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扫查在脂肪肝诊治中的应用及意义探析

2018-02-10陆杨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肝区扫查弥漫性

陆杨

(江苏省南通市紫琅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1 脂肪肝与超声扫查概述

脂肪肝主要为正常的脂质代谢途径紊乱,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的中性脂肪、脂质沉着堆积过多,超过生理含量引起的病变。一般量化指标为肝内脂肪集聚超过肝重量的5%,或肝细胞脂肪变性达50%,或肝小叶1/3脂肪沉积。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属可逆非独立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长期则可发展为脂肪肝。超声视域下肝脏大小正常或出现不同程度肿大,肝区回声可显示出不同程度异常。

超声检查方法可分为A型法、B型法、M型法、扇型法、多普勒超声法,不同方法在检查脏体时所获声像图各有所长。对于肝、脾、胆囊、胰腺、肾及膀胱的多种病变而言,通常使用B型法。此法可看到人体内脏各种切面图形,不但图形比较直观,而且清晰度较高,容易发现较小的病变,能及时获得早期诊断。当然,超声检查也常常与其他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在超声视域下进行超声波下活检,或与内窥镜检查联合进行超声波内窥镜检查[1-3]。

2 脂肪肝病理及分类

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中心器官,肝内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和外周脂肪组织,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沉积的代谢异常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内分泌失常、糖尿病、营养不良、酒精中性肝病或高脂、高胆固饮食、肥胖病、慢性感染或中毒、药物、妊娠等因素有关。目前知晓的发病机理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脂肪代谢的异常;游离的脂肪酸由血入肝增多,大量肝细胞乳酸因缺氧转化为脂肪酸,脂肪酸因氧化障碍导致使利用率下降等情况,均可造成脂肪代谢异常。二是合成甘油三酯异常增加,如饮酒等外因的作用。三是甘油三酯转运障碍,由于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分泌减少,脂肪输出受阻后堆积于细胞内。

根据肝细胞内脂肪堆积的分布程度,可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和非均匀性(局部)脂肪肝两类[4,5]。弥漫性脂肪肝因脂肪肝内浸润过量,会形成脂肪颗粒散布在肝细胞内和肝组织中。脂肪颗粒使得肝细胞肿大,出现类脂性空泡,严重者的肝细胞会呈类似脂肪组织的脂质细胞。肝细胞因内部充盈脂肪,其功能会衰减,容易受亲肝毒物侵袭形成肝硬化。同时,脂防颗粒可相互融合成大脂肪泡或脂肪囊肿,囊肿破裂后多伴有局部炎性反应,甚至坏死和纤维化。肝脏的外观肿大,颜色呈现黄色或土黄色。超声显示肝内血管受到挤压。

3 超声扫查规避事项及声像特征

正面透视肝脏,其大部分被肋骨、肋弓、软肋骨、胸骨柄和剑突等结构遮挡,在膈肌的上方还被右肺的下叶所覆盖。所以,进行肝脏扫查时需要操作人员规避多个影响因素。一是选择不同的切面,同时注意肝脏与周围脏器关系和图像改变。二是在扫查过程中需要调节设备,适当降低增益,避免造成脂肪肝假象。三是要注意避免肠气的干扰。选择低位肝脏横切面时,右肝切面明显减小。腹腔内其余部分主要为蠕动的肠道切面,通常气体干扰明显。可在腹壁上用探头加压扫查,排除部分肠腔气体。四是要多方位、多切面扫查,以确定具体病变部位。

弥漫性脂肪肝在超声视域下有四方面典型特征:一是肝脏边缘钝,呼吸时上下移动幅度小。大小或正常,或轻、中度增大。严重脂肪肝与相邻的胆、右肾分界含糊,看似带状脂肪区。二是呈明亮肝。肝左右叶回声强度比脾、肾回声为高,呈弥漫性、密集的细小点状回声分布。肝脏前部区域回声增高,而肝脏远区回声逐渐降低,呈衰减样,肝区回声分布欠均匀,整个肝区透声性降低。三是肝内血管明显域少,纹理不清,肝静脉门静脉分支回声减弱,门脉内有点状回声,可判定为典型脂肪肝。四是腹部皮下脂肪层延至肝脏的周围,呈厚相对低回声,层中间有网状高回声条索。此外,轻度弥漫性脂肪肝的肝实质回声密集增强;中度时肝内血管显示不清,膈肌回声显示中断;重度时肝脏后部分回声明显衰减,肝内血管及膈肌回声无法显示。非均匀(局部)性脂防肝超声视域内呈高或稍高回声区,边缘尚清楚但不规则,类似血管瘤的表现[6]。此外,弥漫非均匀性脂眆肝占据肝实质的大部分,呈稍高回声,边缘不整,夹杂的正常肝组织呈岛屿状相对低回声区。

4 临床意义

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取决于其病变的严重程度。文献显示,超声诊断的敏感性为60%-100%,特异性为77%-95%,特异性不高主要与部分脂肪肝患者合并肝硬化有关。脂肪肝早期常无明显的特征性图像,随着病情的进展,肝内各种病变的病理性图像的特征逐渐显现,故超声检査需随访观察直至明确诊断。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加上许多民众缺乏对脂肪肝的正确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预防意识,民众的患脂肪肝的比例较高。因此,超声扫查在脂肪肝的诊治临床工作中的优势及意义也愈加明显。

猜你喜欢

肝区扫查弥漫性
钢板超声波自动扫查方式对探伤覆盖率的影响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TOFD检测中初始扫查面盲区高度确定方法分析
肝区痛会是什么问题
肝区疼痛不一定是肝病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采取有效方案治疗体会
浅谈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
超声自动全容积扫查系统不同扫查方法对乳腺结节检出率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