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分析”特征展示“论题”思想

2018-02-09窦银强

中学语文 2018年31期
关键词:命题驱动作文

窦银强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是在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文以载道、循事析理”来体现“自我感悟”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大我”思想的“分析性写作”,其“整体性、限制性、思维性”则是“分析性”新材料作文最鲜明的特征,掌握此类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思维方式等写作思想和思维技巧是2019年高考作文训练的必需。

一、“分析性”新材料作文的含义、产生背景

所谓“分析性”新材料作文,是对2015年以来“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命题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2018年基本成型,是符合中国特色的新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这种写作形式既强化文采、更强调“分析性”思维,涉及的“论题”不是凭空乱谈或阐述他人的观点,而是要求“循事析理”阐述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是脚踏实地的情景交际式作文。分析目标明确,“从真材料中讨论真问题”,探求“真知”;能从材料中“引申、抽象”出观点;体现出文以载道、就事论事、义理相析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层级思维能力。

分析性写作产生于有效学习欧美等国母语教学及高考作文的先进经验,以新高考支撑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为标准,将与语文能力紧密相关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遴选出来,作为关键能力纳入调整后的能力框架,并进行重点考查。

1.“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借鉴了欧美SAT作文(Essay)考试并有所创新

SAT考试全称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中译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由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主办。SAT成绩是世界各国(包括美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大部分大学入学及获取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其作文(Essay)大约占总分的30%,语法选择题大约占总分的70%。作文Essay词数一般要在400以上。作文会由两个评审批阅,除空白和跑题外,每个评审的赋分范围是1-6分,作文总分为2-12分。而2015年出现的 “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很明显借鉴了Essay的先进经验并有所创新。

从命题形式上,“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借鉴了Essay的命题形式并结合我国语文高考的作文写作实际并有所创新;写作目标比过去新材料作文更为明确,“从真材料中讨论真问题”,探求“真知”;而不仅仅从材料中“引申”“抽象”出观点,这是一大进步。可以说,过去新材料作文是用别人的材料“阐述他人观点”;而“任务驱动型作文”是针对真材料,讨论真问题,探求“真知”,表明自己的态度。

从文体上看,Essay基本是议论文或论述题,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强调“文体自选”,没有完全确定为议论文,可以写记叙文,开放性强于Essay,Essay论述内容较为固定,有时连作文题目都可以不要;而“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自拟标题”,即必须要有作文题目,规矩更严格,难度要大一些;但便于考生厘清写作思路、拓展写作空间、突出写作个性。

从讨论问题对象上看,“任务驱动型作文”显得单薄一些。Essay强调先“具体”再“抽象”,针对生活中的事理,特别是司空见惯的“常识”“感觉”“看法”或既成的观念,一般针对同一事实,讨论的对象有三个以上,要求考生三个任务逐一回答;而“任务驱动型”一般要求考生针对同一事实自主思考、权衡、选择某一个角度表明自己的态度。

从谈论问题论域和思维方式上看,“任务驱动型作文”与Essay还有较大差异。Essay强调“对立”与“多元”。多用对立选择的提问形式逐一追问,启示对问题具有批判性的思考;而“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考生就自己对“事实材料”的思考,选择与权衡某一个方面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多为单面立论,而对其他材料与论据则选择性失明,是今后有待进一步改进的。

针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些不足,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进一步完善为“分析性新材料作文”,突出了对命题材料的整体把握,对写作任务“开放”与“限制”相结合,并强调了在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思维层级、思辨能力,有效避免了宿构和套作,极大提升了选拔性考试所必有的区分度和考查效度。

2.“分析性新材料作文”既保留了 “新材料作文”的优点,又进一步弥补了“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不足

2006年前后出现的“新材料作文”是试图将原有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点捏合在一起,既体现对材料的应有尊重,又保有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其实质就是想在限制与反限制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但也暴露出了明显的缺陷:一是立意的不确定性使作文的评分变得非常困难;二是许多材料作文的审题成了猜谜语,有的纯粹就是枯燥的哲学命题。考生面对没有具体写作指向的命题材料,感到迷惑茫然,无可措手。

2015年出现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则是在尽力克服过去“新材料”过于抽象而与现实生活相疏离的问题,避免宿构和套作,在保持“新材料作文”优点的基础上消除其弊端。教育部考试中心尝试在新材料后面增加一些导向明确的任务指令,使考生在写作时有一个更具体的生发点和支撑点,从2016、2017年的实践中,“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体现了“命题材料设置真实具体,任务指令明确,文体多元选择,内容关注“自我”等四大特点。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1)命题材料有时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视野相距甚远,不能兼顾所有考生。如2015全国卷Ⅰ的命题材料“小陈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就让许多偏远地区的考生不知所云。(2)有时写作指令信息不够明确,指令性信息较少,只强调了选择原则,这和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基本一致。

2018年提出的“分析性新材料作文”是在“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既坚持了“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从真材料中讨论真问题”,探求“真知”;能从材料中“引申、抽象”出观点;在文以载道、就事论事、义理相析去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考查考生的高层级思维能力;又突出了对命题材料 “一条或若干条真实或虚构的事实材料”的整体性把握;命题材料对“分析对象”的限制与对“论题论域”深化的开放;同时在“论题”针对事实材料“互相矛盾的两面性”或“多面性”方面,强化了批判性思维。虽然命题分析性指令信息存在不够明确等瑕疵,但仍将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之一。

二、“分析性新材料作文”的种类及评价标准

1.分析性写作的种类

从近几年命题材料来看,分析性写作种类与任务驱动型大体一致,提供“一条或若干条真实的事实材料”后,提出分析问题的任务指令,其类型如下:

(1)基础叙述型:提供“一条真实而具体的事实材料,创设情境——对你有何思考?

