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羽毛球运动在上海的传播

2018-02-07连远斌

浙江体育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羽球羽毛球联赛

连远斌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与体育系,广东 揭阳 522000)

羽毛球是一项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集娱乐性与运动竞技性于一身的体育活动。环顾当今世界,我国是羽毛球运动的强国,涌现出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世界冠军,如林丹、谌龙、李雪芮等选手。然而,羽毛球运动并不诞生于中国,它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又曲折的过程。有鉴于此,本文以民国时期羽毛球运动在上海的传播作为切入点,考察羽毛球运动的起源和在上海的传入和发展,分析羽毛球运动在上海传播的推动因素,探讨上海各界对羽毛球的认识,力图勾勒出羽毛球运动在上海传播的历史原貌,以期对当下学术界研究民国中国羽毛球史提供新的支持。

1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和在上海的传播概况

羽毛球运动最早起源于印度,起初是当地一些小朋友拿一种毽子式的球在空旷的地方或家里玩游戏。而现代羽毛球则是源于在印度的英国人认为这类游戏很有价值并将之改良。到了1873年,一位名叫鲍弗特的公爵在英国的伯明顿镇举办游园会,会上有几个从印度回来的退役军官向大家介绍了这项极富趣味性的游戏——一种隔网用拍子来回击打毽球,引起了在场人们的兴趣,之后很快在英国上层社交场上流行开来。1893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协会,14家羽毛球俱乐部就羽毛球规则的修订,场地尺寸的规定达成了一致,并于1899年,举办了首届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当时的美国人和法国人由于喜欢这种新颖的运动,也在极力推广,于是这种羽毛球游戏就风行全球,成为一种受欢迎的体育娱乐活动。

现代羽毛球运动于20世纪初传入上海。起初,来自西方国家的传教士、商人、军人等群体在上海驻留期间,为了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的目的,在小范围内开展了羽毛球项目的训练和竞赛。在上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已经定期举办比赛活动,“其中的莱盾国际羽毛球赛是由租界侨民以国家名义参加的,所以称万国羽毛球赛”[1]。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羽毛球运动在上海逐渐普及开来,各羽毛球组织先后主办了各种赛事活动,包括上海市羽毛球联赛以及国际羽毛球锦标赛,吸引了中外人士积极前来参加。中国体育健儿在以上这些项目中都有很大的进步,甚至在某些项目中取得了突破,比如在1940年3月,中国队在国际羽毛球双打锦标赛中击败各路强敌一举摘冠。

2 羽毛球运动在上海传播的推动因素

民国时期,羽毛球运动能够在上海迅速传播开来,其主要因素包括了学校的推行、社会团体的促成以及舆论界的宣传。此外,政府的支持也促进了羽毛球运动在上海的普及和发展。

2.1 学校的推行

学校是现代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2]民国时期羽毛球运动在上海能够初步打开发展的局面,学校的推行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方面,圣约翰大学首开风气之先。1936年,作为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教会学校之一的圣约翰大学,成立了飞梭羽毛球队,成员总共有8人,都是南洋归国侨生,他们在学校专门提供的3片羽毛球场地上认真训练,随后代表学校参加了当年由租界主办的羽毛球乙组联赛,一举夺得该赛事的冠军。由于队员梁鸿德和江旗松表现出色,还被选入中华队,代表该队参加了更高级别的赛事——上海万国羽球赛,两人顺利挺进了第一轮,直到第二轮才被淘汰,他们的突出表现在引起了上海体育界的强烈关注。1939年,学校派遣了第二批飞梭队员参加了上海租界羽毛球甲组联赛,在队员的团结拼搏下力克众多强敌,荣膺该赛事的冠军。其中,洪德全、侯树基两名选手还第一次夺得了双打冠军,取得了新的突破。在翌年举办的该体育赛事上,飞梭羽毛球队卫冕了甲组联赛冠军和双打冠军,像一支校队连续两次夺冠的情况,这在当时还是第一次出现[1]。1941年,在上海羽毛球赛联赛中,代表圣约翰大学的飞梭羽毛球队,分甲、乙两组参加男子双打及混合双打赛,其实力水平还被舆论界冠以“劲旅”之称[3]。到了1942年,羽毛球运动在圣约翰大学内比较普及,很多来自外校的学生经常前来交流和切磋,这为其他学校推动羽毛球运动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海光复后,各学校在推广羽毛球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1946年11月1日,上海市专科以上学校各项运动竞赛委员会在交通大学举行联席会议,其中,代表羽毛球项目委员是来自震旦大学的陈民权先生[4]。这从侧面上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上海市专科以上学校各项运动竞赛委员会包括了羽毛球运动,足以说明羽毛球项目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2.2 社会团体的促成

