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附子理中丸医案2则

2018-02-13陈光熙李林鹏蔡俊笙刘幸明程志安

新中医 2018年10期
关键词:橙汁干姜阳虚

陈光熙,李林鹏,蔡俊笙,刘幸明,程志安

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附子理中丸是在《伤寒论》理中丸的基础上加附子演变而成,最早见于宋代《阎氏小儿方论》,并记载于同时期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附子炮去皮,干姜炮,人参去芦,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煎至七分,稍热服之,空心食前[1]。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证。如下利清谷,恶心呕吐,畏寒肢冷或者霍乱转筋。现用于肠炎、腹泻、胃炎、胃溃疡、咳嗽、呃逆、糖尿病、高血脂等[2]。方解:方中干姜、附子大辛大热,温中散寒;人参甘而微温,补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所谓附子无姜不热,干姜附子合用则温里散寒之力愈强;白术人参合用则健脾之力倍增。诸药相合,温补并行,共奏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之功[3]。因此,附子理中丸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虚而致的发热,效果甚佳。兹介绍笔者运用附子理中丸医案2则,以求抛砖引玉。

1 发热

曾某,男,52岁,2016年12月29日因出血性中风后认知下降、四肢乏力伴发热1年余入院。患者2016年1—7月于外院住院,康复期间反复发热,最高体温39.0℃,查结核杆菌γ干扰素、结核杆菌、血沉、C反应蛋白等相关检查,未见阳性指标。入院后反复发热,体温波动在36.7~39.0℃,夜间热甚,以凌晨2点温度最高,清晨体温开始下降,下午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住院期间常规予以抗感染、冰敷、补液等治疗,发热未见好转。前医认为本病病机为阴虚内热,治以养阴清热,先后予以白虎加人参汤、青蒿鳖甲汤加减等治疗,热势未见好转。

2017年1 月7日一诊:患者神清,精神差,身体粗壮,言语尚清晰,发热情况同入院时,纳眠一般,四肢乏力,下肢为重,且四肢冰冷,舌淡、苔白腻稍厚,脉沉弱。诊断为内伤发热,证属阳虚,治以温补中阳、行气燥湿化痰为法。方以附子理中丸加减。处方:熟附子、干姜、茯苓各15 g,白术30 g,炙甘草5 g,砂仁20 g,法半夏10 g,1剂,当晚煎煮后即服,嘱值班医生停用冰敷,停补液。

1月9 日二诊:1月7日晚上体温由39℃降至37.0℃。1月8日未予中药,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查患者苔白微腻但较前变薄,脉沉弱。热势已退,效不更方,继续予上述原方3剂。并嘱患者平时禁食生冷,以护中阳。

1月12 日三诊:患者过去3天体温正常,未诉明显不适,予出院继续康复治疗。随访3月,体温未反复发热。

按:久病发热不可滥用冰敷等物理降温,冰敷降温原为临床高热的快速降温法之一,只可救急,不可久用,久用必伤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一伤,百病由生[4]。此外,患者身体粗壮,发热当为高热,今发热最高为39.0℃,热势不高。加之发热1年余,迁延不愈,经曰:“久病必虚”,病性当属虚。患者发热夜间热甚,白天热退,虽时值冬日,但广州白天温度仍达25℃,晚间低至12℃,白天阳气盛助阳抑阴,故白天热退,夜间寒气重助邪,正邪交争,故夜间热甚。患者发热,四肢冰冷,无鼻塞流涕,无恶寒身痛,舌淡苔白腻稍厚,脉沉弱,知其为阳虚发热,病位在中焦,而非阴虚。《医法圆通》云:“凡阳虚之人,多属气衰血盛,无论发何疾病,多缘阴邪为殃,切不可再滋其阴。若更其阴,则阴愈盛而阳愈消,每每酿出真阳外越之候,不可不知。”故前医用养阴清热之品无效,其因在此。

2 腹泻

胡某,男,32岁,2015年12月10日因“反复腹泻1周”就诊。患者近1月每天早晚服用鲜榨橙汁1杯,1周前突然出现腹泻,呈水样便,每天5~6次,肠鸣音亢进,腹痛即泄,泄下痛减,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舌淡、苔白,脉沉细。患者为医生,查血常规、血沉、粪便常规、痢疾、霍乱弧菌未见异常;自行服用蒙脱石散、黄连素2天,腹泻未见好转,后补液治疗3天腹泻未见明显好转,遂求治于笔者。诊断:泄泻,证属中焦虚寒。治以温中健脾,扶土制水为法。方以附子理中丸加减,处方:制附子(先煎30 min)、干姜各15 g,白术、党参、炙甘草各10 g。3剂,水煎服,每天1剂。嘱患者忌生冷,注意保暖。

3天后复诊:诉当日服药后腹泻减至3次,第2天减至2次,现已无腹泻。后患者天冷未敢再喝橙汁。随访1月,未再出现腹泻等不适。

按:鲜榨橙汁补充维生素C本无过,然时值冬日,须知冬日阳气已内藏于体内,此时服用生冷之物本应慎重,然患者每天一杯橙汁下肚,如寒水侵袭中焦,先伤中阳,后伤肾阳。先天后天一伤,则呈土崩之势,泻而不止。患者年富力强,阳气正盛,故喝橙汁一月余方出现腹泻稀水样便,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中焦虚寒、土不制水之证,《伤寒论》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5]”故此时以附子理中丸治之,可使寒去而脾运,阳温而泻止。

猜你喜欢

橙汁干姜阳虚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完形:橙汁真美味
来杯橙汁吧!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