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唐代外来琉璃器盛行的原因

2018-02-11朱配利王美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琉璃佛教药师

朱配利,王美艳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一、唐代琉璃器的起源

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陶瓷、金银器、青铜等工艺美术都有辉煌的历史成就,反观古代本土的琉璃艺术在这些工艺美术中却黯然失色,琉璃器(古代的琉璃器亦叫做玻璃器)一直处于附属品的地位,未能普及于世。根据考古资料证明,中国古代本土琉璃器艺术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西周时期的琉璃器大致可以分为琉璃珠、琉璃管、琉璃贝、琉璃环。这些琉璃器是作为玉石的替代品生产的,也用于器物的装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开放,与周边交流密切,国外的玻璃器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琉璃器的发展。琉璃的制作工艺明显提升,色泽较为光亮,色彩主要以蓝、绿、白为主,但是在造型和质地上面主要模仿玉器,作为玉石的替代品出现,琉璃器有印章、壁、环、琉璃眼(主要用来装饰器物)、剑饰。

到了两汉时期,主要生产“铅钡玻璃”“钾硅玻璃”,发展出了大量新的器型,如带钩、衣片等装饰品,同时还有少量的玻璃器皿。魏晋南北朝时期,玻璃制造技术有了一定的突破,受到西方技术的影响,我国的玻璃制造业出现很大变革,在质地、工艺等方面都有了崭新的发展。到了隋代,玻璃制作技术已经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唐代的玻璃制造技术主要延续了隋代,技术上没有什么革新,器物大多是中国传统的纹样,主要使用无模吹制而成。唐代的玻璃器质地精纯,波斯风格浓厚,外观靓丽多彩,主要由两种原料制作而成——“高铅玻璃”和“碱玻璃”,既有本土生产制作的,也有外来品。外来传入的琉璃器尤受推崇,被视为上层社会身份的象征。

二、唐代外来琉璃器的传入

唐代包容性强,其经济、文化、人民生活无不烙上外来文明的印记,我们在了解唐代外来琉璃器的传入之前,首先要清楚唐代对外交通路线。

唐代的对外交通路线主要有两种途径——海路和陆路。陆路主要由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形成四条主干线。东路的起始点是都护府,再经由鸭绿江、清川江、大同江,可以直达平壤地区;西路从河西走廊出发,经由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可以达到波斯湾、地中海、印度洋一带;南路则可以通向天竺、缅甸等东南亚以及南亚的国家;北路可以达到回鹘、黠嘎斯等国。在这四条主干线中,显而易见,西路和南路是两条重要的路线,是唐王朝与国外联系的通道。沿海路走可以通往新加坡海峡、爪哇岛、斯里兰卡等国家。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对外开放的国家政策,促使中西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大量的商品涌入中国市场,玻璃器就是在这个时期大量引进。

三、琉璃器在唐代的地位

唐代玻璃器是十分贵重的物品,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两千件宝物中,玻璃器为佛教七宝之一,价值甚至高于金银器,如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唐太宗因朔方节度使路嗣恭献给宰相元载一个比自己大的琉璃盘,在和江西判官李泌谈及此事时仍心怀不满。“嗣恭初平岭南,献琉璃盘,径九寸,朕以为至宝。及破载家,得嗣恭所遗载琉璃盘。径尺。俟其至,当与卿议之。”①因为唐人对于这些外来琉璃器物不甚了解,以为是天然之物,因此对其极为崇尚。

唐代的外来琉璃器之所以受到上层阶级的欢迎,并拥有崇高的地位,与唐人的认知偏差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人对外来琉璃器不甚了解,误将其视为天然的宝物,因而极为推崇,以至于唐代大学问家颜师古为《汉书》作注释时这样说道:“《魏略》云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青、绿、缥、红、紫、绀十种琉璃。孟言青色,不博通也。此盖自然之物,采泽光润,逾于众玉,其色不恒。今俗所用,皆销冶石汁,加以众药,灌而为之,尤虚脆不贞,实非真物。”②这位博学多才的大学问家都这样认为,更别说其他普通的民众了,由此可见,唐人对外来琉璃器的偏差认知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四、外来琉璃器受唐人推崇的原因

