证*
“海丝非遗”通草画的传承教育
不同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邵氏”复拍,借电视剧人气
邵氏影城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