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高效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2018-02-10龙顺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江东常识文言

龙顺兰

摘要: 立足于语文高考,浅谈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提高高考中古代文化常识考查题的率。

关键词: 高效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当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掌握一些基础性的古代文化常识,是亲近传统文化,窥探传统文化奥妙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必然要求,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重要文化常识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而积累的文化常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015年全国卷开始,高考文化常识题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3分,很多同学对这道题有畏难心理,其实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难度并不大,只是停留在识别和记忆这一最基本的能力层级,只要多积累、记清晰、多巩固,这3分一定可以拿上。

一、全面准确,突出重点。把文化常识分为八大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

文化常识向来被大家看成是最零散的考点,既多且乱,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复习,如果大家只是碰到什么记什么,那记住的只能是零散的小知识点,而且无法做到迁移和拓展。如果能建立起文化常识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把它分类别归纳,那在记忆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一般把古代文化常识分为八大类:1姓名称谓,2官职科举,3地理常识,4宗法礼俗,5服饰器物,6历法刑法,7古代音乐,8古籍注释体例。这八大分类,基本囊括了文化常识的所考考点。按这种分类,每天早读或上课前几分钟带领学生识记,并每天听写10个文化常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当然,大家在平时的做题和积累中可以对这八大类进行补充,让自己的记忆知识更全面。

全面准确地理解了这八大类后还得突出重点,姓名称谓、官职科举、宗法礼俗可作为我们复习的重点。

二、回归课本,注意积累所学的课文中文化常识

我们在讲解课外文言文时,碰到的很多古代文化常识其实大部分都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课文里出现过。如“察”“ 举”“孝廉”“秀才”,这些都是高考常考的文化常识。这些词在必修五《陈情表》中出现过,“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这句话中提到了课下注释把“察”解释为考察和推举,把“孝廉”解释为: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注释把“举”解释为“推选、推荐”,注释把“秀才”解释为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再例如“关中”“山东”“江东”这些词语,我们所学的必修本和选修本里都提到过,必修一《鸿门宴》中“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一句就提到了“关中”,课下注释对“关中”的解释为“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必修三《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亲族矣”提到了“山东”,课下注释解释为“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项羽之死》课文中写道“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课下注释解释“江东”为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又称江表。

回归课本,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文化常识的含义,对于提高课外文言阅读理解力有很大帮助。

三、注重积累,集腋成裘

先做到随文突破。我们在讲解文言文篇目的时候,碰到文中的文化常识,就给学生讲解,把文化常识分解到每篇文章中去,有具体的语境,学生更能理解文化常识的含义,并且还化零为整,就可以積累很多的文化常识。

如我们在文言篇目中碰到“六经”,我们可以给学生指出它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还可以给学生拓展“四书五经”。文言篇目中碰到“服丧”时,可以把“服除”给学生讲解,相关的“丁忧”“夺情”等词都可以拓展讲解。

其次,多做题,做各地的高考题、模拟题,把做过的文化常识题积累到专门的文化常识本子上。尤其要标注自己做错的题,标注清楚自己的记忆漏洞,对于这些要重点记忆。还要总结考查频率较高的词语。

四、注重答题技巧的训练

高考考查的一般都是常见的文化常识,而且一般在我们熟悉的文化常识上出错。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方法我们一直在摸索、寻求,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但若能坚持不懈地做到以上三点,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素养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必将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二中学 833699)

猜你喜欢

江东常识文言
耿直的唐云
给人看病的“清洁工”
最可爱的人
不要将就,要讲究
健康常识我知道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