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氏通络八法辨治肝癌浅析

2018-02-13来杰锋李峰石荣珍倪伟傅燕燕施维群

新中医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络脉通络活血

来杰锋,李峰,石荣珍,倪伟,傅燕燕,施维群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2.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2

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5

肝癌一病在古代医书中并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其症状体征,《灵枢》 《难经》及历代中医专著中均有类似描述,其属肝积、积聚、癥瘕、臌胀、黄疸等范畴,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快,发现时多为晚期。近年来随着肝癌的发病率增长,各医家对其的诊治也开始重视,论述逐渐丰富。施维群教授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中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浙江省中医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从事中医肝病临床工作40余年,学术经验丰富,先后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厅局级科技奖。施教授认为治疗肝癌可从络论治,并提出了施式通络八法之说。笔者跟随施教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故对于其运用施式通络八法辨治肝癌的经验加以总结,与同道共享。

1 肝癌从络论治依据

络病理论起源于《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就曾记载:“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奠定了络病与络脉的理论基础[1]。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络病临床证治基础,其云:“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言:“凡经脉直行,络脉横行,经气治于络,络气还于经,是其常度。”形象地描述了络脉的运行状态,又言“经几年宿病,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病必在络”,指出“久病入络”的思想[2]。清代名医王清任开创了活血化瘀通络法,而其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名方,也将络病理论的发展又一次向前推动[3]。施教授阅读古籍,总结先贤关于“络病学”理论,指出疾病的发展,乃由经脉,继而累及络脉。络主行血液,络中血行赖血液的充盈和气的推动,络病则血病必然涉及血分与气分[4]。同时络脉也是留邪、传病之场所。所谓邪之外受,首犯络脉,由络脉传邪入里;或内生之邪袭络而导致气机紊乱,随其所处部位的不同,最终演变成了脏腑、肢体、周围血管等不同疾病。施教授认为久病必瘀,久病必虚,肝癌乃机体正气亏虚,痰浊、瘀血等有形之邪日久稽留于络脉,使得肝络闭阻不通,聚而成核成块,癌毒得成,或化寒化热,或流注走窜,日久则兼见气血亏损,阴阳两虚,终成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亦是一个“脏虚络闭”的状态。故施教授对于肝癌治疗,权衡轻重,以通络为主导思想,根据不同的致病特点,提出了“施式通络八法”。

2 施式通络八法在肝癌诊治中的应用

2.1 疏肝理气通络法 疏肝理气通络法是指以疏肝理气药为主,少佐凉血活血药,治疗肝气郁滞,久郁化火,而导致肝络气血不畅,成痞积块的一种方法。肝居右胁,其经脉布于两胁,为风木之脏,主疏泄,助气机升降,性喜调达。肝癌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因素,外加得知患有此病后的情绪失落,常有不同程度的气滞、气郁的表现。临床多见精神抑郁,时时叹息,胸腹胀满,食后胀闷更甚,胁下胀痛,胃纳不佳,时感恶心,舌苔薄白,脉弦。施教授认为,行气药可辛香走窜入络,欲行气者务以疏肝为要;血在脉中,脉之细微者为络,欲通络者必用血分药。故临证常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加减化裁。而气郁日久易化火,故酌情配伍牡丹皮、赤芍、郁金等凉血活血之品,共成疏肝理气通络之法。

2.2 活血化瘀通络法 活血化瘀通络法是针对本病脉络瘀滞的病机特点,运用活血化瘀药物疏通肝络。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与瘀血的凝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由于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积聚于肝,血脉瘀阻,以致肝络阻塞,蕴结不散而成积症。患者常见胁下有积,疼痛不适,肢倦乏力,面色黧黑,形体消瘦,舌质紫暗,脉弦涩。施教授认为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疾病进一步发展的病因,所谓久病必瘀。因此,在临证时需注重活血化瘀通络,常选用复原活血汤、血府逐瘀汤等加减化裁。但在使用时必须根据其性质和患者的体质,以及肝癌中晚期等不同情况,进行辨证施治。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在活血通络的同时,常常酌情配伍枳壳、香橼、木香、八月扎等行气理气药,以增强活血通络之效,达到瘀去血行、脉络通畅的目的。而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体质比较虚弱,正气亏虚严重,则需适当配伍一些党参、黄芪、白术等补气药,以达到扶正化瘀通络之效。

