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极早早产儿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支持护理

2018-02-10金菊英

关键词:早产儿插管呼吸机

金菊英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 江苏 常州, 215500)

极早早产儿是指胎龄22~25周,出生体质量400~750 g的早产儿[1]。在美国,每年大约有24 000个体质量<1 000 g的早产儿出生[2]。目前出生体质量在501~1 000 g的早产儿生存率持续提高,达70%~80%[3]。在早产儿中,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新生儿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对象[4]。极早早产儿极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导致这类早产儿死亡时间大部分位于生后72 h内,故对于极早早产儿早期的生命支持就成为了重中之重[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所引起,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6-7],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早产儿出生后因PS少,肺泡表面张力增加,易患肺透明膜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外源性PS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促进PS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肺泡上皮细胞的再生,从而缩短患者的氧疗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2016年1月8日本院收治了1例极早早产并发RDS患儿,进行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性别男,出生年龄4 h。入院诊断:极早早产儿;NRDS;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患儿因“胎龄25+6周早产生后呼吸困难4 h”于1月8日气管插管复苏囊加压给氧下转入院。患儿母亲孕产史:怀孕2次生产1次。患儿胎龄25+6周,顺产,出生体质量1.0 kg,生后自主呼吸弱,予以清理呼吸道吸氧等处理,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为7分, 5 min为 8分。入院时体温(T) 34.0 ℃,心率(P) 102次/分,呼吸频率40次/分,血氧饱和度(SpO2) 90%(吸氧下),身长34 cm,头围25 cm,胸围23 cm。神志清,反应差,前囟平,早产儿貌,皮肤胶冻状,耳廓成形,双下肢及双侧腰部可见片状皮下瘀斑,面部压迫性青紫,轻度吸气性凹陷,胎脂遍布全身,无头颅血肿,双眼无凝视,四肢肌张力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WBC) 12.78×109/L,红细胞计数(RBC) 4.57×109/L,血红蛋白(Hb) 172g/L,血气分析(吸氧下):血pH值7.38,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5 mmHg,氧分压(PaO2)89 mmHg,碱剩余(BE)-4.2,血糖6.6 mmol/L。胸片示RDS(两肺透亮度减低呈毛玻璃状,少量支气管充气征)。

入院后即入“长颈鹿”暖箱,予气管插管固定,肺表面活性物质200 mg气管内滴入,呼吸机辅助通气,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初始参数设置:气道峰压(PIP)为20 cmH2O,呼气末正压(PEEP) 4 cmH2O,呼吸频率45次/min,吸气时间0.45 s,氧浓度(FiO2)60%,SpO293%,2 h后根据血氧饱和度情况缓慢下调为PIP 13 cmH2O,PEEP 4 cmH2O,呼吸频率45次/min,吸气时间0.45 s,氧浓度(FiO2)40%,SpO2维持在90%~93%。入院第6天停用机械通气改经鼻气道正压通气(nCPAP),当天晚上出现4次SpO2下降,低至65%,患儿的面色肢端青紫、呼吸抑制、心率减慢,立即弹足底刺激呼吸后症状缓解,床边备好简易呼吸器。遵医嘱予氨茶碱5 mg负荷量后2.5 mg 每12 h 给药1次维持量兴奋呼吸治疗,第20天后改头罩吸氧5 L/min,第24天后于箱式吸氧2 L/min,第27天后停止吸氧。矫正胎龄32周时查视网膜病变(ROP)阴性,3月17日出院,患儿纳奶35 mL/次,体质量2.24 kg,共住院70 d。

2 护理

2.1 给药护理

患儿按剂量每次200 mg/kg备好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用前放置于暖箱中温化复温至接近37 ℃,轻轻摇动药瓶,混合均匀,用5 mL注射器抽吸药物。将患儿置于长颈鹿高级暖箱保暖,取仰卧头正中位,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和密闭式吸痰管。注药前彻底吸净气道内分泌物,待SpO2达90%以上,将准备好的固尔苏200 mg通过密闭式吸痰管的注药口分2~3次1 min内快速注入。有资料显示[8],此种给药方式,药物被呼吸机不间断的气流吹入肺中,较好的减少了药物反流且有利于药物在肺内弥散,可以有效减少推注过程中的缺氧情况。给药完毕后继续给予1 mL的空气,以免药液存留在密闭式吸痰管的给药通路内,整个注药过程无需更换患儿体位[9]。

2.2 体温管理

极早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大于产热,导致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而体温过高过低或骤升骤降易致早产儿内脏出血及呼吸暂停的发生[10]。此患儿体温34.0 ℃,进入监护室后立即置于已预热的“长颈鹿”暖箱中,暖箱温度设为35.0 ℃。由于早产儿不显性失水是足月儿的2~3倍,因此早产儿的环境湿度也需相应提高,将患儿暖箱湿度设置为90%。1 h后患儿体温升到34.8 ℃,调节暖箱温度为35.5 ℃,2 h后体温升到35.5 ℃,调节箱温为36 ℃,3 h后体温升到36.1 ℃,4 h后体温升到36.5 ℃。此后持续监测体温,每4 h测量1次,根据体温、日龄调节暖箱温度及湿度[11],使患儿体温维持在36.5~37.0 ℃。各项护理操作合理安排,集中进行。

