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改善民生的思想

2018-02-06朱妙宽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精准教育

朱妙宽

(中共兴化市委党校,江苏 兴化 225700)

习近平一贯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014年贺词中指出:“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2015年贺词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2016年贺词中指出:“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2017年贺词中指出:“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我也了解,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2018年贺词中,习近平以人民开篇,又以人民落脚——“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2]“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

一、实现幼有所育,共享幸福童年

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4]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幼有所育,必须做好幼儿的教育和保护工作。

(一)加强婴幼儿教育

1.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家庭教育。“幼有所育”就是要让每个出生的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少儿发展的结果受到包括基因和环境多方面因素的长期综合影响,其中,家庭对少儿的发展至关重要。要从各方面提高家长素质,改善家庭环境,优化家庭教育。习近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呀呀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5]在幼儿教育中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棍棒教育,动不动对子女进行体罚、施加暴力。另一种是过分溺爱,娇生惯养,为子女安排好一切,看上去十分爱护子女,实际上会使子女得不到必要的训练和锻炼,失去自立自强的能力,成为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不会做事、不会做人的废人。

2.发展学前教育,让婴幼儿从学龄前就受到良好教育。要根据国家和教育部关于学前教育的各项文件,发展学前教育事业,规范学前教育工作,提高学前教育的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目前,我国城市幼儿教育得到很大发展,但是,农村幼儿教育还是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因此,需要多办、办好幼托事业。

(二)加强婴幼儿保护工作

婴幼儿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是最需要得到家庭、学校、社会、政府保护的弱势群体。家庭、学校、社会、政府是十分重视婴幼儿保护工作的。也要看到,由于保护不周或偶然疏忽,婴幼儿受到不法侵害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有的不法分子拐骗、贩卖婴幼儿,有的歹徒到幼儿园残害幼儿,有的幼儿教师任意体罚、伤害幼儿。因此,必须用好法律法规和各种手段加强婴幼儿保护工作,保证少年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实现学有所教,共享优质教育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6]“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外国看中国的潜力所在,就是看这个。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最有竞争力的。”[7]

(一)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保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现在有些地区教育经费仍然拨付不足,致使某些公办学校经费仍有很大缺口,甚至负债累累。必须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二)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坚持育人为本,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实改变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决不仅仅是智育,智育也决不仅仅是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多年来,我们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心健康受损。现在应切实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治标之策是:严格执行国务院和教育部既有的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各项规定。违规必处分,累犯必开除,并追究领导责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治本之策是:从各方面切切实实深化教育改革。

(三)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1.基础教育教材不必过多过深,要删繁就简。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不死记硬背,不搞题海战术,不打疲劳战。不是学习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要尊重规律,讲求实效。目前,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主要是减轻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中学生可以区分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要充分保证中学生的睡眠时间、休息时间和体育活动时间。要采取严厉措施,坚决制止在职教师搞有偿家教。

2.必须改革中考、高考招生考试制度。至今,高考仍然被语数外、总分等老框框束缚得死死的。如果要四大名著作者来考语数外,数学、外语也是0分,总分也会很低。要他们考上大学,就写不出四大名著。因此,应该淡化总分,侧重于考查与专业相关度高的科目,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大胆改革创新其他教育教学制度。要借鉴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经验,彻底审视、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例如,在假日制度上,可以增加春假;在作息制度上,中小学生早晨到校时间不要早于七点半,下午放学时间不要迟于五点半。通过制度的改革创新,让学校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让学生更加爱学勤学善学乐学,让教师更加爱教勤教善教乐教。

(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提出:我们的学校为什么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公平存在问题。有些很有培养前途的人得不到培养,有些平庸之辈却占有了优质教育资源。当时总是教育人做“驯服工具”,对有创见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不是培养鼓励,而是无情打击。这样的教育,当然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现在,这种不公平的状况,虽然得到了根本扭转,但是,教育不公平依然存在。就普通高级中学而言,有不同星级不同等级的高中,不同高中的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差距很大,导致两极分化,重点高中师资强而且设施好,生源多而且基础好,升学率高,竞争力强。其他高中则相反,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卑感,失去上进心和积极性。这种教育不公平现象,伤害了不少学生。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促进教育公平。

