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传统木雕的现状与发展*

2018-02-08李昌国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黄杨木雕民间

李昌国

浙江传统木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及深厚的文化积淀,可谓源远流长,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和一定的影响力。然而,由于历史变故的原因以及受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的影响,使得浙江木雕这一传统工艺的发展面临种种无可回避的危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传统木雕,正面临老一代的木雕大师及民间木雕艺人渐离我们而去,新一代的木雕艺人后继乏人的困境。同时,处身于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受利益的驱使与裹挟,木雕业也如同其他行业一样,追究效益成为了终极目标。在貌似产业繁荣的背后,却深藏着现代高科技冲击之下的传统木雕技艺的逐渐消解的危机。因而,如何做好浙江传统木雕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浙江传统木雕的发展历史及地域分布

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木雕鱼、刻花的木浆、鱼形器柄等,这有可能是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浙江木雕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浙中、沿海地区,如金华、温州、宁波、台州,这些地区都有出现了各具代表性的木雕艺术。其中以东阳木雕、黄杨木雕、宁波朱金漆为代表的浙江木雕在中国木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另外,台州黄岩的的漆金木雕,三门的沿赤木雕同样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清代中期发展到顶峰。建筑木雕是东阳木雕文化最独特的风格,东阳木雕在建筑木雕中依附建筑结构,紧紧结合木建筑结构和各构件的形状,利用木材的质感进行加工,使建筑和装置、结构和审美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木雕的形式和内容由简单而至复杂,由装饰而至写实至独立,由花草而至人物,都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内涵。著名的东阳木雕艺人有杜云松、黄紫金、楼水月,他们分别称作“雕花皇帝” “雕花宰相”“雕花状元”,人称“三杰”,是东阳木雕老一代艺人者。东阳木雕的传统风格主要有“雕花体”、“古老体”,以后又产生了戏文化的“微体” “京体”、画谱化的“画工体”[1]。东阳木雕流派众多,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而今主要传承者有吴初伟、陆光正等人。

黄杨木雕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黄杨木雕起源于民间元宵节时盛行的木雕龙灯装饰的木雕小佛像。到了清末,黄杨木雕发展成为以精细见长的优美的工艺欣赏品。黄杨木雕的主要产地是在浙江温州,乐清是发源地。黄杨木雕因所雕刻木材是黄杨木而得名。黄杨木雕同其它传统工艺品一样,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和工艺技法,深刻地呈现出了地域性文化底蕴。戏曲人物、宗教人物是表现的主要题材,其造型细腻流畅,令人赏心悦目。黄杨木雕除了朱子常之外,还出现了王凤祚、郑祥奎、叶润周、高公博、郑胜宁等名家大师为代表的黄杨木雕民间美术世家[2]。

宁波朱金木雕,又名“金漆木雕”,是雕与漆并重的中国传统工艺。构图特点主要吸取中国民间绘画和文人山水花鸟的特点,刻有诗句、题款和印章。主要用于木雕床、宗教用品及生活起居用品,如日用陈设、佛像雕刻、家具装饰,特别是婚庆喜事中的“千工床” “万工轿”以及用以迎神、赛会、灯会的雕花朱金木船、鼓亭、台阁等,都称得上绝妙的民间工艺精品。宁波朱金漆木雕这一繁衍于浙东区域的宁波地方民间手工艺,经数千年的孕育和传承,如今已深植在浙东民俗文化的血液中。宁波朱金漆木雕从晚清的名家孙南田至今,朱金漆木雕历代均有传承人,现在的传承人主要有宁海黄才良奉化童小海、鄞州陈盖鄞、东钱湖谢武宏、宁海戴新国、奉化周锡芳、宁海葛安飞等五十余人。

