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困境及教学模式探索※

2018-02-09李修阳英振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诊断学双语外语

李修阳 向 楠 英振昊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国际合作与交流日渐频繁。复合型中医双语人才面临较大的缺口,也亟待高校培养出合格的相关人才来填补这一需求。近些年来双语教学也是很多中医院校的教学改革热点,但因为中医学本身的学科特点,与外语的结合面临重重困难,既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寻,也没有标准的课堂示范可供参考,因此发展相对缓慢。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主干课程,也是架设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1]。国内许多中医院校先后开展了中医课程(包括中医诊断学)的双语教学改革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囿于诸多因素的限制,现尚无固定的教学模式可循,也面临诸多困境。在很多院校中医课程的双语课堂中,学生积极性并不高,甚至出现排斥此类课程的现象,教师教学热情明显受挫,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改革工作难以推进。

1 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定位和教学对象不明确 在许多中医院校开展的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中,教学定位和对象尚不明确。中医学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一门学科,理论与实践是融为一体的。学生是要通过这门学科获得基本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因此,中医诊断学的双语教学在本质上不同于工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双语教学定位,不是引入原版教材、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成果这种“知识输入型”教学理念就能解决的。教学内容也不是简单专业术语与西医学名词在翻译上的单纯对应[2]。其教学定位一定是在培养学生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技能的基础上再进行双语表达。中医是根本,双语只是让学生多了一种表达中医的方式和途径,扩大中医的传播面。在教学对象上,也不同于普通学科可以在所有班级全面铺开,而是要选择有一定英语基础,并且有学习意向和热情的同学。如果随意选择普通班级试用双语教学,势必难以开展。众所周知,中医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专业课程都难以听懂,尚需时间进行消化的情况下,教师再运用英语进行授课,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听课负担,还无形地将专业课内容进行了压缩。最终导致学生不仅专业知识没有学习扎实,专业外语也没有掌握多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2 教材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 首先,体现在教材上。不仅是中医诊断学,国内中医院校几乎所有中医课程的英语教材都没有国际通用版本,因此翻译也就没有规范性。大部分双语或者全英教材是给来华学习中医的留学生编写的,部分高校也有自编教材,但是自编教材在系统性和统一性方面的欠缺,也成为制约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工作的一个主要问题。另外,中医诊断学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涉及整个中医学课程体系中最基本的概念等知识内容,专业术语翻译的不规范、不统一,会严重影响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正在着手出台中医术语的规范化翻译,但其完善、成熟及被多方认可,尚需一段不短的时间[3]。虽然自编教材和现有的教材有一些翻译方面的争议,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学会用多种翻译方式进行表达也不是坏事,只要能把中医理论吃透,自己也会去甄别,尽可能地选择更贴切、更符合中医特点的表达即可。

1.3 师资队伍薄弱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任课教师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目前,从事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多是中青年专业教师,其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医诊断学专业的青年教师,一部分是外语专业但有中医相关学习背景的教师。前者由于缺乏系统的外语专业培训,平时的外语积累主要在阅读外文文献上,缺乏口头训练,在使用外语讲授专业课程时存在着语音、语法、表达方式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后者虽然在外语表达的驾驭上比较自如,但是中医的相关专业术语及其深层次理论的解释却需要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甚至是临床经验作为支撑,而这正是外语专业教师的短板。因此,和其他中医课程的双语教学一样,中医诊断学的双语教学也需要既能精通中医药理论,又能熟练掌握外语尤其是口语表达的复合型师资。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拔尖人才并不算多,师资方面的缺乏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各中医院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进修,加强院校之间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交流。

1.4 考核方式模糊 在中医诊断学双语课的考核方式上,目前很多已经开展双语教学的院校的考核标准比较模糊,甚至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纳入到对学生的期末考核。有些学校只是进行简单的专业术语的外语词汇考核,不能全面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考核的结果在学生本门课的期末成绩中所占比例很少。这样的考核方式无疑把外语和中医分割开了,我们学习双语课的目的不是简单掌握几个外语专业术语,而是要真正地把中医和外语融合起来。学会在临床上运用外语表达中医,把中医的理论真正传播到国际上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理解中医药,受益于中医药。

2 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2.1 教学模式探索呈现多样化 正是认识到了上述问题,国内很多院校开展了许多相关的教学模式探索。例如,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田氏[4]创建了多媒体教学结合PBL教学方法的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运用PBL教学后,在多方面提高了教学效果。吴氏[5]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可汗模式”的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教学互动。杨氏[6]把Blackboard教学平台引入到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开辟学生课外学习自主空间,延伸了传统课堂时空,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的长效提高。陈永等[7]将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定位在提高中医诊断学知识及实践技能内容为主、提高英语运用为辅,教学内容以中医辨证分型、病案分析为主题,采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加强实践技能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吴秀艳等[8]探讨了基于TBL模式的情景模拟案例式教学在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发现TBL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有机融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自学、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英语运用能力和四诊操作及辨证思维能力。

2.2 正确教学模式应当遵循的原则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涉及的四诊、辨证技能都是需要医生在跟病人面对面交流和互动中练习并掌握的。因此,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应当本着实用的原则,课堂中恰当地创设情景进行学习,在情景中涉及到的交流内容以及表达又需要借助语言,英语表达在实践中得以运用,不仅有了语境,而且通过实际应用,学生对常用中医英语的表达方式掌握地更加牢固,也能无形中养成用英语进行临床思维的习惯。笔者在双语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的所有设计要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宗旨。双语不是硬生生地塞进课堂的,而应该是与整个课堂融为一体的,学生是很乐意去接受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正确教学模式的设计、贯彻和执行。

首先,教学定位和教学对象一定要明确,教学定位一定是培养能够进行双语交流的中医药人才。教学对象一定是适合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大部分开展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的院校都是选择在中医学本硕连读班或者针推外向班进行推行。一来这些学生中医基础都很好,接受能力也较强;二来在这些班级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同学有出国或者从事中医外事交流工作的意愿。另外,双语教材的编写要规范,参考国内外相关教材,完善知识体系。学校应定期组织双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通过会议等方式增进全国中医双语教学人员的交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最后,在考核方式上,一定要体现双语评价。英文部分要记入期末考试成绩。可分书面和口头两部分。这两部分成绩都是平时成绩,其中书面表达部分可以是平时相关的英文病案书写以及随堂专业核心词汇的考核成绩汇总。口头部分主要指参与课堂角色扮演和课堂主持讨论同学的额外赋分,评分标准根据其表达准确度,包括英语语法、语音语调、流畅度,词汇应用等方面进行评分,评分具体标准参照外语专业的口语考核评分标准制定。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教育输出的一个重要资源。伴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培养符合国际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双语教学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种很好的手段。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学的基础和骨干课程,其双语教学正处于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也尚无固定模式可循,还需要从事双语教学的一线教师不断摸索、总结,进行不断的完善,从中逐渐找寻适合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

猜你喜欢

诊断学双语外语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