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的“加速器”

2018-02-08宫昌俊

读读书 2017年4期
关键词:加速器严歌苓读书会

宫昌俊

《芳华》可能是大家最近讨论最多的电影,因为电影《芳华》而去把原著小说《芳华》找出来看的人估计也不在少数。这可以从图书馆最近一段时间,严歌苓的书被借阅的次数突然增多反映出来,很多读者检索《芳华》是否在架,发现它一直处于“借出”状态。

一部电影带来一本书的阅读需求的激增,甚至激发了很多周边的阅读需求(比如,因為《芳华》暂时借不到,很多读者可能就会去读严歌苓其他的书)。很多图书馆甚至为此策划了严歌苓小说的读书会。这真是一种阅读的“加速器”。一部电影的“火爆”,这多少可以说明这部电影迎合了这个时代的某种集体“期待”。比如,《芳华》这部电影,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可以在里面看到怀旧,年轻人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青春”,更敏感的观众可以看到那段战争所带来的诸多开放性的问题,以及好人的一生究竟是被选择的结果还是主动选择的结果,等等。当观众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时,电影显然不能回答由它所带来的所有问题,所以电影观众就变成小说读者,他们急切地想再从严歌苓的小说《芳华》里找到“回应”。

从图书馆导读服务的角度看这个现象,我们或许能获得很多工作的灵感。借助电影《芳华》所带来的关注热度,把这种热度引导到阅读上,除了推介严歌苓的相关著作之外,其实还可以推出一批此类型的著作(记述一代人的“芳华”类纪实文学、回忆录、小说等等),甚至还可以延伸出更小的主题阅读推荐,比如“越战”、“文工团”等等题材书籍的荐读。

由此说来,导读工作,其实也是一种“敏感”和“理解力”,它的功能和价值其实就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集体“期待”(有时这种期待需要你敏感的想象)。每一次有效的导读,就是一次阅读的“加速器”。endprint

猜你喜欢

加速器严歌苓读书会
爸爸的读书会
小学高年级班级读书会实施策略初探
武 装
武装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等待“加速器”
严歌苓四入赌城
头脑体操
关闭WindOWS 7下IE8中无用的网页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