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体育治理思想探析

2018-02-07赵承磊屈铭喆

浙江体育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全民法治体育

赵承磊,屈铭喆

(1.河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2.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体育事业改革锐意进取,不断深化,《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先后颁布,关于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系列新观点、新举措陆续被提出,蕴含着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体育治理思想底色,形塑了体育治理思想。探寻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体育治理思想,不仅是贯彻落实“两学一做”的具体实践,而且对指导当前及今后体育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体育史学的学科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

1 以价值创造为指引的财富体育思想

财富体育是以体育活动为本源,以开发体育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实体功能和符号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可向市场提供的各类体育产品和服务,从而给组织者带来利润,给GDP带来增加值,给社会创造就业的体育形态[1]。早在2003年,习近平就曾指出“要把体育当成是一种产业,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培育体育市场,培养和引进一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争取多举办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多搞一些体育产业的俱乐部。”[2]2012年,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更以宽广、多维的视野看待体育,不仅重视体育在促进人民健康、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重要价值,而且重视体育的财富价值,把体育视作资财之源,视为经济发展的生产力。2010年,中国经济在历经30余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跃居世界第2,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多年高速发展带来的投资与消费失衡、内需不足、资源消耗高、环保压力大等后遗症也日益尖锐。中国经济逐渐进入增速放缓,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的新常态。面对新常态,习近平在2013年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强调指出“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常务会议,会议对体育带动消费、扩大内需和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下发,文件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4]并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发展目标。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文件先后下发,以从多个维度挖掘体育的财富价值。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体育的财富价值,不仅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和肯定,而且也得到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多个领域的积极接纳,体育成为了撬动和服务旅游、文化、健康、养老,促进消费升级,提质扩容的重要发力点。成为围绕民生扩大消费,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等多个旅游文件均把体育作为旅游消费的新兴业态给予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指出“围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5]

习近平同志关于体育功能的新表述和密集印发的关于体育发展的多份文件表明,在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视域中:体育不仅仅是身体活动,而且是创造财富的动力源泉,是推动经济的重要生产力。它们蕴含和表达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的新的财富观即财富体育思想。也正是在这种财富体育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体育产业才展现出勃勃生机。2011-2014年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年均12.74%增长率快速增长,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了1.35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突显出巨大的财富潜力。呈现出中信资本、华人文化、阿里巴巴、乐视、万达集团等各路资本涌入,互联网+体育、旅游+体育等各类企业创业进入的蓬勃态势,体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财富要地。

2 以公共服务为保障的民生体育思想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的公共服务供给,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民生工作。2012年,在习近平刚刚当选总书记之后,他就以10个“更”表达对民生的关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而后,他又郑重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提出“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民生工作思路[6]。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9 351元,随着我国逐步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健身需求日益成为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之一。面对人民健身需求的日益扩大和强烈,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而且从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上认识体育,将全民健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他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7]“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8]

在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创造发展条件……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9]

2016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指出: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min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m2,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依法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以乡镇、农村社区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以青少年为重点,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10]。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人民的健康是最重大的民生。2016年8月,习近平在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提出“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2016年9月,《健康中国2030》公布,其明确指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体医融合,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m2,在城镇社区实现15min健身圈全覆盖。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11]

2017年,《“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印发,体育被列入国家八个领域的81个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之中。规划强调指出:“国家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1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上述论述紧紧地把体育的发展置于国家、民族复兴的战略之中,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为重点,不仅透视出保基本、兜底线的民生工作思路,而且反映出其视体育为民生基本需求的民生情怀,体育是国民健康力的体育情节。《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等系列文件一再突出强调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则清晰地标示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民生、保障全民健身、关怀全民健康为目标的民生体育思想。也正是在这一治理思想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国的全民健身达到了新高度,截至2014年底,33.9%的国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89.6%国民达到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了1.5m2/人。这种把全民健身与全面健康有机关联,并把其置于国家立国、复兴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的民生体育思想也必对国民体育参与权利的保障和体育消费促进产生基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带动作用,它将会在更好地服务和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布局中成为建设体育强国的新动能。