2.3 益气养血通络法 益气养血通络法是由补气和养血共施,用于治疗肝癌中晚期或通过手术、放疗、化疗后,造成机体严重的消耗和损伤,正气虚弱,血液亏耗,肝络失养不利之证。患者常表现为面色不华,低热不退,右胁隐痛,累后加剧,时有四肢乏力,神疲倦怠,舌淡少苔,边有齿印,脉沉细无力。《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景岳全书·血证》又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唯斯而已。”施教授认为肿瘤患者气虚血虚时常共存,故在其防治中,益气养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临证常选用八珍汤加减治疗,方中四物汤乃中医养血活血之经典药方,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两方合成一方,相辅相成,共奏益气养血之功,使气血具充,则脉络得通。但临床使用时还需辨清是气虚为主,还是血虚为主,是真虚还是假虚,不能盲目误投补剂,以免造成虚虚实实之弊。古人云:“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值得注意。

2.4 健脾治水通络法 健脾治水通络法采用健脾渗湿药及利尿通淋药,必要时配峻下逐水药外用敷脐,用于治疗脾虚湿阻,水湿内停脏腑,顽固不化,日久渐成湿毒,结于肝络之证。患者可表现为腹部胀大,按之紧绷如鼓,甚至感坚满疼痛,神疲乏力,大便溏泻,尿少,舌淡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或濡。《血证论》谓:“水质一停,则气便阻滞”,病久则气滞络阻,故湿邪与肝络病亦密切相关[5]。施教授以为水行则络脉通。同时,强调治病治标亦需求本,故该证除了治水利尿以外,更需健脾,令湿无所源。临床常以四君子汤为主方益气健脾,五苓散、五皮饮等为副方利水渗湿。若大量腹水,顽固难消,健脾渗湿利尿效果欠佳时,施教授依据古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6],予自拟经验方脐透消臌贴膏贴敷脐部。该方主要由莱菔子、汉防己、地龙、砂仁组成,其药性可透过脐部,内达脏腑经络,以行气利水,活血通络,终达治水通络之目的。

2.5 清热解毒通络法 清热解毒通络法运用清热解毒药,治疗热毒内蕴之证。热毒易与水湿相结,湿热壅盛,熏蒸肝经,导致肝经络脉不通,逐渐蓄积而发病。患者多表现为发热烦渴,胁下刺痛,黄疸加深,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时有牙龈出血,舌红、苔黄褐厚燥或焦黑,脉弦数。施教授认为,清热解毒法可清解肝络热毒,使得络脉清畅。同时也可有效控制肝癌周围炎症和其他感染并发症,而炎症和感染往往是促使疾病恶化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常用龙胆泻肝汤、甘露消毒丹等加减化裁,再予少许当归、赤芍、川芎等血分药,以达通络之效。若湿热偏盛者,酌情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等。除此之外,热毒亦可灼津耗血,或迫血妄行,故可随症配伍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品。

2.6 化痰软坚通络法 化痰软坚通络法以化痰软坚之品,治疗痰瘀阻滞肝络之证。因痰随气机升降,无处不到,痰阻气滞,则气滞血瘀,肝脉阻塞,痰浊与瘀血互结,形成肝癌。患者常见胁下结块,质硬拒按,胸闷不舒,纳差,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滑。施教授认为痰是一种病理产物,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或因虚生痰,或因热生痰,或因寒生痰,或因风生痰等。故临床常选用二陈汤、温胆汤、半夏厚朴汤等加减化裁,再配伍僵蚕、地龙等化痰活血通络之味,使痰浊去,脉络通,实现气血调和。但临床亦需分清痰的性质,或温化寒痰,或清解热痰,或燥湿化痰,或润燥祛痰,要辨证施治,灵活应用。

2.7 养阴生津通络法 养阴生津通络法运用养阴生津与活血通络之品,治疗由于本病日久,耗伤阴液,肝肾亏虚,真阴不足,血流缓慢,瘀阻脉道而发络脉病证的方法。患者发病日久,常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昏目眩,纳差食少,腹胀大,甚则呕血、便血、皮下出血,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施教授认为随着肝癌的发展和恶化,肝阴虚损日久,累及肾阴。同时,由于营养摄入不足,严重的消耗体内阴液。尤其是放化疗的灼伤和损害,阴液的亏损则更为突出。此时以养肝肾之阴为关键,佐活血通络药,使脉络得以滋养和通利。临床多用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等,再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前方滋肾养肝以治其本;后方活血通络以治其标,两方合用,而成养阴生津通络之治。

