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培民应用化肝煎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经验

2018-02-09邢祎蕾刘培民刘芳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牡丹皮陈皮栀子

邢祎蕾刘培民 刘芳芳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7级,河南 郑州 450002;

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 郑州 450002)

一些古文学家指出:最久远的胃癌案例可以上溯到汉文帝时代的淳于意的记载。中国古代关于胃癌的文献较少,《素问·阴阳别论篇》云:“三阳结,谓之膈。”《金匮要略》载:“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至清代《医宗金鉴》进一步指出:“幽门干枯,则放出腐化之道路狭隘,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而胃癌病名首次出现则是在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

刘培民教授从医2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善用经方并能结合临床和个人体会,加减化裁运用之,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获得良好效果。吾有幸拜于刘师门下,跟师学习。现将刘培民教授运用化肝煎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经验记述于下。

1 胃癌病因

1.1 西医学胃癌的病因 ①饮食:大多数学者认为胃癌主要由某些致癌物质通过人们的特殊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方式,不断侵袭人体而形成;②化学致癌物: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病与硝酸盐类摄入量成正相关;③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癌的危险性较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增高6倍;④胃部慢性疾患:研究表明,既往胃病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约有10%发生胃癌;⑤遗传、血型、吸烟等因素。

1.2 中医学胃癌的病因 内因有脏腑杂病内伤,情志不畅或久病失治、误治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外可有饮食不节或不洁或风寒燥湿犯胃等。本病多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而发。

2 胃癌肝胃不和型的病机

中医把人的情志活动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俗称“七情”,七情致病主要表现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忧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所以情志失调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平素情志不遂、忧思恼怒,日久肝气郁滞,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郁滞,气机运行不畅则血瘀。气滞、血瘀相互影响,相互交结逐渐形成肿块。《景岳全书·郁证》篇:“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及其既甚,则上连肺胃而为咳喘,为失血,为噎膈,为呕吐。”

3 化肝煎方药分析

化肝煎为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创之方,由青皮、陈皮、山栀子、牡丹皮、泽泻、芍药、土贝母七味药组成,列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陈·寒阵》之中,分别见于《郁证》 《胁痛》 《血证》等篇,治疗“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青皮味苦、辛、温,归肝、胆、胃经,长于破气开郁散结,陈皮味苦、辛、温,归脾、肺经,长于理气运脾助运,二者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及消积之功;白芍味苦、酸、甘,既能养阴柔肝止痛,又能制气药之燥性;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清心除烦,解毒消痈;牡丹皮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肝凉血,活血散瘀消痈;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散结,疏利肺气,有“佐金平木”之意;泽泻甘寒,归肾、膀胱经,长于泄热,导热从小便出。七药之中疏肝、柔肝、清肝并举,肝胃并治。现代临床研究,化肝煎可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2],慢性肝炎等。

4 临床医案

案1熊某,女,48岁。2017年5月25日初诊。2017年1月因上腹部疼痛至外院查胃镜示:胃底低分化腺癌,部分黏液细胞癌。于2017年1月3日行“剖腹探查术+肠系膜淋巴结活检术”,已行6周期FOLFOX4方案化疗,现症见:神志清,精神欠佳,心烦,乏力,纳差,恶心,时有腹胀,上腹痛,眠欠佳,二便调。舌淡、苔薄黄稍腻,脉弦细。中医诊断:积病,辨证为肝胃不和型。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药:化肝煎合补中益气汤加减,青皮9 g,陈皮12 g,栀子15g,赤芍12 g,牡丹皮12 g,泽泻12 g,浙贝母15 g,焦神曲15 g,炒酸枣仁30 g,首乌藤15 g,姜半夏9 g,延胡索9 g,白术15 g,茯苓20 g,太子参15 g,黄芪30 g,砂仁5 g(后下),甘草8 g,厚朴15 g,柴胡15 g。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温服。

