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带写 把握“以小见大”的手法

2018-02-09

中学语文 2018年15期
关键词:以小见大艾丽丝容器

邵 松

“以小见大”手法,“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巴尔扎克),就是用简洁的文笔、丰富的设想营造出悠远的意境,它闪烁着作者智慧的光芒。很多作品令人过目不忘,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内容、结构上的“以小见大”。例如高中教材中的《小狗包弟》《半张纸》。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入理解作品是如何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并灵活把握运用,可以形成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我们经常讲的“以小见大”手法,大多侧重指文章采用小题材彰显深刻的主题。内容上的选材(题材)为“小”,深刻的主题为“大”。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就是通过一只小狗在文革时期的命运,洞察了那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悲剧,表达了对个人、时代、人性巨人式的反思——最大的真实是心灵的真实,作者解剖了自己,解剖了历史,意在剔除浸润在民族文化和心灵上的毒素,为国家的未来走向提出警示性的标识。小题材大主题,以小见大。

学习这篇文章后,我们的作文训练可以是从小的事件、事物展现一个深远的主题,例如一件小事、一滴水、一片叶子等等,从而训练学生从小题材中提炼大主题的能力。

除了内容上的以小见大,还要重视结构形式上的“以小见大”手法。结构上“以小见大”手法能体现出创作者绝妙构思、精巧布局的能力。即所谓小文章成就大气候,小篇幅造就大作家。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多多引导学生关注、尝试在结构上“以小见大”的手法。

瑞典作家斯特林堡享誉世界的小小说《半张纸》,篇幅不长,但构思奇特、精巧,叙述干净利落,文字精炼。小说巧妙地以半张纸上的名字或电话号码为序,对往事展开回忆,用半张纸上的电话号码将一个个并不连贯的生活片段连缀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如果把小说结构比作容器,那么这篇小说的容器就是半张纸。作家巧妙地紧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小说采用半张小纸片这个极其小的“容器”(结构),承载了容量极大、蕴义极丰的内容。即截取了一个生活的横断面,用了一个很小的切口(情节时间只有两分钟,也就是看半张纸的时间),故事内容跨越时间却长达两年——在两分钟里他度过了一生中的两年。这两年中主人公认识了艾丽丝;在银行工作、失业,找到了另一项工作;与艾丽丝订婚;装修新房,搬家;和艾丽丝去看歌剧;朋友从飞黄腾达到潦倒出走;修女、医生接生;请岳母来照顾母子;换女仆;看病配药;订牛奶、买杂物、买肉;母子去世、操办丧事。历经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情感大起大落:初恋时的热情、甜蜜,失业时的焦虑、恐慌,蜜月期的美妙、和谐,将为人父的惊喜、不安,丧妻夭子的巨大悲痛。小说的结局是主人公吻了吻象征人生情感(温情、暖意、悲伤、怀念)的纸片,决心放下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在人生路上奋然前行。尽管人物的命运是悲惨的,但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一种寻求生活真正价值的努力。这是一种带有震撼人心的悲壮与崇高的追求。虽然主人公若有所失、哀婉留恋,但最终依然能够勇敢、执著地走向新的生活。小说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追求。如此丰厚、重大的主题内容,用“半张纸”就负荷了!结构上“以小见大”的魅力就在于此:篇幅短小但能传达出人类心灵的广度和深度!携带上文学里的留白效应,把大量的内容留给读者去补给,去思考,从而达到意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此营造小说,我们的视界和心灵就是丰富而幸福的!

成功的写作,一定是在构思阶段,不仅注重挑选题材,还要注重布局结构。虽然我们在写作训练过程中经常会这样强调,但学生对结构的重要性并不能体悟到位。结合《半张纸》这样的名篇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再给予学生尝试的机会,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尝试寻找巧妙、精致的“容器”(结构),逐渐形成在下笔前的构思中力争精巧结构的习惯性意识。也许这就是培养小作家的开始呢。

猜你喜欢

以小见大艾丽丝容器
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
难以置信的事情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哥特元素探析
燕南飞
艾丽丝·门罗小说《忘情》中的图书馆意象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如何恰当合理地以技巧升华情感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
取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