2.8 温肾助阳通络法 温肾助阳通络法是由辛香温热散寒之味以温补肾阳,通达脉络为主,治疗由肾阳不足,阴寒内盛而致气滞血瘀,肝络瘀阻之络病的方法。患者多表现为精神萎靡,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大便溏薄,小便频数,舌淡胖,脉沉细无力。肾阳,又称为真阳,命门之火对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功能起推动、温煦作用,是人体机能活动的源泉。施教授指出肾阳不足,往往正气比较亏虚,气血运行不畅,又可导致机体抗邪能力低下,易感邪而致病。因此,常用金贵肾气丸、右归丸、二仙汤等加减化裁,配桂枝、丝瓜络取其引经通络走窜之效,再加活血化瘀药,共奏温肾助阳通络之功。

3 病案举例

周某,男,60岁,2017年11月7日初诊。2011年7月因上腹疼痛在杭州当地医院就诊,行CT及B超检查,发现肝癌,并行肝脏部分切除,期间阶段性的行放化疗、介入手术及靶向治疗,但甲胎蛋白(AFP)仍然呈持续性升高。于2017年8月在当地医院进行化疗后,复查提示肿瘤进展。故至施教授门诊行中医中药调理。患者慢性肝病容貌,时感肝区胀痛,夜间减轻,双目微黄染,感乏力,纳差,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量少,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辅助检查:AFP16318.8ng/mL,癌胚抗原(CEA)5.2 ng/mL,谷丙转氨酶(ALT)29 U/L,谷草转氨酶(AST)98 U/L,总胆红素(TBil)35.4 μmol/L,谷氨酰转肽酶(GGT)763 U/L,碱性磷酸酶(ALP)326 U/L。西医诊断:肝恶性肿瘤。中医诊断:肝积。辨证为湿浊毒热邪留聚肝络之证,治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通络,予甘露消毒丹加减。处方:藿香、炒枳壳、当归、炒苍术、连翘各9 g,茵陈、半边莲、茯苓皮各15 g,薏苡仁、垂盆草各30 g,滑石12 g,豆蔻、厚朴、砂仁、三叶青、生甘草各6 g,黄芩、沉香曲各5 g,通草、熟大黄各3 g。7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温服。

11月14 日二诊:肝区胀痛有所缓解,仍感乏力纳差,大便溏薄,舌红、黄腻苔渐化,脉弦。守上方去黄芩、连翘、熟大黄,加黄芪20 g,以固护正气。继续予7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温服。

11月21 日三诊:肝区胀痛有所好转,乏力改善,胃纳一般,大便质软,舌红苔白,脉弦。守上方黄芪改为15 g,加柴胡9 g,土鳖虫10 g,引药入肝经,内达血分,以加强通达肝络之目的。继续予7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后,守前方继续辨证施治1月余,现患者精神好转,诸症均有所改善,复查:AFP 13788.8 ng/mL,CEA 5.2 ng/mL,ALT 41 U/L,AST 106 U/L,TBil 28.4 μmol/L,GGT 409 U/L,ALP 283 U/L。门诊继续随访。

按:本例患者根据辨证为湿毒热邪留聚肝络之证,宜用清热解毒通络法与健脾治水通络法共治,处方予甘露消毒丹为底方加减。甘露消毒丹本可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方中射干、浙贝母、薄荷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而利咽止痛,但本患者并非热毒上攻,无咽痛之证,故予去之;木通有毒,可影响肾脏功能,故以通草代之;炒苍术、厚朴、茯苓皮、薏苡仁、沉香曲、砂仁、炒枳壳,合以健脾行气化湿和中,令脾健气畅湿行;三叶青、垂盆草、半边莲,助滑石、通草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以益其清热利湿之力;熟大黄取其凉血解毒、逐瘀通络之效,配伍当归活血补血,以入血分,起到通达肝络的目的;最后再佐炙甘草调和诸药。施教授认为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总体的治疗费用较高,治疗及预后效果不理想,不管是对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的经济负担都比较重,此时应该积极充分的发挥中医药特色及优势,注重对肝癌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在治疗上可从络论治,注重治病求源,治病求本,在辨清患者证型后或单用一法,或多法合用,随症施治。

猜你喜欢

络脉通络活血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
结肠络脉探析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