2017年6月1日再诊。患者自述服药后腹部疼痛减轻,纳眠好转,仍有烦躁,乏力。守上方加竹茹15 g,郁金12 g,太子参25 g,继服7剂。

2017年6月8日回诊。患者自述服药后诸症减轻,继续服用上方随症加减方,巩固疗效。并嘱患者进食软食,易消化食物,避免烧烤,腌制、霉变的食物,避免进食浓茶,酒等辛辣刺激之品,并且要注意调畅情志,心情愉快。

按:患者中年女性,病程日久,加之手术、化疗损伤正气,正气亏虚,故见乏力;平素心情抑郁,肝气郁结,肝郁气滞,则心烦;气滞则血瘀,木旺克土,肝气犯胃,加之饮食不节,使胃失和降,运化无力,则恶心,纳差、时有腹胀,上腹痛;舌淡,苔薄黄稍腻,脉弦细均为肝胃不和之象。所用之方,配伍严谨,疏肝和胃,可使肝气得疏,胃气得复,疼痛得止,故疗效满意。

案2徐某,男,84岁。2017年5月23日初诊。患者于2015年4月因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贲门胃底癌,病理诊断为腺癌。行“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6周期,复查胃镜病灶有所增大。给予“奥沙利铂+替吉奥+阿帕替尼”全身化疗4周期。现症见:神志清,精神一般,形体消瘦,乏力,进食后胃胀,反胃,反酸,纳差,眠可,大便稍溏,小便可。舌质淡、苔白稍腻,脉沉弦。中医诊断:胃积,辨证为肝胃不和型。治法:疏肝和胃,抑酸止痛。方药:化肝煎加减,青皮9 g,陈皮12 g,栀子15 g,白芍12 g,牡丹皮12 g,泽泻12 g,浙贝母15 g,党参12 g,茯苓 15 g,炒白术12 g,黄芪30 g,法半夏12 g,煅瓦楞30 g,吴茱萸5 g,黄连6 g,甘草8 g。7剂,日1剂,分早晚温服。并嘱患者调畅情志,注意软食或流质饮食。

6月1号二诊:反酸好转,大便好转,纳食欠佳,上方去陈皮、栀子,加焦山楂10 g,砂仁10 g(后下)。

6月10日三诊:诸症好转。上方去吴茱萸,黄连,加白蔻仁10 g,枳壳9 g。继服10剂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

后患者坚持用本方随证加减,持续服药,病情相对稳定。

按:患者老年男性,平素易生气、烦躁,情志失畅,日久肝郁日久,影响脾胃运化,则胃胀,反胃,反酸,纳差,大便稍溏;患者老年男性,正气渐衰,病程日久复加化疗伤正,气血亏虚,则乏力,消瘦;舌质淡苔白稍腻,脉沉弦均为肝胃不和之象。用化肝煎疏肝理气的同时加以补脾健运的药物,使诸症得缓。5讨论

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在五行属木,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尤其调畅脾胃气机,从而促进脾胃正常运化,故《内经》言:“土得木而达”。又《血证论》:“木之性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肝主疏泄,促进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忧思恼怒,情志不畅,肝气郁滞,郁久木旺乘土,横逆犯胃,脾胃升降失司,日久胃络瘀阻,变生此病,出现胃痛、腹胀、反酸、恶心、呕吐等证。对于本证的治疗,刘培民教授认为该病病位在脾胃,病因在肝,分析上方中:青皮、陈皮二者疏肝理气和胃;牡丹皮、栀子、泽泻清肝泄热,浙贝母化痰散结,白芍养阴柔肝止痛,患者化疗后,脾胃虚弱,则用白术、茯苓、太子参、黄芪、砂仁、焦神曲等药益气健脾。刘培民教授善用经典,从肝论治脾胃病,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灵活运用。并及时给予正确心理疏导,对于疾病向愈大有裨益,可谓良医,值得我们学习。

猜你喜欢

牡丹皮陈皮栀子
牡丹皮采收加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Δ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栀子(赵润怀 摄)
牡丹皮软化切制工艺的优化
蛇胆陈皮制剂中陈皮UPLC指纹图谱
栀子豉汤回流提取工艺的优化
基于中药质量常数的牡丹皮饮片等级划分
六月栀子香
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品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