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史料教学模式发展历史核心素养

2018-02-07杨文仁

考试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在内的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如何运用史料教学使学生在“历史现场”中以设身处地的态度和情感去认识和分析历史事件,学习历史知识,感悟历史本真,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史料教学

历史教学专家汤普森有言“历史学习的重点不是集中在历史本身或发生了什么,而是集中在如何发展对历史的认识。”史料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就为学生搭建起与历史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在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真实的历史场景中感受历史发展认知。在史料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主题探究,分析材料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为之服务的,因此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立足于明确的教学的目标之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要符合史料教学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的整体架构,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维。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为了打破学生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超越知识记忆,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从而获得历史感悟,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分析相关史料,探究、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爆发的必然性。(2)结合现实,反思战争的启示,树立以史为鉴的意识。一件历史事件的发生涉及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三则材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起因。一:1793年6月英国国王派遣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来华访问,清政府要求英国使臣行三跪九叩之礼,马嘎尔尼认为英国受到了侮辱而拒绝。二:鉴本国臣民常到贵国经商,特希望派一人常驻贵国管束我国臣民。三:尔表派一人常驻天朝,此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天朝无所不有,然不贵奇巧,并更需尔国置办物件。学生分析材料可以发现,史料一从礼仪冲突方面体现出中英的思想观念差异,史料二三则可分析得出,英國经过工业革命有着较完善的政治制度,却与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另外可以看出清政府有着天朝的盲目自大及当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与闭关锁国的政策。从而推导出英国开拓市场的需求与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之间的冲突必然引发战争的结论,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选取与课堂主题相关的史料,将鸦片战争的背景重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分析可总结概括出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锻炼了历史思维。

二、 结合现实、面向未来

爱德华·霍特列·卡尔曾说:“历史学家的作用既不是留恋过去,也不是从过去之中解放自己,而是掌握并理解过去,把他当作理解现在与面向未来的钥匙。”历史之于学生亦是如此,运用史料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我补充了如下三则材料让学生们思考讨论,一:以倭奴弹丸小国,狡诈无信……想天戈所指,不难指日荡平。二:中国所制子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三: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我说:“阅读完三则材料,你们能发现哪些战争失败的原因?”学生说:“材料一可以看出清政府的轻敌、刚愎自用、盲目自大,材料二从军事武器方面显示出当时工业及制作工艺的落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政府的监管不力。三则是指出一种图强的策略。”我接着引导说:“常言道要以史为鉴,针对以上材料你们有什么启发?”学生们思考片刻说:“国家贫穷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主动追求先进文化科技,变革创新。实现国强民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也是一部抗争史与探索史。学习这段历史时总会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运用史料对此进行讲解,更能加深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思考。

借助史料让学生在文字中窥视过去,实现情感跨时空的交汇,在屈辱的史实中思考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同时联系现实在惨痛历史的激励下更清晰地思考未来,提升历史解释和借鉴能力。

三、 挖掘价值,旨在育人

托夫勒有言“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它揭示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因此老师应充分挖掘史料价值设置有效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历史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历史原始材料,引导学生学习分析这些材料是理解课本,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基础与开始。例如在学习世界史第二册中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我引用课本中毛泽东的一段话“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同时给学生展示了部分《九国公约》的条款,让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华盛顿会议后中国的地位是否发生改变?2. 分析华盛顿会议的真正受益者是谁?3. 经过华盛顿会议美日矛盾是否得以缓和?结合毛泽东的话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小组讨论后学生回答说:“没有变化,虽然《九国公约》第一条承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是根据第三四条可以发现实质上是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的地位。第三条更显示出谋求各国在华利益均等的本质目的,验证了课本中毛泽东的言论。”又一学生补充说:“材料二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独自称霸的局面,为美国在华谋求利益提供了便利,所以美日矛盾不但没有得以缓和反而加剧。”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结合课本和材料讨论探究,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提升了对原始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

教材中的材料往往是围绕课程重点选取的,具有指向性和启发性,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的价值,通过设置有效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析,从而让学生把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在分析材料中提升历史学习能力。

历史教学不只是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更强调的是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认知,养成历史思维、汲取历史智慧。运用史料教学,学生通过史料跨越时空与历史进行对话,锻炼了思维分析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历史洞察力,提升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高国荣.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量度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1(31).

[2] 尹成杰.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8).

作者简介:杨文仁,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