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8-02-12郑洪赠蔡志良林庆强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8期
关键词:特点听力损失

郑洪赠+蔡志良+林庆强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当中,患者听力出现损失的主要特点及相关机制等。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5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10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中的分析组,再选择这一时间段内到该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0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实验对象都需要接受纯音听力测试,并且对两组对象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分析组患者当中有79例检测出听力损害,而对照组当中仅有21人出现听力损害。此外,分析组患者的纯音听阈测定结果显示,患者在高频听力范围中出现了明显增高,且相关指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实验对象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當中,听力损失情况较为明显,且患者高频听力损害情况相对而言较为严重,这一点值得临床医护人员重点关注。

[关键词] 糖尿病;损失;听力;特点;患者;纯音听阈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b)-0062-02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数量较多,但是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该病患者年龄出现了明显的年轻化发展趋势。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可看出,在糖尿病患者当中,至少有3~5成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1]。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的主要特点为高频听力下降,会出现进行性与对称性明显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很多患者还会出现耳鸣或者眩晕等[2]。糖尿病患者在出现高血糖、高血脂等症状之后,很多并发症还会造成患者的耳蜗出现代谢改变、耳蜗的微循环结构等也会出现变化,但是,目前临床针对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的具体机制等尚未形成统一定论[3]。该院在2015年3月—2017年5月期间选择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进行听力方面对比,观察患者听力损失的具体情况及主要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被送至该院治疗的所有患者当中选择10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分析组对象,再选择同时期内到该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02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该次研究的所有对象均在入院之后自愿参加实验,并且签署了研究知情书。所有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年龄为18周岁以上且在80岁以下,自身行动便利。分析组患者接受检查后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空腹血糖在7.0 mmol/L以上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血糖在11.1 mmol/L以上。对照组健康人群中不存在任何耳科疾病,且没有高血压、高血脂与高血糖反应等。该研究将以下对象排除在外:外耳道病变患者、耳部手术史患者、耳部外伤患者、噪声暴露史患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神经系统紊乱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精神类疾病患者、癌症患者、中耳疾病患者、癌症患者。对照组中男性为59人,女性为43人,年龄为22~72岁;分析组当中男性患者为60例,女性患者为42例,患者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则为74岁,两组实验对象的相关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实验对象需要接受纯音听阈测定,医生需要先对两组对象的声导抗进行测试分析,在确定其鼓室压图为A型图以后,应当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听力损伤分级法与相应的分级标准,在本底噪音不足30 dB的隔声室当中对患者进行检测。该院选择纯音听力计对两组实验对象的纯音听阈进行测试分析,包括两组对象在500、1 000、2 000、4 000 Hz以及8 000 Hz频率时的听力损伤情况。两组对象在500、1 000 Hz以及2 000 Hz时平均气导听阈值超过25 dB,在4 000 Hz与8 000 Hz时超过40 dB则表示存在听力损害情况。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的纯音听阈测定结果,并予以简析,主要包括两组实验对象在500、1 000、2 000、4 000 Hz以及8 000 Hz时的具体结果。

1.4 统计方法

该院在该次研究当中将两组实验对象的具体数据代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计算,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对照组中,有21人检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率为20.6%,而在分析组患者当中,有79例患者出现听力损失,发生率达到77.5%。

对照组500 Hz纯音听阈测定结果为(12.8±4.9)dB,分析组患者为(13.3±5.2)dB,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7,P=0.481);对照组1 000 Hz纯音听阈测定结果为(13.9±4.6)dB,分析组患者为(14.2±5.1)dB,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1,P=0.659>0.05);对照组2 000 Hz检测结果为(19.8±7.2)dB,分析组则为(25.3±2.4)dB,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9,P=0.000<0.05);对照组4 000 Hz检测结果为(21.4±6.5)dB,分析组患者则为(30.1±3.1)dB,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01,P=0.000<0.05);对照组对象的8 000 Hz测验结果为(23.3±4.2)dB,分析组患者则为(33.2±9.7)dB,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9,P=0.000<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当中十分常见的以患者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代谢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代谢功能障碍、血管病变、循环功能下降、神经功能合并症等[4]。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已经有将近4亿人患有糖尿病,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5]。早在1857年,就有学者提出了糖尿病与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之后也有多项研究正式糖尿病是造成患者听力损失的原有之一。但是,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多表现为对称性感音神经高频听力下降,而早期存在听力损失的糖尿病患者经常无自觉听力功能障碍,所以该症状经常得不到患者重视[6]。endprint

糖尿病患者在发病之后,前庭耳蜗微血管病变会较为严重,从而影响患者听神经信号的传导,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除了会影响肾脏动脉与视网膜动脉之外,患者的内耳动脉也会受到影响。患者内耳动脉为终末动脉,不存在侧支循环,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微循环方面的障碍,就会造成患者内耳动脉的血管通透性不斷增加,患者内皮细胞损伤会更为明显,血小板会出现大量聚集的情况,微血管炎性反应也会更为严重。这样一来,患者内耳的血氧供应也会受到明显影响,从而造成听力出现损失。

在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的主要特点中,表现最为明显的一点就在于患者存在极为明显的高频听力损害情况,该研究结果中显示糖尿病患者在4 000 Hz与8 000 Hz的阈值上与健康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与目前临床当中的主要研究结果大致相近,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的主要表现就在于对称性、进展性明显的感音神经高频听力损失。这类患者虽然有时没有自觉听力损失情况,但是实际已经出现了耳蜗功能性改变与明显的器质性改变。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的另一特点还在于HbAlc是导致患者出现这一症状的主要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存在高血糖症状,会出现明显的糖基化反应,相应的糖基化产物生成也会加速,并且可以通过血管内皮而在血管壁中大量沉积。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患者的耳蜗结构出现损伤,患者的内耳动脉纤维化情况也会较为严重,造成管腔出现狭窄且存在微循环障碍,从而出现听力损失。

4 结语

针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患者很容易在患上糖尿病后出现听力损失症状,且患者多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害,医生需要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这一症状进行分析,让患者尽早接受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避免这一症状出现恶化。

[参考文献]

[1] 黄国威,吕萍,于宁.糖尿病性听力损失的特点及发生机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24(6):624-627.

[2] 崔彩霞,周雪华,刘亭彦,等.伴与不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2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4,49(3):88-90.

[3] 伦杰,张亚楠,薛建军.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6,22(3):198-202.

[4] 龚敬,段金萍,刘博,等.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的临床特点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84-89.

[5] 孟岩,吴小娟,李然,等.糖尿病前期患者听力损失特点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10):1481-1485.

[6] 陈雄,林碧,龚小花,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听力损害的特点及危险因素[J].广东医学,2015,36(16):2523-2525.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点听力损失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一般自由碰撞的最大动能损失
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