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渊源研究

2018-02-06朱晓征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共同富裕

朱晓征 李 浩

(1.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北京 100091;2.内蒙古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即指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就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在寻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根本出发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1]。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是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被英国BBC广播电视台评为二十世纪影响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精神成果,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作出巨大贡献。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主旨和主线都是围绕人的自身解放和发展而展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现实的人的基础上的科学,唯物史观研究的就是现实的人的发展的科学,可见唯物史观是为了人的解放和发展而产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了真正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秘密,即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积累,最终导致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地步继而爆发社会革命,从而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可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为解释唯物史观的两个必然服务的,发现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秘密,如何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发展,寻求切实可行的道路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要解决的主题。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找到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解放是个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曾把人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经历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三个社会形态的更替标准是以人的发展为重要尺度。政治解放是人的解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政治解放绝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和理论归宿,马克思主义最终目的是推翻束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制度。而实现政治解放,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压迫,没有国家和阶级,完成消灭了人的异化条件,给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经济社会条件。可见,马克思主义是研究人,为了人,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共同富裕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满足少部分人的富裕,而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所有制改革等举措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共同富裕符合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2]。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候,根据党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并对其思想作了全面完整的阐述,指出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任何历史时期都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结合党情、国情和世情的变化,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由人民创造,必然由人民共享。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三个维度提出了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民的共同愿景。总之,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这不仅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指导思想中,还体现在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上。

三、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共产党宣言》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无产阶级的斗争和以往阶级斗争的最本质的区别是为多数人谋利益,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哲学,其批判性主要是在批判旧世界的方案中得出的,颠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传统哲学,得到新的哲学的理论框架和结构,从而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首要目的是改变现实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化的关系,消灭私有制和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现实,建立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扬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从人被异化到人的自由解放,扬弃的过程证明社会的发展规律必然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先进的政党,顺应历史发展方向,其根本任务是使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得到解放和发展,通过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为人民服务的新政权。马克思主义政党打碎的旧的上层建筑,并不是一个剥削阶级代替另一个剥削阶级,而是以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和压迫为最终目的,实现人民发展为最终目的。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四、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章程》自党成立以来,多次修改完善。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表述明确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都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着共同利益,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人民利益作为其立党立国之根本,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是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具体表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现实保障和具体表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人民为中心”为前提的,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终目标,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同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享有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两者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利益始终与人民的利益一致,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同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是党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应对挑战和风险的、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3]。

五、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立足点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路线是指人们认识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时遵循的原则、路线和方针政策。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强调主观符合客观,认识和实践相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客观存在的事物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的规律;“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是寻求事物发展规律,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思想路线话语体系转换典型成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解决中国问题和实际需要产生的,它是与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在中国的产物。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有规律,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对于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规律办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的根本立足点是以人民为中心。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工作重心,提出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制度改革、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并且提出研究新问题和新情况等举措,都是给人民交代,实现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梦想。邓小平打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提出“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发展主题返本开新、正本清源,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以人民为中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立足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本质要求。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70-80.

[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3-225.

[3]商志晓.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00-110.

[4]毛泽东选集: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5-803.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共同富裕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实事求是”定乾坤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