浙江木雕除了以上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木雕以外,其它一些地区的木雕艺术也曾经繁荣兴盛。如在宁波,除了朱金木雕,还有以宁海为重镇的清刀木雕,清刀木雕技艺在宁海的传承大千年之久,清刀木雕与佛教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最早可追溯到西晋,主要以雕刻佛像为主。西晋太康年间,清刀木雕佛像远涉日本,一度成为日本佛像雕刻艺术的模本。到了唐宋,清刀木雕日臻成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其中出现了以张才明为代表的一批清刀木雕大师级人物。在台州,以黄岩漆金木雕为代表,它是集木雕、彩漆、贴金技术于一体,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艺术特色。黄岩木雕始于南朝时期,盛于明清,广泛用于民间建筑、家具、佛像制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装饰手法。在三门县有沿赤木雕,沿赤木雕工艺起始于清末、民初,距今有200多年历史。

从上可见,浙江传统木雕艺术发展历史悠久、地域分布广泛、文化积淀深厚,是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历史价值与文化底蕴。

二、浙江传统木雕的现状与危机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现代科技及先进文化在为大众带来物质与文化需求上的满足的同时,也对传统艺术形成了极大的冲击,浙江传统木雕艺术也不例外。尽管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给从业者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但正是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木雕业业内高科技技术盛行,尤其是电脑雕刻技术的运用,几乎导致木雕传统技法的艺术性不复存在。木雕产业貌似繁荣的背后是传统木雕技艺在现代高科技的冲击下的生存危机。浙江木雕娴熟而精谌的手工技艺、巧妙而灵动的构思和丰富的传统内涵逐渐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从而逐渐走向了衰落。木雕从业者更是后继乏人。其中的黄杨木雕除了乐清黄杨木雕几大家族还在传承外,其在民间的影响力正在慢慢消失。[3]在浙江其它地区木雕从业者也是寥寥无几。木雕艺术的实用功能逐渐失去,其不再用来装饰现代建筑,传统木结构建筑作为民居日益消亡;随着民间习俗的改变,木雕床、梳妆台等传统木雕物件也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些传统木雕发展现状中的症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木雕艺术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

传统木雕艺术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使浙江传统木雕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木雕生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以获取更大的利润,以流水作业进行批量化生产,导致了产品严重的商业化倾向。电脑雕刻主导了行业的生产,传统木雕技艺逐渐消失,制作者不再严格地遵守工艺程序,制作水平日益下降,使木雕产品固有的艺术表现力日趋衰退,并导致粗制滥造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了木雕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木雕人才断层,青黄不接

老一代的木雕大师及民间木雕艺人正渐离我们而去,新一代的木雕艺人后继乏人,人才断层,青黄不接。木雕行业缺乏学艺人才,从业者素质相对较低。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个行业工资逐步向高,相比木雕行业的劳动强度与收入比,年轻人对学习木雕的兴趣不高。这致使木雕的从业人才产生了断层,因而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木雕业的持续发展。

(三)木雕艺术的实用功能逐渐消失

传统的民间工艺的存在与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环境。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改变与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了浙江传统木雕艺术的萎缩甚至消亡。浙江地处沿海,改革开放较早,经济发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变,尤其是居住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木制结构的建筑物已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空间,钢筋水泥结构的建筑代替了传统木制结构的民居。由于受产权、经费、保护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导致大量木结构建筑破损严重,大量的古建筑坍塌进而彻底消失。另外,随着民间习俗的改变,木雕床、梳妆台等传统木雕物件已不复重要。传统木结构建筑作为民居已逐渐淘汰日益消亡,传统木雕物件已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木雕艺术的实用功能几乎消失殆尽,从而也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市场。

(四)大量木雕艺术精品流失,木雕艺术资源破坏严重

改革开放早期,由于对传统木雕艺术品缺乏保护意识、管理乏力,木雕艺术品成为了商品交易,大批量的木雕物件外销,致使木雕艺术品流失严重。从木雕艺术品分布状况来看,大量的木雕艺术基本分布在城镇、乡村,而恰恰是这些地区的政府、团体和个人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有的人甚至见利忘义,进行不正当开发,对传统木雕艺术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

三、浙江传统木雕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改变浙江传统木雕的现状,使其得以传承与发展。笔者认为,其一,有赖于当代浙江民间木雕大师及木雕艺人的授受传承与发展创新。其次,政府要推出相应政策扶持和保障措施作为浙江木雕传承发展的依托与保证。