(五)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1.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首先提高师资质量。办好教育,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为此,必须优先办好师范教育。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2015年的39年中,1412名高考“状元”喜爱的前10位专业基本上是各个时期社会公认的最具竞争力、最赚钱和最热门的专业,特别是2000年以来,全国高考“状元”纷纷抛弃理学和工学专业,扎堆就读经济管理等热门专业,而就读教育学和师范类专业的等于零。[8]2016、2017年情况依然如故。如何把大批优秀人才吸引到教育事业,亟待破解。

2.尽力提高教师的待遇。据悉,一些发达国家规定,小学教师任职资格为大学本科毕业并经过一年教育学方面的培训;同时,其平均工资高出其他行业同等学历者的平均工资。例如,法国高出1倍,德国高出2倍,日本高出16%,英国高出35.5%。[9]我国教师法规定,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事实上,现在有些地方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国家公务员,严重挫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三、实现劳有所得,共享发展成果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10]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劳有所得,共享发展成果。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过大,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问题普遍存在,灰色收入大量存在,已经导致两极分化。

(一)完善国有经济单位的工资福利制度

1.实行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工资标准相对统一的制度。事实上,企业效益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由企业职工的主观努力带来的效益应该与职工收入挂钩;由于客观条件带来的效益则不应与职工收入挂钩。总体上应该实行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工资标准相对统一的制度,不得在各类人员之间人为地搞时间差、地区差、工资差、福利差。

2.实行职工工资与消费物价指数挂钩、与经济增长速度挂钩的制度。在实现“两个同步”目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同时,要实现工资增长与物价上涨同步。

(二) 完善税收制度

1.完善各类资源税。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要包括社会资源和科技资源。事实上,垄断行业、文艺界等少数人收入畸高与社会资源、科技资源及各种网络资源的无偿占有和利用有很大关系,他们的畸高收入中,实际上包含了很大一部分,由于社会资源和科技资源形成的社会剩余价值和科技剩余价值。[11]这一部分价值理应通过税收归全民共享,也是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的重要方面。

2.增设财产调节税、遗产税和赠予税。据报道,尽管中国富人家庭占总家庭的比例很低,其占有财富比却很高。2017胡润财富报显示,大陆每940人中有1人是千万富豪,每1.4万人中有1人是亿万富豪。[12]由此测算,目前全国(大陆)有千万富豪150万人,有亿万富豪10万人。这些富豪的财富,绝大部分是从广大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中获得的。因此,征收他们的财产调节税是有理有据的。据此,对千万富豪可以开征财产调节税、遗产税和赠予税,并实行适当的累进制税率。

四、实现病有所医,共享健康长寿

习近平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16]我们要遵照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病有所医,共享健康长寿。

(一)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状。看病难主要表现为部分患者就医难、住院难,特别是农村患者到城市就医、外地患者到大城市大医院就医困难重重,苦不堪言。看病贵的问题,既有药价虚高、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医药费用上涨的原因;也有政府投入不足、医疗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和保障水平不高的原因。

2.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解决看病难问题,必须增加医疗资源,重点是培养数量更多、素质更高的医疗护理人员。解决看病贵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严格管控药品价格。第二,深化医院改革,加强医院管理。坚决彻底解决“以药养医”“药品加成”的体制机制,保护好患者利益。遏制和消除一切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现象。必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彻底消除吃回扣、收红包等消极腐败现象。第三,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险待遇。第四,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经费的投入。根据近几年统计分析,政府支出占卫生总支出比重与个人支出接近,政府加大50%的支出,患者就能减少50%的负担。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我国是能够办到的。现在,世界上不少国家已经实行免费医疗,经过努力,我国也要逐步实行免费医疗。如果能解决药品价格过高、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问题,我国医疗总费用下降30%是可能的。

(二)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每个人从年轻的时候,就要遵循“四大基石”的要求,科学规范自己的生活,做到合理饮食,积极运动,不吸烟,少饮酒,睡眠充足,心情舒畅,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定期进行体检,未病早防,远离那些“生活方式病”。[14]我国只要采取果断措施禁烟限酒,每年就可能挽救上百万人的生命。

