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8-02-09张洪雷张宗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实力中医药价值观

张洪雷 张宗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的揭示,可以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供一种重要的参考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

“软实力”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其含义主要是指:“软实力是一国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式达到期望的结果的能力”[1]。我国学者在系统研究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的基础上,对“文化软实力”内涵进行了见仁见智地诠释。但有三点认识是一致的,一是这种实力是建立在国家文化基础上的;二是这种实力是“软”的,即它不是强制性的,而是通过吸引等方式达到服人的目的;三是这种实力虽然抽象、看不见,但是它能起到的效果是明显的[2]。在借鉴文化软实力概念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提出,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基于中医药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靓丽名片的中医药文化,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路径主要有:夯实根基,让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重塑形象,展现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加强传播,提高中医药文化国际话语权;扩大交流,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竞争力。

1 夯实根基 让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提高中医药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让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1.1 开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提炼核心价值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医药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医药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中医的生命价值体系、自然科学价值体系和社会伦理价值体系。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凝练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

当前,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学界是见仁见智,但总体而言,“精、诚、仁、和”思想影响较大,传播较广,也较为普通大众所接受。精,要求医者应具备精湛的医术。诚,要求医者应具备心怀至诚的态度,对待患者诚心诚意。仁,要求医者应具备仁爱之心,即医生应当对病人有关怀、爱护、同情之心。和,要求医者应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在治病过程中以求身体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之和为目的。精、诚、仁、和,既是中医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也是道德准则;既是价值追求,也是价值目标,坚持精、诚、仁、和,是体现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保障。1.2让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不断创新。对待中医药文化,我们要系统梳理,并进行归纳分类。事实上,能够转化为软实力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主要有器物技财、制度规范和思维方式等。中医药文化传播者、中医诊疗技术、收藏的中医药文物、陈列的中医药遗产等有形的、可感知的资源是器物层面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标准、中医药文化规范和习俗等是制度层面的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用中医药文化标准去规范、约束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方式,这是中医药文化的规范导向和同化功能。中医药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价值观和整体综合、辨证论治等思维方式是思维层面的中医药文化。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使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思维层面的中医药文化资源活起来,并把它们转化为建设文化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精神动力。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把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弘扬起来,引导中医药从业人员讲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信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并身体力行,以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每一位中医人都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2 重塑形象 展现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

提高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必须重塑中医药形象。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医,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展示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提高中医药疗效。

2.1 正确评价中医 确立中医文化自信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学东渐,对待中医,学者们大都带着“解释落后性”的目的,西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标准成为衡量中医唯一的科学模式和判断标准。这样,在此之前中医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成为“僵死的”“停滞的”“阻碍现代化”的历史包袱。重塑中医形象,首先就要正确评价中医,树立中医文化自信。事实上,中医学是一种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医学范式。中医注重生命时间,以生命时间统摄身体空间;西医注重身体空间,以身体空间统摄生命时间;中医强调“医者意也”,重在意象思维,西医强调形式逻辑,重在抽象思维;中医关注“道、虚、精、神、气”等无形的功能,西医关注“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等有形的结构;中医强调“医乃仁术”,追求至善,西医强调实证研究,提倡求真;中医研究人生命现象层面的规律,西医研究人身体层面的规律。事实上,中医与西医是平等“差异”的关系,而不是先进落后的“差距”关系。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教授在《自由社会中的科学》一书中对中医大加称赞:“当我读了为针灸提供哲学基础的《内经》时,我发现在中国这是有意识的:必须尊重地对待人体”[3]。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4]因此,对待中医药学,我们要确立文化自信,不能被西化或西医化的观点所左右,我们要坚信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最具有原创思维的科学,也是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

2.2 展现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和优势 近代以来,现代医学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消灭传统传染病方面,如天花、麻疹、结核病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现代医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医学在治疗慢性病等方面仍有局限性,其发展也面临难以克服的内部困境。如身心二元论对人的生命身心一元的肢解,分析还原思想造成了支离破碎的身体,单纯运用医疗技术手段不能解决人类情志疾病的困惑,医疗技术发展的无限性与人的生命承受有限性的矛盾,现代医学高昂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等。现代医学面临的困境正是中医学所擅长的领域。如中医坚持心身一元论;强调整体综合的方法论;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治疗原则,灵活采取技术手段治疗或非技术手段方法进行治疗;坚持“医乃仁术、医者仁心”,医疗技术手段应用必须以生命能够承受限度为前提;重视“不治已病治未病”;发挥“简便廉验”优势,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医学目标。中医的这些长处对于克服现代医学面临的困境,重塑中医药形象,引领医学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正如国务院原副总理刘延东所说:“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