(一)传承与创新

传承就是固守传统木雕技法,推动当代浙江民间木雕大师及木雕艺人授受传承木雕传统技法对于浙江民间木雕的发展十分重要,特别是民间木雕艺人是传承浙江木雕的主要的群体。民间木雕艺人的“口传身教,心手相应”“父带子,师传徒”,即是浙江木雕传统技艺最好的传承方式。

传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徒制传承方式,即通过民间木雕传承人及木雕艺人收学徒的方式,形成一脉相承的师徒关系,是民间木雕传承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另一种是家族式的传承方式,这种家族成员间的传承关系最为持久与有效,黄杨木雕就出现了几个大家族的传承,并延续至今。

在传承的同时要想形成持久的发展力,就必须在继承独特艺术风格、固守传统木雕技法的基础上有突破性的创新。人们的审美观念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雕刻手法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变化会引起题材内容、表现形式、雕刻手法的变化,而题材内容的丰富、表现形式的变化必然会促使传统艺人观念上的创新,从而引发创作的革新,创作出符合时代的木雕精品。

(二)政策与措施

针对浙江民间木雕的传承与发展,地方政府要推出相应政策支持,组织力量,增加投入,加大宣传。2015年,文化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促进传承人与市场对接的三项举措,这对于浙江民间木雕发展的意义重大。

(1)社会上可以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传统木雕传承人或从业者进行研修培训,通过体验、讲座、培训传习等手段,以提高其文化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研习旨在组织中青年传承人进入高校工作室、实验室及设计企业研究学习,通过手工实践与设计、学术、高新技术的跨界交流,开拓眼界,互汲营养,解决非遗保护传承中的瓶颈问题;普及培训旨在委托相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传统手工艺为重点,对从业者进行普及培训,以提高其文化素养、学习和领悟能力、提高传统工艺的审美水平和实用程度。

(2)在发展木雕产业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具体的木雕艺术传统技法的推广。当前木雕业生产发展中机械化操作的程度太高,电脑雕刻成为主流,难以体现传统手雕技法的艺术审美价值。木雕艺术品从打胚到结束,是创作构思与技法运用的一个整体过程。但从引进打胚技术开始,木雕技法即失去了其最重要的造型环节—整体概念。因此推广传统的时候手工雕刻工艺,可以激发创造活力。传统木雕的魅力其实也正在于此。

(3)高校设置传统木雕课程。高等艺术院校雕塑专业的学生的美术基本功较为扎实,思想较为开放,可以通过教学与培训吸引他们到木雕企业就业。成立木雕专家工作室,或者成立木雕实训室,邀请木雕名家进行指导。可以在理论研究、技法训练、艺术创作上得到很好的实施。另外可以与行业接轨实施项目式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可构建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交流合作的模式。近年来浙江部分高校已经逐渐开设了木雕课程、木雕专家工作室、木雕实训室,如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

(4)推广社会普及教育。体验、讲座、培训传习等各类活动,是推广普及传统木雕重要的手段,可以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以达到弘扬传统文化,保护木雕艺术品 (尤其是古建筑),宣传木雕的艺术及文化价值的目的。

(5)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树立品牌意识。在传承与发展的同时,政府对浙江木雕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木雕艺术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由于技术的发展,业内对同产品仿制极其容易,甚至批量生产。因此政府要加强行业有序管理,打击伪造和侵权的现象。另外,从业者需要有品牌意识,尤其是木雕企业,在做大做强浙江传统木雕的同时,可通过宣传、展览、培训的形式进行推广,建立浙江传统木雕的品牌效应,这也是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

结语

浙江传统木雕艺术是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悠久、地域分布广泛、文化积淀深厚,极具历史价值与文化底蕴。当今,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极其重视、举措力度巨大,这为浙江传统木雕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参考文献:

[1]龚伟明.东阳木雕 [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2]王笃芳.中国民间木雕技法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3]成朝晖.浙江黄杨木雕品牌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J].新美术,2012 (1).

猜你喜欢

黄杨木雕民间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高人隐藏在民间
木雕鱼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黄杨木雕创作特点浅析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
自然形木雕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