3 以法制为支撑的法治体育思想

中共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战略,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育是依法治国天经地义的覆盖领地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理所当然的重要领域。体育治理的法制化水平既是体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基石。十八大以来,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国家在体育领域治理中发挥法治力量,彰显法治权威,践行依法治体,使法治逐渐成为体育治理的重要引领。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反对、惩治各个领域的腐败现象。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2014年7—9月,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对国家体育总局进行巡视。巡视指出体育领域存在着8大违法违规违纪问题并要求国家体育总局限期整改:①赛事审批不规范、不透明,凸显部门利益;②运动员裁判员选拔选派不公开、不透明,寻租现象较为严重;③弄虚作假,破坏赛风赛纪,违背体育精神;④赛事开发经营混乱,违纪违法突出;⑤金牌至上的政绩观扭曲了体育精神;⑥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问责力度不够大;⑦行政、事业、社团、企业四位一体,权力高度集中;⑧干部兼职普遍,利益关系复杂[13]。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体政字〔2014〕124号)、《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竞技体育重要赛事名录》(体政字〔2014〕125号)、《在华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审批事项改革方案》(体外字〔2014〕519号)、《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选拔与监督工作管理规定》、《全国体育竞赛裁判员选派与监督工作管理办法》、《关于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规范商务开发活动的通知》、《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群众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严禁收受与行使职权有关联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名目发放或赠送的现金、支付凭证或有价证券的通知》等一批规范制度,同时,为了纠正“金牌至上的政绩观扭曲体育精神的问题”,体育总局决定取消了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奖项的评选和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制定《以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单项体育协会改革为突破口,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明确了统筹考虑、试点先行、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改革思路以改变长期以来行政、事业、社团、企业四位一体,权力高度集中,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的问题,还对一些违法违纪人员依法进行了处理。这是以法治正义守护体育的核心价值和健康发展,对中国体育的治理具有划时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它使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入贯彻到体育领域,为体育领域的依法行政做了充分思想动员、理论储备、震慑警示。它使“法律红线不能碰,法律底线不能越的观念”落实到体育领域,净化了体育生态,为体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在实践上,它使延宕多年的体育改革重新激活。也正是在依法治体的实践中对体育行政的责、权、利的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才亲自审批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催生了《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的出台,切实推动了中国足协与体育总局“去行政化”、管办分离的正式脱钩,“趟出一条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来”,并间接助推了2017年2月23日,以姚明当选中国篮球协会主席为标志的篮球实体化改革。中国体育行政管理体育改革迈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新步伐。

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14]依靠法治转变政府职能要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既要重视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固定转变政府职能已经取得的成果,引导和推动转变政府职能的下一步工作,又要重视通过修改或废止不合适的现行法律法规为转变政府职能扫除障碍[15]。从《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印发到足协“管办分离”的脱钩,再到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改中对 “国家实行体育竞赛全国纪录审批制度。全国纪录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确认。”条款的删除。均真切地折射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上述以法治思维治理体育的法治体育思想。而其背后的思想底色则是:法治是深化体育改革、实现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保障力。

尽管“目前,我国体育法治现状表现出立法迟延化、执法利益化、监督形式化和司法边缘化等问题[16],”但是,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战略下,依法治体已成为时代的必然。体育十三五规划指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政府职能,运用法治思维推进体育领域各项改革。强化法治意识,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不断建立和完善体育行政部门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行业协会脱钩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完善体育法规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体育法》修改工作。构建系统的公民体育权利法律保护体系。统筹、完善体育法规体系建设。”

4 结 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也进入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深刻认识体育是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体育是民生的国民健康力;法治是深化体育改革、实现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保障力。坚持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以价值创造为指引的财富体育思想,以公共服务为保障的民生体育思想,以法制为支撑的法治体育思想,是加速推进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开拓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生活新需求的客观要求。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体育治理思想,是中国体育改革发展新的思想动能,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和历史意义。

[1] 鲍明晓.财富体育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54.

[2] 孙光明.以习近平总书记体育思想为指引 扎实推动体育强省建设[N].中国体育报,2015-08-11.

[3] 李斌,李铮.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3-09-01.

[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Z].2014-10-20.

[5]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Z].2016-11-28.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

[7] 习近平: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新华网,2013-08-31.

[8] 习近平: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新华网,2014-02-08.

[10]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Z].2016-06-23.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Z].2016-10-25.

[12] 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Z].2017-03-01.

[13] 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全文).人民网,2015-08-03.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四)[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38.

[15] 习近平谈依法治国.人民网,2016-08-17.

[16] 这些年落马的体育官员 如何防止体育领域腐败?新华网,2016-11-29.

猜你喜欢

全民法治体育
全民·爱·阅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可持续全民医保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