社会团体,是由成员自愿组成,为了实现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规定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民国时期,上海的社会团体十分活跃,它们通过规范管理、举办竞赛等方式在市内开展和推广羽毛球运动。

1943年,羽毛球运动在上海颇为流行,然而却受制于上海羽球联会和羽球会两个组织各自为政的问题,导致羽毛球运动发展一度陷入困境。为此,上海特别市体育会本着起到集中管理效能的目的,积极组织策动各项工作,最终将两者合并为上海羽球联合会,附属于上海特别市体育会,同时还规定,“凡前二羽毛球会之会员,为新创之上海羽球联合会正式会员,已加入上二羽毛球会之各球会,凡欲保持其会员资格者,需按时缴纳常年会费,常年会费每年定一百元,举办羽毛球联赛,会员加入竞赛每组收费用十元,加入比赛报名截止期,为明年一月十五日,并定一月廿日揭开战幕,……各项会费概交一区江西路二百七十号汉弥登大厦一百十号(电话一九五四四号)李盛世,各项书信请投寄一区延平路三百十弄六号黄生昌。”[5]随后,上海特别市体育会主办了全沪羽毛球联赛,公开邀请中外劲旅前来参加角逐。

1944年3月,上海羽球联合会举办了全沪公开羽毛球个人锦标赛,总共“分男子初高级单打,女子单打,男女混合双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及国际双打等七组,定于今明二日下午五时半起在桂林路(迈尔西爱路)法国总会举行各组决赛。”[6]

1946年,基督教青年会就举办了体育干事训练班,专门开设了羽毛球课,并且设立了有红、黄、蓝、白、黑5支羽毛球队,不过水平都不高[1]。10月,上海市体协会羽毛球委员会在市体育馆主办羽毛球表演赛,“表演相常精彩,中西观众一千五百余人,情绪热烈”[8]。在12月,为了筹备首届羽毛球联赛事项,市体协会羽毛球委员会特别召开了委员会议,决议要案如下:“①主席委员潘有源,即将出国,呈请辞去主席职务,决议照准,另推奚政继任。②编定联赛秩序二组,于本月廿四开赛,计育才对飞梭胜队,家谊对飞梭驾队,联赛秩序手册,正在付印中。③规定茶水及羽球由主队供给。④审定联赛场地五处,体育馆,上海体育场,市立育才中学,市立女中,市立荆州路小学。”[8]

2.3 舆论界的宣传

这里的舆论界主要指报纸媒体。民国时期,一些报纸媒体对上海羽毛球赛事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某些内容不免有夸大之嫌,但有利于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无疑在客观上有助于羽毛球运动在上海的传播。

1939年3月,华莱盾国际羽毛球锦标赛在上海拉开战幕,代表中国参赛的中华队初赛击败英国队。对此,《申报》在标题处冠以“中华一鸣惊人”六个大字进行报道[9]。

1940年3月,国际羽毛球双打赛在上海举办,中国队经过苦战最终击败了英格兰队夺得了双打锦标赛冠军,《申报》在大标题上以“中华冠军”四个大字进行报道[10]。

1942年1月,《申报》在报道上海即将举行西新室内羽毛球赛时,为了吸引读者的关注,特别强调本次比赛“邀请国际业余单打冠军洪德全、侯树基对抗职业冠军王妙松、张小龙作表演三赛。集首流明星于一场,精彩可期,欢迎参观”[11]。

1948年5月,《申报》在介绍到上海羽毛球表演赛时,着重渲染马来西亚选手的高超技艺,“脱兔处子,反覆无常,忽前忽后,港沪名手,莫不甘拜下风”,文章最后还寄语羽毛球界,“经此洗礼后,必可提高水平,若能虚怀就教,长足进展,亦沪上羽球界之一喜事也”[12]。

