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原则和方法初探

2018-02-10蒋存贤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有效作业辛亥革命原则

蒋存贤

摘要: 以“依据课程标准,落实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作业分层设计,兼顾全体与个体”、“深挖学科资源,凸显学科教育价值”为设计原则,按照“达成目标”、“题量题型的设计”、“作业资源的收集甄选”、“作业内容编制”以及“功能评估”的方法和流程,设计《辛亥革命》的复习课作业。

关键词: 辛亥革命;有效作业;原则;方法

作业是学生强化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考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一份好的作业设计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深化。何为一份好的作业设计?笔者认为有效的作业设计是重要的评价标准,怎样才能达到作业的有效,下面我以高二年级的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辛亥革命》作业的设计为例与大家交流和探讨。

一、设计原则

1、根据课程标准,落实学测考试说明 。确定作业习题范围不超纲,学生训练能力不超标。

2、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有的放矢

3、作业分层设计,兼顾全体学生的过关以及部分学生的冲A

对于不选修历史学科的班级,学生对于历史学科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位,但是全体学生的过关是一个必须达标的要求,因此作业的设计首先要兼顾全体,并且在设计时特别注意基础知识的强化巩固。对于冲A的提升目标,作业设计上也要有所考虑,满足部分学生的实际需求,体现出基础性与拓展性的有机结合,凸显本课作业设计针对学测要求的有效性价值。

4、深挖学科资源,凸显学科的育人价值

学业水平测试的题型设计相对于高考题型增加了判断题的形式,在题型上体现出多样化的设计,在设计本课作业时亦应该呈现这种多样性,甚至可以适量增加其它题型,减少机械重复,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通过不同材料的呈现和解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素养。虽然本课是学测考试的复习课,但也应注重对学生应有的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让学生感受革命成果来之不易;认识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更是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感受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二、本课作业设计的方法和流程

笔者试从“达成目标”“题量题型的设计”“作业资源的收集甄选”“作业内容编制”以及“目标达成评估”四个环节进行作业的设计。

1、确定本课作业的达成目标

依据课标以及学测的考试要求,分层次确定学生需达到的学习巩固目标:(1)了解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革命纲领、机关刊物、地位和作用;(2)了解武昌起义的基本概况以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并理解武昌首义的意义;(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影响;

(4)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从不同角度深化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理解)。

其中(1)——(3)为学生必达目标,(4)为学生的发展目标。

2、题型与题量设计

对于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的过关训练肯定是第一位的。在题型上除了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之外,增加易错易混知识点的辨析,确保学生巩固强化基础知识点。对于冲A的发展要求来说,特别注重采用史料解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本目标的达成拟设3道选择题、3道判断题及1道易错易混概念的训练题。对于冲A的发展目标拟设4道选择题、1道材料解析题。

3、作业资源的收集甄选

以两种教辅资料、学业水平测试的试题以及复习课自行设计的题目作为作业资源的来源,设计本课作业

(1)《自主学习与测评》必修一部分:8道选择题、3道判断题、1道材料解析题

(2)近五年的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的试题:5道选择题、1道材料题

(3)教辅资料A: 8道选择题、1道判断题、1题材料解析题

(4)笔者开设的一节《辛亥革命》复习课中的习题反馈练习(易错易混点辨析)

4、作业内容的设计和编制

对所有资源从“立意、难度、目标针对性和科学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部分题目进行原题选编策略进行作业内容的编制。

(1)习题的选编:对作业的资源进行逐一筛选,弃用部分考查点重复、超纲以及难度较高的题目(弃用题目案例以及弃用原因见下表)

(2)对于符合学测的教学目标,难度适中的相关题目,直接编入本课的作业内容(以下表的两题为例)

(3)对于本课中的易错易混概念进行特别强调,选用以下題目作为突破口进行针对训练

(4)对本课作业按考查目标、题型以及难度分为基础过关和能力提升两个组成部分,初步完成本课作业的设计。

基础过关部分

1、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2、自1911年10月10日开始短短数月,辛亥革命浪潮席卷中国,请将以下相关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②清朝覆灭 ③武昌起义 ④《临时约法》颁布

A. ③②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3、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4、(判断题)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标志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5、(判断题)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6、(判断题)辛亥革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7、易错易混点: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 建立时间分别为 和 能力提升部分

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2、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3、图1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徹底性

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三十五条 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两千一百三十二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筑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国家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这个特点具有什么进步意义?(3分)

(2)材料二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2分)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筑成的句号”这句话?(2分)

(4)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4分)

(5)目标达成评估

为确保作业设计的合理性,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本课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备课组教师集体备课,充分讨论,依据“题型、题量、目标达成”几个方面对方案进行必要调整。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

[2]《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说明》 江苏教育考试院

[3]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

[4]《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高中历史必修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2017江苏普通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考点直击》第11季,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 210001)

猜你喜欢

有效作业辛亥革命原则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设计初探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辛亥革命亲历记》
谈如何走出初中数学复习课误区的策略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研
高中通用技术有效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
作业设计有方法,效率提高激兴趣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