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2-10蒋丽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常规差异心理

蒋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老年科,广西 桂林 541002)

本文以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部分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部分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6日-2018年2月11日期间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所选患者均经临床及辅助检查确诊为慢性充血心力衰竭[1,2]。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在60岁-81岁,平均年龄(70.55±1.74)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在61岁-82岁,平均年龄(70.98±1.42)岁。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患者均同意参加此次研究并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本实验。

1.2 方法 所选患者在入组后均采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对照组方法如下:包括健康宣教,讲解药物优势、效果,行用药指导,嘱咐期间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添加如下: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告知患者与家属治疗办法,为其讲解成功病例,缓解其心中压力并告知心理对疾病的影响,合理制定饮食计划,以适宜且患者喜欢的食物为主,以辅助其改善心理情况。定时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诉求,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消除顾虑与悲观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决心。提升家庭与社会支持,告知患者家属在护理干预中他们的支持对患者有积极影响,因此建议患者家属尽量陪伴患者,为其提供家庭温暖,降低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①效果评价标准:显效:患者体征、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有效:患者体征、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体征、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焦虑指标评分:依据中国常模结果评判,50分-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指标评分: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分-62分为轻度抑郁,63分-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分析 建立Excel数据库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软件工具SPSS 20.0,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对照组显效20例(43.48%),有效21例(45.65%),无效5例(10.87%),总有效率41例(89.13%),观察组显效31例(67.39%),有效15例(32.61%),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46例(100.00%),两组患者总有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7,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对照组焦虑评分(44.98±4.14)分,观察组焦虑评分(32.83±4.53)分,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28,P<0.05)。对照组抑郁评分(48.11±3.36)分,观察组抑郁评分(34.76±3.22)分,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56,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在心内科慢性老年疾病中较为常见,由于其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因此患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因此需在常规护理中添加适当的心理干预,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临床效果及焦虑抑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在老年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中添加适当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临床效果。其原因可能在于患者受到疾病困扰,普遍心理存在压力等情绪,对治疗有不良影响。因此在护理中添加心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焦虑、抑郁情况,让患者可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效果,对患者治疗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证明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高临床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常规差异心理
相似与差异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常规之外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找句子差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