1949年,第一届汤姆斯杯羽毛球赛在苏格兰举行,马来西亚夺得了冠军,由于当时代表马来西亚的队员都是中国侨胞,对此《申报》以“庆马华羽毛球称覇全球”为标题进行报道,内容中包括了“这是中国体育史上光荣的一页”“这几位马华侨胞居然把世界上锦标夺了,是何等光荣的事”“马华队在海外替祖国争荣,我们在这里遥远祝贺他们的胜利”[13],可见报纸媒体难掩兴奋之情,不但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羽毛球运动,也激起了国人对中国人身份的荣誉感。

此外,为了把体育活动有效纳入到自己的控制下,以便更好地为政权服务,政府也在实际工作中对羽毛球运动予以支持。譬如,1948年5月,国民党当局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办了第七届全国运动会,羽毛球第一次被列入该届全运会的表演项目,马来西亚的前羽毛球世界冠军黄炳顺、黄德福、王保林、杨德才4人来到上海参赛,上海队派出了洪德全、李国藩、侯树基等在原回力球场应战[14]。8月,上海市教育局为指导及促进公私立学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起见,倡导校际比赛及公开表演,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专心投入有益身心的活动,专门制定了相关的规则,其中公私立学校学生集体活动事项就包括了羽毛球运动。为了将工作落实到实处,教育局还聘请指导员十一人至十九人,成立组织委员会,指导各项课外活动[15]。

3 上海各界对羽毛球运动的认识

在民国时期,从羽毛球运动在上海传播的轨迹来看,它是一项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活动项目,体现在集竞技与娱乐于一身,深受人们的喜爱。当时,上海各界十分关注这项运动的发展,且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941年,有商家看好上海羽毛球市场,认为通过刊登广告的策略能够推销羽毛球产品,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比如,上海一家体育公司登出这样的广告:“首创第一,价廉物美,标准耐用,认明月星老牌”,广告正中间还画出羽毛球和拍的图像,下方还注明详细的地址[16],以此来吸引人们的关注。

1944年,一位匿名者写信给上海当局,请求当局能划出公园一角供羽毛球游戏,全文如下:

谨启者,近日报上,见到公园中禁止止拍羽毛球消息,这在我们都市中的青年们,是多大的不幸呀!在这金醉纸迷的都市中,一般青年,欲在课余或业余之战,作有益身心的消遣,简直是无处可去。他们不是消遣在戏院内,即是沉湎在咖啡馆里,他如舞应歌场等娱乐场所,更能使青年意志堕落,精神颓唐。现在他们既然爱好羽毛球,借此修养身心,锻炼体魄,自属很好的运动,但因缺乏场地之故,借公园举行球戏,原亦不可厚非,而况羽毛球这一种游戏决不像他种运动,容易伤害花木,所占一位,也不过广。故现在我辈青年,请求当局,能否在公园中,给以一角之地,专供一般爱好羽毛球者,游戏之用,若系必要不妨收一些会费,这样我辈青年真受益非浅,而对于体育上,也能创出一普及的途径,真是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此外我更介绍二个专拍羽毛球的场所,以供爱好者的问津:第一个地丰路(近海格路)青年会健身场,专为一般爱好羽毛球者所设立,会费也大众化,五个月一期二百元,从早晨七时起到夜八时止,随时可练习。第二个西清羽毛球场,场址在赵主教路中段,会费全年一千元,一次付清,但须在未入会前,练习三次,每次收费三十元。其他场地,我想也不在少数罢!请同好者加以指示俾知所问津。一个爱好羽毛球者上[17]。

从信中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羽毛球,当得到“公园中禁止止拍羽毛球消息”时候,作者忧心忡忡,指出这种做法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并列举青年开展羽毛球游戏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基于缺乏场地的缘故,他请求当局在公园里“给以一角之地,专供一般爱好羽毛球者,游戏之用”,还建议必要时候可以收取费用。最后,作者非常热心地提供了两个专拍羽毛球的场所。实际上,信中作者的请求正好代表了广大爱好羽毛球者的心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上海市缺乏羽毛球场地,一些私人羽毛球场所收费偏高的事实,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羽毛球运动快速发展的步伐。