(一)精神需求

琉璃是佛教“七宝”之一,被佛教视为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名僧的舍利子通常放入琉璃舍利瓶内。琉璃的纯净圆润、温婉通透的特点恰巧与佛家追求的精神修行一致,佛教认为,琉璃是具有神灵气机的宝物,温润光滑的琉璃能够照三界之暗,蕴含容纳佛家智慧与光明净土的作用,可以保佑十方安泰。

唐代的药师佛在中国的信仰也十分流行,《药师经》的译本广泛传译。药师佛又被人们称作药师如来,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根据佛教的传说,药师如来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共有十二个愿望,并且每个愿望都是为了满足众生的愿望、祛除众生的苦痛、医治好芸芸众生的疾病。在成佛之后也依旧践行着自己当初的誓言,誓愿众生早日修行结果,同时也祝福他们能够在现世得到安稳,所以佛教界也将药师如来称作“消灾延寿药师佛”。药师如来拥有身药、语药、意药这三种药,身药意味着需要寻求一生的帮助,语药意味着需要靠慈悲来治愈,意药就是所谓的静心静气,三种药可以除病。《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的十二大愿望中的第二个愿望便是“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可见,琉璃与药师佛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关联,药师佛象征着琉璃文化的一部分,供奉琉璃药师佛可以消灾辟邪、身体安康、延年益寿。琉璃器在佛教中的地位只增不减,虽然到了后来丝绸之路受到战乱动荡的影响时断时续,琉璃的进口也越来越少,其地位也不再崇高,但是在佛教中仍然是作为“宝物”而存在,比如脍炙人口的《西游记》中,就有描绘有些小仙被贬下凡间是因为打碎了仙人的琉璃盏,琉璃在佛教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二)权利与身份的象征

利用稀有罕见事物来象征权利与身份,是上层阶级或者王权的专属。琉璃器物流光溢彩、变幻瑰丽,历来都是皇家和贵族钟爱的物品,尤其是在唐代琉璃非常稀有的情形下,外来琉璃器的吸引力使其自身成为十分珍贵的物品。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记载开元年间一贩夫贩卖琉璃摇身变成长安城的首富,由此可见琉璃在当时是多么受人推崇之物。除了使用琉璃器皿之外,唐代宫廷中还出现了“琉璃窗扉”,王棨专门写过一篇词赋歌颂琉璃窗扉:“彼窗牖之丽者,有琉璃之制焉。洞彻而光凝秋水,虚明而色混晴烟。”

唐代的外来琉璃器是由西域国家的使臣带来的,使臣将这些精致罕见的琉璃器献供给唐朝的皇帝,用以维系中西之间的关系。对于唐王朝而言,这些被视为珍宝的琉璃器物同样也是维系君臣及周边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纽带。想要快速博得某位君主的好感,一件昂贵精致的宝物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五、总结

中国唐代玻璃工艺发展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轨迹。唐代的玻璃器物简洁,玻璃器的制作原料主要为“铅玻璃”,制造工艺不够成熟,玻璃器的制造工艺是与青铜器制造技术密切相关,这使得玻璃器在形态和艺术上都有很大的依附性。由于唐代盛行陶瓷工艺,致使本土生产的玻璃器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甚至出现了较以往衰退的迹象;再者玻璃器也蕴含着宗教内涵,佛教在唐代十分盛行,唐代的帝王也很推崇佛教文化。琉璃器的纯洁无暇、瑰丽美好、毫无杂尘的外观特征,以及利用水火独特的制作工艺,十分吻合佛教的理念,使之媲美于金银器,价值甚至高于金银器。这些都是外来琉璃器盛行推崇的主要因素。■

注释:

① 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发掘队.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6(6).

② 安家瑶.玻璃器史话[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01

[1] 安家瑶.玻璃器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8.

[2] 关善明.中国古代玻璃[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11:08.

[3] 爱德华·谢弗.唐代外来文明[M].吴玉贵,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英)艾伦·麦克马兰,格里·马丁.玻璃的世界[M].管可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 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6] 力之.玻璃器:燃烧的伊斯兰之花[J].西部广播电视,2009(12):192-197.

[7] 任新来.异域奇珍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伊斯兰玻璃器[J].文明,2014(11):56-65.

[8] 齐东方.唐代玻璃器的西来与外传[J].法门寺塔基地宫博物馆论丛第一辑,2008.

[9] 安家瑶.中国的早期玻璃器皿[J].考古学报,1984(4):413-448.

猜你喜欢

琉璃佛教药师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法门寺里的琉璃
大山深处是琉璃
八角琉璃井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