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行自我管理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2-10闫雪华朱珺秦毅陆小平崔剑炜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闫雪华,朱珺,秦毅,陆小平,崔剑炜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中治疗恶性血液病以及遗传性血液病等多种疾病的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当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会出现免疫机能下降、恢复减缓等临床症状,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1]。相关研究显示,在临床中要求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共计12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0岁-65岁,平均年龄(41.23±6.78)岁;研究组患者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1岁-66岁,平均年龄(42.36±5.96)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常规组入院后进行常规的检查工作,了解患者情况,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患者常规的临床护理。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则要求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要求患者按照相应步骤进行管理,详细内容如下。

1.2.2.1 普通病房的准备阶段 该阶段为患者入院初期,由护理人员进行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以及自我管理方式的指导,告知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并且就患者的日常活动、饮食等进行基本的安排,协助患者制定相应的方案,保证患者能够健康、规范地进行自我管理。

1.2.2.2 空气层流病房阶段 护理人员要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疾病史,结合相关文献为患者制定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自我管理教育计划,内容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深化,包括全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必要性和方法,告知患者出血、急性抑制物抗宿主病等临床并发症的主要处理方式,进行自我无菌管理的方法和意义;针对存在消极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的临床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的信心,保证患者能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相应的自我管理工作、

1.2.2.3 普通病房恢复阶段 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再次进行了解,结合患者情况低自我管理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鼓励患者坚持进行自我管理工作,监督患者进行相应的自我管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我行为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情况,将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知识和行为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60例,掌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知识患者58例,占比96.67%,常规组为18例,占比30%,χ2=95.705,P=0.000;研究组保持口腔、肛周等部位个人卫生患者59例,占比98.33%,常规组为20例,占比33.33%,χ2=93.914,P=0.000;研究组每天进行皮肤自检患者58例,占比96.67%,常规组为19例,占比31.67%,χ2=91.879,P=0.000;研究组按时用药、定期复诊患者60例,占比100%,常规组为32例,占比53.33%,χ2=60.875,P=0.000;研究组合理饮食患者60例,占比100%,常规组为10例,占比16.67%,χ2=142.847,P=0.000;研究组减少外出及会客并及时佩戴口罩患者59例,占比98.33%,常规组为8例,占比13.33%,χ2=146.492,P=0.000;研究组起居规律并进行适度锻炼患者56例,占比93.33%,常规组为7例,占比11.67%,χ2=133.701,P=0.000;研究组进行皮肤粘膜出血初步处理患者59例,占比98.33%,常规组为9例,占比15%,χ2=141.390,P=0.000;研究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情况要好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60例,出现感染、腹泻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患者共2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常规组患者60例,出现感染、腹泻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患者共5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χ2=51.427,P=0.000;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临床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临床治疗方式,其对于恶性血液病以及遗传性血液病等疾病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中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但是在临床中,患者进行该项治疗后,患者会有较大概率出现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预后受到极大的影响。而在相关研究中显示,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2]。

要求患者在临床中进行自我管理,是现代医疗理念和方式进步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方式,其基于患者的高文化水平和高理解能力,给予患者相应的临床指导和讲解,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引起患者对疾病和自我管理的重视,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工作,进而保证患者随时都处于较好的状态之中,保证治疗后的护理效果[3]。在现代护理学中认为,护理人员帮助和启发患者进行必要的自我护理,是促进患者为了自我的生存、健康以及舒适而进行的一种自我实践活动,对于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是十分积极的意义[4]。另一方面,移植治疗是临床中治疗费用较高的一种治疗方式,而患者在治疗后长时间内具有较低的工作能力,往往会给患者家庭带来一定的压力,进而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负罪感,而进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够降低患者的这种负罪感,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治疗之中。在本次研究之中,研究组患者进行临床自我管理后,其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我行为管理情况较之常规组都要更好,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病率也要明显低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在临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安排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还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干细胞:“小细胞”造就“大健康”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老年衰弱研究进展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