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疗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2018-02-10李梦醒王培席陈先辉宛晓娜

关键词:音乐疗法音乐护理

李梦醒, 王培席,2, 陈先辉, 林 飞, 宛晓娜

(1. 河南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2. 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东 广州, 510182; 3.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 社区健康管理中心, 广东 深圳, 518118)

音乐疗法是整合心理学、医学、生理学、音乐等为一体的目前新兴的一种疗法,也是一个新兴交叉性的边缘学科[1],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是音乐疗法的基础,它运用音乐独特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患者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通过不同的音乐行为,使患者体验音乐,从而减轻并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和促进身心健康。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注意到音乐通过音调对人情绪的影响,但是系统地探索音乐治疗则是到18世纪末期才出现[2]。国内对于音乐疗法的研究开展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国内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甚至建立了音乐医学相关的临床、科研、教育中心,培养专门的音乐医学人才用于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系统,但在多年迅速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国内音乐治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的发展及应用做一综述,现报告如下。

1 音乐治疗背景及分类

1.1 音乐疗法的起源

在我国,音乐作为一种治疗工具在健康和医学方面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黄帝内经》和《说苑》中记载了苗父用竹管乐器演奏的形式为患者治病。司马迁《史记》中记载:“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元代名医朱丹溪指出“乐者,亦为药也”,清代名家吴师机《理论骈文》中记载:“七情之为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在国外,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开创了音乐治疗的先河,提出了音乐医学的概念;古埃及人请巫师用歌声为难产孕妇催产,知道用音乐进行镇痛治疗;柏拉图则认为人的意识、行为能被音乐影响;亚里士多德也认为音乐对情绪的疏导有一定的价值。西方近代音乐疗法始于18世纪,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发展,与音乐治疗相关的医学、心理学和其他专业课程应运而生。我国借鉴国外经验,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音乐治疗,由于意识到音乐在临床上的价值,所以音乐治疗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且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法。

1.2 音乐治疗的方式

1.2.1 参与式音乐疗法: 参与式音乐疗法也称为主动性音乐治疗方法[3],要求有兴趣的患者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如独唱、合唱、乐器演奏等。在参与的过程中,患者能够最大限度地调节躯体和心理功能,从而达到促进康复的目标。

1.2.2 感受式音乐疗法: 感受式音乐疗法也称为被动式音乐治疗方法,指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播放适合患者的音乐,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等,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产生刺激作用,使患者逐渐摆脱紧张、焦虑、害怕的情绪,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1.2.3 综合性音乐治疗: 将音乐治疗与物理疗法综合在一起的一种方法,是目前我国比较有特色的一种音乐治疗的方法。主要有音乐针灸电疗法、音乐电针麻醉、音乐电磁疗法、音乐引导气功疗法等。国外比较盛行的则是音乐喜剧疗法以及音乐游戏疗法。

2 音乐疗法的作用机理及其特点

音乐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机体,相应的神经元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达给边缘系统,大脑中枢综合分析后将其调整为情绪的反应,然后触动自主神经的反应[4]。在生理方面,健康人群的身体振动是和谐,而音乐就是一种振动,假如声波振动能引起人体细胞组织发生共振现象,机体就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5]。在心理上,音乐的制作本身就灌注了作者的情感,正能量的音乐能帮助患者转移负面情绪,达到治疗目的。音乐医学作为一种非药物性治疗方法[6],目前被临床以及其他领域广泛的运用。

3 音乐疗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音乐疗法在临床心血管病患者[7]、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肿瘤患者、疼痛、焦虑甚至皮质醇水平方面均有涉及[8],但效果并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3.1 音乐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宋永全等[9]研究发现,每天听民族音乐25 min,1 d后患者的血压会有所下降,并且收缩压下降程度高于静卧组。也有研究[10]发现,安静抒情的音乐可以使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后心率降低,血压降低,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李晶等[11]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音乐刺激可以使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得到缓解,最终可以减慢心率,舒张血管从而增强心肌的血液供应,降低心脏负荷。

3.2 音乐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有研究[12]证明,传统的民族音乐能较好的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现状。音乐治疗同时被用于慢性精神分裂患者[13],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在适当的音乐刺激下能够放松情绪,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改善。音乐治疗对脑损伤患者也有显著的作用,研究[14]发现,脑损伤患者在音乐刺激下比常规治疗的患者清醒的要早。

3.3 音乐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其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的状况。音乐治疗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焦虑。另外,音乐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性治疗,能够提高患者对呼吸机的耐受力和人机配合能力,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并且降低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15]。

3.4 音乐治疗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16]表明,肿瘤患者可以通过音乐刺激改善自己的情绪,减少放疗过程中潜在不良生理反应。马陈[17]研究同样发现音乐治疗能够缓解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程度,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焦虑抑郁情绪,国外类似研究[18]也强调音乐治疗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3.5 音乐治疗在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感知觉,不同环境下不同人群对所用的疼痛的控制方法也有存在差异。音乐疗法能通过刺激大脑中枢,有效抑制痛觉中枢,达到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的作用[19];张思慧[20]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明音乐治疗同样可以缓解创伤患者疼痛,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从而促进康复。音乐疗法在疼痛方面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4 音乐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对于音乐治疗本身的理论基础和诸多学术概念的深入研究及探讨相对较少,临床中的关于音乐治疗的疗效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临床中的音乐播放者都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培训,在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操作不当的行为;部分操作者对音乐疗法的认识不够,认为其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临床实践者不能很好地考虑患者种族文化差异;国内尚未有具体的对音乐治疗效果的评判标准,导致无法客观的衡量音乐治疗的疗效。上述因素均可能限制音乐治疗在临床中的推广,政府以及医院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开设一些讲座、专栏,增加音乐治疗的社会关注度,进一步培养相关的专业人士,结合患者种族文化背景给予专业、个体化的音乐治疗,并且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评定量表,确保客观地评价音乐治疗的效果。

5 小结

音乐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易被患者接受,其在临床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实践应用,具有无痛苦、无刺激、简单经济等优势,是一种临床工作者的辅助治疗措施,具有推广价值,但音乐治疗的真实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音乐疗法音乐护理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音乐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开天门联合音乐疗法治疗甲状腺腺瘤术前焦虑症30例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