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边地区少数民族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02-10张耀月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延边用人单位高校学生

张耀月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国家一半以上的领土均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域。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大多位于边疆地区,与许多国家相接壤,民族团结、稳定、共同繁荣发展成为了国家长治久安的重中之重。2017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张裔炯表示,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实实在在的,在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享有平等法律地位,共同建设各项事业。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日益蓬勃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各地区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比例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有机会进入到高校学习深造。

延边地区少数民族高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承担着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重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家庭教育、宗教信仰等方面因素使其对就业认知存在差异。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进步。

一、延边地区少数民族高校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

对于延边地区少数民族高校大学生而言,和全国的大学生一样,面临着同样的就业状况。由于受经济、地域、语言等种种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使延边地区少数民族高校大学生在市场竞争下不占优势,多数情况下处于弱势。学生在就业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高等教育扩招的影响

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延边地区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通过高校开设的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普通高等招生进入到高校中学习深造。伴随着扩招,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加。有学者指出现在大学生就业不是“就业难”而是“有业不就,我国不是大学生多了,而是大学生少了,或者真正符合要求的大学生少了,而不是多了”。扩招的本身是为了给更多的学子创造学习条件,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大部分高校学生忽略扩招后需提高自身能力,而将就业困境归结于外部因素,从而消极对待就业问题。

2、用人单位招聘条件不够客观

在招聘时,用人单位往往只看近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用人单位更想要招之即来、来之上岗的人才,而不想去培养人才。这种招聘基础有可能导致企业留不住人才。受高等学校扩招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盲目要求高学历,将工作经验、性别等作为招聘条件的参考因素,这种不理性的招聘使许多优秀的毕业生被拒之门外。

3、自身就业能力不足

受文化环境和地域特征等因素影响,延边地区形成了以汉语和朝鲜语为主的多民族语言共存的环境,在民族内部,民族语言成为沟通的主要方式,这个看似寻常的习惯导致延边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普通学生相比较差,在沟通表达方面相对吃力。普通话是我国的官方语言,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是所有用人单位对招聘人员的基本要求。在高校四年的培养中虽然明确了对普通话等级的要求,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学生长期生活在单一的语言环境中,因此学习普通话有较大难度。这导致延边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学习成绩较其他学生相比落后,自身就业能力不足在找工作时自然成为了就业瓶颈。

4、就业流向相对保守

由于语言习惯和生活习俗的不同,让许多延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地缘观念。延边地区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普遍有以下几种选择:1)考研深造。有的学生考研是为了对学术的进一步深造,有的学生是为了暂时避开就业压力,还有一部分学生盲从于其他同学,看到同学纷纷考研,自己也决定考研。2)出国。一般选择出国的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学生,大致流向是韩国或日本,究其原因,延边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习惯、日常风俗、语言能力上与其他民族高校学生相比有较大优势,因此在面对就业“荒”时选择到国外“镀金”,有的读研、有的工作。3)延边地区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大多会受父母的意见的影响选择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这种相对稳定的工作,认为这样的工作才是可靠的。许多东三省以外考来的学生在毕业时会选择回到生源地,父母不希望他们在离家远的地方工作,这种情况在女性学生方面表现的更加明显。

5、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指导

用人单位在实际招聘中希望得到的是即招即用人才,更看重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现行的培养方案中,大多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和传授,缺乏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延边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受其思想特征、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等影响,对其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区别于汉族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优势特色指导,不能所有的人都采取一样的方式和方法,创新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改善延边地区少数民族高校就业问题的建议性措施

1、完善就业政策

高校学生的就业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宏观指导,就业政策的完善和准确传达将会减轻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更是需要深刻理解国家政策的精髓和内涵。定期向少数民族学生传达“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特岗教师”等基层就业项目。为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可以正常就业,应以法律法规形式确立少数民族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平等地位,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政府应加强对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及时发布企事业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方便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方便快捷的了解到就业信息的相关内容。

2、以创业带动就业,企业招聘合理化

用人单位的态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良好发展也缺少不了人才的支持,这就要求企业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到被招聘的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在求职中面临的挑战更多,因此获得工作后也会投入更多工作热情,这对于企业十分有利。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企业环境,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少数民族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联合劳动培训部门开办少数民族创业培训讲座,通过讲座学习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期间了解和掌握创业技能和技巧。

3、增强学生自身就业能力

与汉族学生相比,延边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方面相对处于弱势,语言上的不足将会给他们的学习、社交等带来极大困扰。因此要不断丰富延边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断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弥补语言上的缺陷,在校期间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内涵修养,提升职业精神,培养竞争意识,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为了提高自身就业竞争能力,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教育,培养个人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良好品质和团队精神,提供理论联系实际平台,最终实现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4、改变保守的就业流向观念

在高校学习阶段应加强重点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观念,针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特殊性,在鼓励学生多关注创业信息的同时多向学生传达国家对于创业的政策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提高应聘的成功率。

5、完善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与服务工作

大学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为就业准备丰富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在校期间,学校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就业。入学时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确定就业目标,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专题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根据主客观条件,要求在校期间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鼓励其不断进行就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培养。

高校学生顺利就业是任重而道远的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离不开国家方针政策、社会企业支持、学校教育管理、家长理解、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等多方因素。“打铁还需自身硬”少数民族高校学生最重要的是要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提高综合素质,以便在社会竞争下脱颖而出。

[1]王秀娟:内蒙古地区高校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20—40.

[2]阿不力克木·艾则孜,孙兰英:创新我国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指导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7—90.

[3]李永胜: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学理论,2015:97—98.

[4]翁传洁: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及解决对策[J]品牌(下半月),2014:120—121.

猜你喜欢

延边用人单位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总目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作品
延边地区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联动研究——以龙井市为例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