(2)概括思辨型:提供“若干条真实的概括性的事实材料”,创设情境——请你就其中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

(3)比较型:提供“若干条真实而具体、且相互对立的事实材料(若干人物事迹或语言)”,创设情境——你认为……更……?

(4)应用型:提供“若干条真实而具体、且相互对立的事实材料(若干人物事迹或语言)”,创设情境,提出分析性任务指令。以信件、新闻评论、宣传稿等为体裁。

Ⅰ.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任务指令:书信体——对象——语气;分析对象:事实材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Ⅱ.创设情境——这三人对“创客”的看法,你认同谁的观点?

时评体——特定内容——材料要点+优劣评价+预测。

2.评价标准

(1)整体性。“分析性写作”的命题材料提供“一条或若干条真实的事实材料”,虽然形式千变万化,但事实材料之间却具有特定的“关联性”,材料与材料之间有一条红线贯穿,有一个核心,每一个材料都不是独立的,而是整个材料中的一环。如果忽略材料之间的整体“关联性”,分析就容易造成偏差。

(2)限制性。高考作文,很通俗的说是“戴着镣铐跳舞”,这个“镣铐”就是对作文写作内容的“限制性”。过去“新材料作文”过度开放,鼓励考生大胆写,造成很多问题,而现在“分析性新材料作文”坚持限制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方式,既拓宽学生写作自由发挥的空间、易于展示学生写作个性、体现差异性;同时有效避免宿构和套作,提升了选拔性考试所必有的区分度和考查效度。

(3)思维性。考生思维品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分析性”思维水平,高层级的思维品质反映在对命题材料关键信息的把握,并能熟练运用推理方法去表达自己对命题材料涉及的关键信息的独立思考,有思想的作文才是好作文,这是“分析性”评价最重要的标准。

三、“分析性新材料作文”写作的具体表现、特点

1.命题材料“一条或若干条事实材料”之间具有“整体性”。

命题材料提供“一条或若干条事实材料”——作文内容。

任务指令将若干事实材料之间作为整体“分析对象”——整体思维。

分析重点设置的“论题”具有“互相矛盾的两面性”或“多面性”——选择立意指向。

写作要求具有文体、分析指向的整体限制:“谈谈你的看法”“对此问题你怎么看”,则是议论文体——常规限制。

【2018年全国卷Ⅲ】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2005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读】这三条标语是一个整体,它浓缩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缩影。三条标语,代表三个时代的任务,三句标语的核心内涵,在于体现出“新时代、新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发展本身的要求也不断深化。第一条关键信息是抓好“时间”和“效率”谋发展,第二条提取出关键的信息是“生态与发展”,第三条提取的关键信息是“雄安”和“长征路”。标语是一个时代的切面,在历史的发展中,找好不同时期的定位,阶段任务不同,发展是核心命题。

考生审题时需关注到“围绕三个标语”这个整体性要求,因而要思考三条标语之间的逻辑思维链条,在三者之间建立起联系,不可孤立的看问题,要用“发展”的观点将三条标语串成一个整体,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追求高速发展,到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再到绿色智慧发展理念。从“发展”历程角度分析,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发展”就是破解当下难题,寻求未来路径。从“发展”的区域角度分析,可关注材料中所给的地理区位,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京津冀地区,体现了国家的均衡发展。

2.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限制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分析性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材料内容后对写作内容做出明确的“限制性”;命题材料对涉及分析“论题”指向具有对审题立意的“限制性”;命题材料指向对谋篇布局的思维角度具有“限制性”;常规写作要求对“文体、字数”的“限制性”。

但在“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或“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的个性发挥上,每个考生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学习个体体验阐述、分析“自我感悟”,联想和思考的内容和角度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2018全国卷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命题材料在第二部分对写作从三个方面做出限制:(1)对写作内容限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2)对写作文体限制: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3)对交流对象限制: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3.强化了对思维结构、思维品质的考查

“分析性新材料作文的写作任务指令,强化了写作思维品质的“指向性”。如高层级思维品质:信息关键、推理方法、独立思考;思维的深刻灵活性:现象到本质、概括到迁移;思维的独创批判性:新颖的组合、独立发现和批判性;思维的事理评价力:积极、向上、正面。由“自我感悟”到“大我思想”的表达。

【2018年全国卷Ⅱ】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读】全国Ⅱ卷作文“幸存者偏差”取材于“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材料明白晓畅,饶有趣味,又耐人寻思;事理逻辑严密,又有“留白”;含意明确,又有开放性,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深化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本题强化了对考生信息加工、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等关键能力的考查,素质教育导向显著,也拓展了命题的选择空间,能更好地引领教学与备考。

从材料看,某些部位“弹痕多”的飞机能返航,说明这些部位并非飞机关键,防护不需更强;某些部位“弹痕少”的飞机返航,背后隐藏的是这些部位“弹痕多”的飞机没能返航,所以,这些部位才是飞机最需要加强防护的地方。明确材料内容后,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命题者的考查重点是考生能否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是阅读材料需要的,也是写作立意需要的。

考生可以根据命题材料的关键思维切入点,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分析角度和重点,从而展示自己对该论题的独特看法。

猜你喜欢

命题驱动作文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在808DA上使用WIFI进行驱动数据同步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