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躯体化障碍患者的随访护理

2018-02-10李新颖万雪英刘伟国

关键词:躯体服药障碍

李新颖, 万雪英, 刘伟国

(1. 辽宁省大连疗养院小平岛疗区 综合科, 辽宁 大连, 116023; 2. 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 北京, 100853; 3. 31700部队, 辽宁 大石桥, 115100)

躯体化障碍是一组复杂多变,含糊不清,可累及躯体多器官,以多种躯体不适感为主诉而通过各种医学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疾病[1]。躯体化障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躯体化障碍发病隐匿,由于的确存在躯体不适症状,患者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康复难度大[2]。患者反复就诊既耽误良好的治疗时机,又加重自身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躯体化障碍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其治疗难度大,康复周期不定,因此在治疗躯体化障碍患者时需加强随访力度,密切监督患者恢复情况,以便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本研究总结了1例躯体化障碍患者的随访护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0岁,2009年8月因要求全面查体收入大连疗养院小平岛疗区综合科。患者自诉2008年6月—8月曾3次晕厥伴意识丧失,经当地120急救,意识恢复,发作时血压升高明显(具体数值不详),有濒死感。2009年3月因心前区不适于本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经系列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果,后于妇科门诊就诊,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给予口服雌激素治疗,用药2周,自行停药。患者主诉常年胃部不适,头晕,睡眠差,夜间曾发作心前区憋闷,发作时肢端发凉,冷汗,偶有手指抽搐,发作后,异常疲惫,需休息几日方可恢复,近期发作次数增加。患者收入综合科后,进行了全面体检,未发现明显异常结果。经神经内科及心理科会诊,诊断为躯体化障碍,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20 mg口服,每日1次。患者用药至今,病情逐渐趋于平稳,精神状态恢复良好,用药初期夜间偶有轻度不适发作,能自行缓解。患者每年定期体检1次,2012年胃肠镜结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治疗好转,其余情况可。

2 护理

2.1 随访情况

主要以电话随访为主,每月门诊随访1次,通过沟通,了解患者近期精神状态、不适症状、服药情况、饮食情况、睡眠情况,每1项评分1~10分,由患者本人赋值。

2.1.1 开始服药2周内的随访: ①患者情况。对疾病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自己真实的诊断,对药效存在期望与疑虑,愿意配合服药。初服药1周内,主诉服药后恶心,多次想中断服药,饮食睡眠等状况无改善。服药2周时,药物反应逐渐减轻,因疾病未再发作,患者愿意继续服药。②措施。每2天随访1次,了解患者不适,告知服药后出现恶心是正常现象,鼓励患者继续服药,并让患者遵医嘱加服助眠药物。

2.1.2 服药1个月的随访: ①患者情况。胃部不适稍有好转,药物副作用逐渐减轻,焦虑减轻,感受到了药物的疗效。②措施。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语言上应轻“精神”或“心理”这样的字眼儿,重“神经”方面的解释,要用专业术语解释发病机理,如目前研究[3]认为抑郁症的发病可能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和5-HT及其受体功能低下有关,由此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真实病情。

2.1.3 服药6月的随访: ①患者情况。患者精神食欲可,不适症状缓解,服药依从性下降。②措施:增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经临床观察,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有以下2点原因:第一,与中国人习惯主诉躯体症状、少谈心理感受的文化、风俗等历史背景有关[3];第二。该类躯体不适和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患者无法理解自己发病原因,对该类患者模棱两可的诊断说明,甚至不适当的解释都可能使躯体化倾向加强[4]。因此,对于躯体化障碍患者,疾病初期解释发病原因时,语言上应注意用词,要用专业术语解释发病机理。有文献报道抗抑郁药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有效[5],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增强其服药依从性。对于初次就诊的患者,最好延长住院时间,一是护士发药到口,看着患者吞咽下去,保证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二是便于指导及调整用药,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从而增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2.2 健康教育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充分了解该疾病,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提高其生活质量。