2.3 提高中医疗效 重塑中医药形象,提高中医药疗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不管黑猫还是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在医学领域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不管中医、西医还是其他民族医学,有疗效才是唯一。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医东渐,中医的阵地越来越萎缩,以至于一段时间竟出现“废医存药”“废医验药”和“取消中医”等反常现象,但中医凭借其过硬的临床疗效而生存下来。黑格尔曾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中医历经磨难而能够顽强存在下来,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笔者认为支撑中医存在下来的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显著的临床疗效。当下重塑中医形象,关键是提高中医药的疗效。为此,应全面提高中医从业人员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归纳总结包括国医大师在内的名医名家诊治疾病的经验与方法,充分发挥中医内外合治、针药并进、药食互补、综合调理的优势等。疗效提高了,中医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自然而然就增强了。

3 加强传播 提高中医药文化国际话语权

提高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必须创新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方式,精心选择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内容,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增强中医药文化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提高中医药文化国际话语权。

3.1 创新中医文化对外传播方式 传播学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首次提出“5W”模式,即 “传播者(Who)、传播内容(Say What)、传播媒介(In Which Channel)、传播受众(To Whom)、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提高中医药文化国际话语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中医文化对外传播方式。传统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一般是依靠传统媒体传播和人际传播等方式,但伴随着新兴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创新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就是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微信、推特、博客等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的优势和特点,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官方网站、商业网站和专业网站建设,重视互联网上的交流和对话,提高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效果,实现网络传播与先进传播技术的有机结合,积极发展中医药文化网络对外传播新兴业态。

3.2 创新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内容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不仅要创新传播方式,更要创新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内容,因为在“他者”的文化语境中,必须以“他者”能够理解的方式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好中医药声音、阐释好中医药特色。创新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内容,要实行本土化原则,把中医药文化的普遍内容与当地具体实际相结合,让中医药文化在当地落地生根。事实上,在西方国家有相当一批中医药笃信者,如美国的费耶阿本德教授、德国的古斯塔夫·德教授、法国的Lavier教授、克罗德教授等,这些“国外铁杆中医”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模板,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顺应当地的社会需求选择中医药文化内容进行传承和传播。创新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内容,就要密切联系国外中医笃信者,和他们进行学术对话和交流,通过他们了解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对症下药,选择中医药文化传播内容。我们知道,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并不能在一片文化空白中造就与母国同样观念的文化居民,更何况目前西医文化仍然处于强势的情况下,因此,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现代人类学研究特别强调“他者为上”的理念,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可以借鉴人类学研究方法,将中医药文化放在“他者”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去评判它的文化吻合度,以及中医药文化对当代居民的意义。根据这些标准和原则去创新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可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4 扩大交流 增强中医药文化的竞争力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固步自封,都必须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中医药文化要想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扩大交流,取长补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4.1 平等对话是扩大交流的前提 鼓励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加强中西医文化对话是增强中医药文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对话的前提是尊重世界各国医学,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平等开展交流。事实上,不管中医、现代医学、古代医学,都是与其人文地理环境长期互动升华的结果,他们之间无高低优劣之分。但自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在全球殖民扩张的成功,导致西方赋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和中心地位,西方医学也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作为衡量一切医学的尺度和标准。在这种医学评价体系下,顺西方医学者昌,逆西方医学者亡。西方医学把非西方医学文化看成自己的附庸并不得不接受自己的领导。在此情况下,中西医文化之间尊卑明显、强弱分明,根本谈不上平等对话。因此,中医药走向世界、扩大交流前提就是要把中医文化放在与西医文化平等的地位,进行对话,然后才能取长补短,从而增强中医药文化的竞争力。

4.2 加强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 增强中医药文化竞争力,必须加强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政府间稳定的中医药合作与交流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境外建立一批高水平的中医医疗机构,提供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鼓励中医药高等院校与国外著名大学合作,扩大境外中医药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规模。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鼓励中医药加强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习近平指出:“中方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作用,愿继续加强双方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5]

猜你喜欢

实力中医药价值观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我的价值观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