(三)建立健全我国的器官捐献制度

有资料表明,每年有100万患者需要肾移植,30万患者需要肝移植,但由于器官短缺,只能做1万例移植手术。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和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几年,我国器官捐献工作取得巨大进展,但是,与患者的需求相比,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克服这一差距,满足救死扶伤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我国器官捐献制度。我们可以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只要生前未正式声明身后不愿捐献遗体的,都视为同意身后自愿捐献遗体。这样,就能从每年900万左右死亡人口的遗体中获得上百万片角膜,上百万枚肾脏,以及大量医疗工作中需要的器官,为器官移植提供足够的器官供给,把上百万患者从死亡线和残疾人的边缘上挽救回来。

五、实现老有所养,共享天伦之乐

习近平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15]他还强调,现在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央非常重视,正研究措施。加强养老公共服务,内容上要多样,财力上要倾斜,全社会一起努力,把老年人安顿好、照顾好,让老年人安度晚年。[16]我们要遵照习近平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一)实现老有所养,做好养老保险工作

老有所养是我国2亿多老年人的共同期待。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已连续11年上涨,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2015年才首次上调,从每月55元增至70元。[17]今后要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办法,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

(二)实现老有所依,弘扬孝道

为了解决老有所依的问题,除了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之外,最重要的是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有学者指出,“‘孝’是我国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千百年来,因为‘孝道大行天下’,才使我国的家庭有了和谐,社会有了秩序,民族有了强大的凝聚力。”[18]除了患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外,对健康父母,子女也要常回家看看,给予父母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抚慰和精神上的欢乐。

(三)实现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靠知识工作,靠脑力劳动,许多知识分子都能够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研究到老。因此,应创造条件,让老年人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现在有些制度。例如,职称评聘制度,把老年人排除在外,完全是陈旧落后、作茧自缚的制度,应该积极突破创新。事实上,世界上既有许多人聪明早慧,年轻有为,也有许多人老当益壮,大器晚成。2亿多老年人中蕴藏着许多人才和潜能,要采取措施,完善制度,充分开发和利用老年人的才智和潜能,让他们发挥余热,奉献社会,人生出彩,真正实现“夕阳红”。

六、实现住有所居,共享安居乐业

习近平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19]我们要落实好这一重要精神,实现住有所居,共享安居乐业生活。

第一,严格控制房价,规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房价只降不升。第二,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的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第三,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的成本、利润和财务账目。第四,适当控制住房面积,优惠供给小户型房和第一套房。第五,树立正确的住有所居的观念,实行租购并举、鼓励租房的制度。第六,注重解决农村人口和城镇低收入人口的住房困难。要为他们提供住房补贴和廉租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以解决困难户的基本住房需求,便于农村人口进城落户,推进城市化进程。

七、实现弱有所扶,共享小康生活

习近平就任总书记的第一个五年任期内,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风雪兼程,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对贫困群众念兹在兹、心有牵挂。近五年来,30多次国内各地考察,几乎每次都提到扶贫,超过25个重要场合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习近平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先提出的,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有学者指出,“‘精准扶贫’是相对‘粗放扶贫’而言,精准扶贫正是为了克服以往实施整体推进与集中连片扶贫形成‘大水漫灌’的弊端,转变扶贫对象,做到识别到户,精确到人,因户因人施策”。[26]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1.扶贫工作要做到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五个坚持。六个精准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坚持是:坚持扶贫攻坚与全局工作相结合,走统筹扶贫的路子;坚持连片开发与分类扶持相结合,走精确扶贫的路子;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走开放扶贫的路子;坚持“三位一体”与自力更生相结合,走“造血”扶贫的路子;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走生态扶贫的路子。要精准使用国家的扶贫款和低保金。防止和查处一切错保、漏保、骗保、关系保、人情保。在全国多数地方做到精准扶贫的同时,也要看到,还有部分地区和单位并不符合精准的要求,甚至有把扶贫资金当成“唐僧肉”,干部自肥、优亲厚友的现象。因此,在低保金、扶贫款的使用上,必须公开透明,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确保精准扶贫。

2.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志和智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内因和内在动力。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既要“输血”,更要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

3.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除了已经采取的各项措施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结对扶贫,就是城乡10%高收入户与10%低收入户之间结对扶贫。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城镇20%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65082.2元,是农村20%最低收入户3085.6元的21.1倍。[21]按10%最高和最低收入户计算,差距肯定更大。因此,城乡10%高收入户与10%低收入户之间结对扶贫是可以做到的。具体方式可以因地因人制宜,具体工作可由政府扶贫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办理。

猜你喜欢

精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精准扶贫连着我和你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什么是“好的教育”?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精准的打铁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