1945年,一位笔名为“廉”的作者在报纸上发表了《谈羽毛球》一文,认为开展羽毛球运动能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易流汗。玩羽毛球最有益的地方,就是很容易排泄臭汗。假若汗含他种物质,积蓄在体内,那么就影响到肾脏,立即身体感觉到不舒适。尿多就汗少,汗多就尿少;第二,促道呼吸量。无论何人,一经猛烈的运动,各部细胞,立刻起燃烧的作用,那么肺的呼吸量一定会大大的增加。呼吸量既然增加,那末肺内不洁之气,和新鲜空气就急速地互相调换。血液自然清洁,并且肺气管,因震动极急,就伸缩极快,因此肺细胞也便强健;第三,运动全身肌肉。这种游戏,除特别发展胸部之外,也能够发达全身的肌肉。奔驰,跳跃,有益在下肢。左右侧击有益在腰部,挽救危球,或网前球等,有益于腹部。至于上肢,和下肢,更有直接的勇益。第四,消化器官。例如挽救前面的低球,就必要身体向前弯曲,腹部受压迫。接击高来向后之球,上体尽量仰向后方。腹部肌肉便伸张,影响肠胃,使间接受极速的运动,肠胃便能强健。消化优良,慢性胃黏膜炎,慢性胃病等病,便也无从发生;第四,精神上愉快。唯有玩迅速而急切的球戏,始能忘怀一切。因为脑神经要赶快对付来球,也就不能再去筹思烦恼了[18]。

4 结 语

民国时期,在上海举办的各项羽毛球赛事活动中,中国队都有很大的进步,甚至某些项目获得了冠军,这极大地增进了国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树立起一种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上海都市生活的一种运动竞技和消遣娱乐的项目,在学校的推行、社会团体的促成、舆论界的宣传以及政府的支持下,羽毛球运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推广。从上海各界反馈的声音来看,他们十分认同这项崭新的运动,认为羽毛球的出现不仅能开拓新的市场,而且有利于修养身心,锻炼体魄。然而,羽毛球运动在上海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诸如政局动荡、场地不足等因素制约了自身的纵深发展。总的来说,羽毛球运动在上海的传播,适应了近代化都市的发展以及市民文化娱乐的需要,揭橥出上海社会在现代转型中所面临的问题,这为我们研究民国的上海史打开了新的窗口。

[1] 《上海体育志》编纂委员会.上海体育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211,212.

[2] 陈少坚,谢军.闽台体育文化交融与发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48.

[3] 羽毛球赛即将继续比赛[N].申报,1941-12-15(4).

[4] 本市专科以上各校足篮球赛将开始四项竞赛分别规定比赛日期[N].申报,1946-11-02(8).

[5] 羽毛球联赛定下月揭幕羽球联合会成立[N].申报,1943-12-31(3).

[6] 羽毛球锦标赛今明决赛[N].申报,1944-03-27(2).

[7] 羽球表演盛大精彩[N].申报,1946-10-28(8).

[8] 体协羽球委会奚政继任主委联赛本月廿四日开赛[N].申报,1946-12-19(8).

[9] 国际羽毛球锦标赛中华一鸣惊初赛击败英国队男单华将亦告捷[N].申报,1939-03-15(8).

[10] 国际羽毛球双打赛中华冠军连得男双锦标[N].申报,1940-03-31(8).

[11] 西新羽毛球揭幕今精彩表演赛[N].申报,1942-08-01(5).

[12] 羽毛表演赛马华打来精彩[N].申报,1948-05-17(5).

[13] 庆马华羽毛球称霸全球[N].申报,1949-03-02(7).

[14] 彭美丽,许声宏.羽毛球专修课教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9.

[15] 促进课外活动校际比赛教局订指导办法[N].申报,1948-08-23(7).

[16] 广告[N].申报,1941-10-27(3).

[17] 能否划出公园一角供羽毛球游戏[N].申报,1944-05-09(2).

[18] 廉.谈羽毛球(一)(二)(三)[N].申报,1945-04-14(2),1945-04-21(2),1945-07-07(2).

猜你喜欢

羽球羽毛球联赛
羽毛球
一道高中联赛题的推广与变形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一道联赛题的推广
201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另解
“福建媳妇”李理的羽球情缘
打羽毛球
打联赛 去鸟巢 看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