2.3 病情观察

使用心电监护仪进行24 h连续监护,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面色、肤色、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肌张力等变化,维持SpO2在88%~93%,不超过95%,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1次。患儿入院第6天停用机械通气改为nCPAP,当天晚上出现4次SpO2下降,低至65%,患儿的面色肢端青紫、呼吸抑制、心率减慢,立即弹足底刺激呼吸后症状缓解,床边备好简易呼吸器。遵医嘱予氨茶碱5 mg负荷量后2.5mg每12 h 给药1次维持量兴奋呼吸治疗,第20天后于头罩吸氧5 L/min,第24天后于箱式吸氧2 L/min。杨春凤等[12]研究发现,头部抬高15°俯卧位比普通的俯卧位对呼吸暂停的防治效果更佳。将患儿在喂奶后20 min置头部抬高15°俯卧位,四肢呈蛙状,头偏向一侧,并左右交替,同时护士严密观察,防止患儿发生窒息的危险。经过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患儿呼吸暂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逐渐减少,能自行缓解。第27天后停吸氧,生命体征平稳。

2.4 呼吸管理

2.4.1 人工气道的管理: 带入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导管尖端距唇7 cm),X线示脊柱T4水平,用丝绸胶布妥善固定,做好标识,若胶布潮湿、松脱,应及时更换重新固定。每班观察并记录插管长度,翻身时固定好导管,防止牵拉脱管。使用PS后,除非有明显的气道阻塞,用药后6 h内不进行气管内吸痰[13],在该患儿暖箱上贴上提示,避免6 h内吸痰,患儿应用PS后首次吸痰时间为用药后10 h。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按需吸痰,吸痰时机[14]:①患儿咳嗽、频繁呛咳或有憋气时;②在患儿胸部或者床旁可闻及痰鸣音时;③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呼吸机持续报警;④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⑤根据上次的吸痰量、时间判断。气管导管型号2.5,选用6号吸痰管,吸痰前将FiO2提高10%~20%,吸痰负压设置为80~100 mmHg,采用浅度吸引[15],浅度吸引指吸痰管插入一定预设深度,通常为人工气道长度加上辅助装置的长度,不带负压将吸痰管轻轻插入。该患儿气管导管内预设长度为14.5 cm,边旋转边向上提吸,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 s,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同时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有研究[16]显示,浅层吸痰避免了吸痰管对气管黏膜的直接反复刺激,不会引起黏膜的水肿、出血。

2.4.2 机械通气护理: 患儿有自主呼吸,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初始参数设置:PIP 20 cmH2O,PEEP 4 cmH2O,呼吸频率45次/min,吸气时间0.45 s,FiO260%,患儿能耐受呼吸机,人机协调性好,SpO2维持在88~93%。PS给药后6 h给于仰卧位,并将头部抬高30°,6 h后每2 h更换体位并轻叩背1次,并给予鸟巢式护理体位。根据密切监测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的结果,逐渐降低呼吸机的参数,锻炼患儿的呼吸功能,压力每次以5 cmH2O的梯度递减,FiO2以每次递减5%。保持呼吸机管道的通畅,避免管道扭曲、受压、折叠。呼吸机报警及时正确处理。做好气道湿化,呼吸机加热湿化的温度设置在33~35°,及时添加湿化瓶内的蒸馏水,防止湿化瓶内无水及气道内干燥形成痰痂。及时倾倒积水杯内的积水,同时积水杯处以管路最低位置,防止反流引起逆行感染。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患儿口腔分泌物多时及时清除。每天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每6 h护理1次,该患儿口腔内未有溃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期间2次痰培养结果示无细菌生长。

2.4.3 CPAP的护理

CPAP作为气管插管呼吸机撤机后的过渡通气模式,可降低拔管失败率[17]。患儿第6天改为nCPAP,初始设置CPAP的压力为4 cmH2O,FiO240%。患儿病情稳定,逐渐降低压力和氧浓度,压力每次以1 cmH2O的梯度递减,FiO2以每次递减5%。患儿使用CPAP 14 d,压力降低至2 cmH2O,FiO221%,病情稳定,停用CPAP。使用nCPAP期间,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和口腔的分泌物,必要时吸痰。使用“工”型人工皮保护鼻部皮肤,每天清洁鼻腔,每2 h检查鼻部皮肤黏膜受压情况。每小时巡视观察压力和氧浓度,检查装置各连接处是否严密,有无漏气。CPAP期间未发生皮肤黏膜破损。同时使用CPAP的时候经口留置胃管置入长度为16 cm,连接5 mL注射器抽吸排气,每2 h操作1次,注意观察腹部情况,防止发生腹胀。

3 讨论

对于极早早产伴有RDS的患儿,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通过做好PS给药护理、体温的管理、人工气道的护理、机械通气和CPAP呼吸支持的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并发症的发生,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处理等,保证患儿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早产儿插管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奶牛子宫角和卵巢子宫静脉插管方法的研究》图版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