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8-02-07李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发言者小组讨论独立思考

李超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是这样的: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在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 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呢?这是走进新课改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考虑是否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的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把握恰当时机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学中,常常看到:当一个学生发言时,还有许多学生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同时,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以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

四、不要冷落了学困生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五、教师要转换角色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設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言者小组讨论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谈独立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Keynote Speakers
发言人
从个体观点入手 达成团队共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