2.2.1 患者入院宣教: 患者入院后要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知晓情况。无论文化程度如何,躯体化障碍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都很迫切[6],他们想了解自己究竟得了什么病、能不能治好、治疗需要多长时间、会不会复发、长期服药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等。疾病的折磨,多次的就诊,不明原因的发病,躯体化障碍患者及家属已身心疲惫,医务人员传递的清晰明确的信号对他们至关重要。因此,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医务工作者要明确告知患者:积极服药,保持健康心理,症状一定会改善。通过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原因、性质等,改变其错误观念,使其对自身健康状态有相对正确的认识,从而建立患者及家属坚持治疗的信心。

2.2.2 躯体化障碍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因人而异: 高文化层次患者,要系统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有一个较完整的认知,树立信心、坚持治疗。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要更具针对性、语言通俗易懂,指导他们暂时接纳这些不适感觉,帮助他们分析症状产生的原因,由浅入深地了解疾病,同时指导他们采用有效行为调整情绪[7]。

此外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健康教育内容也应是不同的。

2.2.3 加强家属患者之间的交流: 通过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让家属了解家属的言行、情绪变化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8]。家属要学会耐心倾听,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不适,要对患者宽容理解,要知道自己在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当患者在药物治疗有所改善后,要逐渐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保持轻松健康心理,使生活质量处于良性循环。要教会躯体化障碍患者控制表达节奏,以避免突然的情绪失控加重病情。本例患者家属配合好,在疾病康复过程中,患者情绪的改善良好。

2.3 患者的用药指导

躯体化障碍一般使用抗抑郁剂治疗,此类药物在开始服药及停药时均有服药剂量的变化,护士要及时告知指导患者,避免患者出现不适而加重精神负担[9]。服药一段时间后,要加强随访,询问患者不适,对于有副反应或疗效差的患者,及时指导患者就医,改换药物或联合用药。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要告知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停药,杜绝随便减量或停药,防止病情反复发作。有些患者需终身服药,要耐心做好患者解释工作。本例患者,用药初期有睡眠障碍,遵医嘱加用改善睡眠的药物后,困扰患者的睡眠问题得到解决,但其不愿加服药物,担心对药物产生依赖,护士告知她,加药只是暂时的,病情平稳后会逐渐停用。目前,患者只是偶尔应用改善睡眠的药物,对自己的用药情况掌握良好。

2.4 患者的饮食指导

躯体化障碍患者胃肠道不适症状较多,胃肠道的不适一方面使患者食物摄入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食物摄入品种单一,易造成营养不足[10]。有文献报道,抑郁焦虑状态患者有明显的营养素摄入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优质蛋白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不足[11]。患者的主食、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与健康对照组相当,而在肉、蛋奶、豆的摄入量上明显过少 ,因此提示抑郁焦虑状态患者存在膳食结构不平衡问题。长期优质蛋白摄入过低,必然会影响色胺酸从食物中的摄取,从而影响5-HT在体内的含量。护理人员在随访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的饮食情况,制定饮食计划,嘱患者及其家属严格控制饮食,确保患者营养摄入平衡。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躯体化障碍发病率也有所增高,躯体化障碍在美国普通人群终身患病率为0.13%,国内社区调查研究显示终身患病率为0.2%~2.0%[12]。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是医疗纠纷的隐患之一[13]。躯体化障碍疾病所表现出的躯体不适和相关症状目前尚无法用病理发现来解释,常见于包括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在内的各种精神障碍中[14]。在对躯体化障碍患者实施护理时要着重于服药依从性的指导,重视健康教育,加大家属的社会支持,帮助患者找出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境,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对患躯体化障碍的老年人,子女应多陪伴老人,多与他们沟通,同时保证药品的供给,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这些对于疾病的康复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猜你喜欢

躯体服药障碍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现在干什么?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