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时期桐城才媛教育的概貌

2018-02-05汪若冰

牡丹 2018年3期
关键词:桐城文学创作时期

明清时期是才媛文学创作的鼎盛时期,许多闺中女子开始诗词创作。在那个年代,为何女子在文学创作方面会有如此重大的改变呢?其实,这和才媛的教育背景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就针对桐城明清时期的才媛教育进行研究。

明清时期,桐城才媛辈出,她们是新文学力量的群体,不再是仅仅待守闺中的女子,她们吟诗作对,创作出来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张姒谊的《保艾阁集》、张令仪的《乾坤圈》等。这批才媛的出现和当时的教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包含桐城的地域文化渲染、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以及才媛个人意识的觉醒等因素。

一、桐城地域文化渲染

桐城地势比较险峻,拥有大山大河,景色极佳,这样的地域情景也为才媛创作提供了直接的素材,面对巍峨挺拔的山峰,面对蜿蜒曲折的河流,人们不由耳目一新,心旷神怡,不由得为大好河山吟诗、作词或作曲。桐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名胜古迹也有很多,再加上交通十分便利,才媛们可以跟着父兄,观尽各处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迹建筑等,更加激起自己心中的感慨,写于诗中,如吴孟嘉之作《孟城坳》。此外,才媛们外出游玩,可以结识外地的才媛,可以一起吟诗作对、互相交流词曲等,从中相互汲取文学之精华。

除了景色宜人,桐城物产也十分富足,农业、商业经济发展好,人们在此安居乐业,不用为吃穿发愁,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如写诗歌、作词曲。由于此地富裕,很多人移民至此,在此生活联姻,许多才媛是由外地嫁入的。由于外来人员的加入,不同地域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和沟通,激起一系列文化火花,使得才媛文学创作种类更加丰富。

桐城自身就是一个文化宝地,这里的文学气息十分浓厚。自明嘉靖后,桐城的文化勃然兴起,大批诗歌文学创作者出现。桐城开设有许多文坛,有专人进行讲学,学子可以听之、学之,整个桐城形成了文学风,无论是朝中官员、山中隐士、集中闺秀都在谱曲吟诗。在如此浓厚的文学创作气氛下,一群才媛自然而然地出现,她们开始进行诗歌词赋的创作。

二、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提升,明清时期统治者越来越看到了女性在治国齐家中的作用。当时,以李贽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提倡个性解放,抨击传统的妇女观念,对女子在社会中的能力和作用进行肯定与赞赏,许多文士也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才媛进行文学创作。在这样一个较为宽松的社会背景下,才媛们的文学之路自然走得比较容易。

清代,统治者比较重视女教,不仅请有才气的女诗人进宫给宫妃教学,还令人编选女子的诗歌集,如《历朝闺雅》。朝廷给才媛一个比较安全而又宽松的环境,可以让她们无多顾虑,安心创作,这是大批才媛涌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传统对于女子的观念就是,女子必须遵循三从四德、男女有别等,但是清代,这种传统观念开始有了改变,大批思想家、文学家开始倡导男女公平,反对传统的妇女观念,为女性伸张正义。

许多文学士人,他们还招收女徒弟,教她们诗词歌赋,告诉她们如何进行创作,传授诗歌写作技巧,这无疑是给才媛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使得她们有渠道、有方向地去了解和学习文学,并且进行创作。不仅如此,很多著名诗人凭借自己的名气,帮助才媛传播佳作,使得才媛的作品得以流传,能被更多人知晓。

三、家庭教育

明清时期,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桐城的规模日益壮大,人们的生活品质逐步提升,对于女性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女子同男子一样,可以学习读书写字,学习吟诗作对,但是在那个时期,女性主要的学习途径还是来源于自己的家庭。才媛的出现,离不开家庭的教育与支持,有的是向父兄学习,有的是向丈夫学习,有的是向儿子学习,前两者居多。

才媛大多数是名父之女,也就是朝廷官员或是文学士人的女儿。例如,程端仪的父亲程芳朝,他便是顺治四年进士,后转太常寺卿。她们是名人之后,家庭比较富足,不用为日常生活操心,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学习,并且父亲也是文学之人,可以做女儿的导师,提点或教授她们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这样的家庭里拥有浓厚的文学气息,才媛可以从小就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可以对周边事物拥有更敏锐的洞察力,也会提升个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水平。

丈夫往往也是才媛文学创作的关键人物,才女配文士,丈夫既可以作为师长来教导妻子去更好地写作,又可以作为朋友与妻子互相交流诗歌词曲,亦师亦友。文学是他们共同的热爱,在日常生活中才媛可以与夫唱和,创作出一系列佳作,例如,张莹与方中履唱和,写下《和夫子韵》。

四、才媛个人意识觉醒

明清时期,整个社会环境相对宽松,为才媛提供了吟诗创作的条件。女子可以将心中的情感和想法表达于诗中,可以从一位女性的角度将事物的看法写于诗词里,女子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创作出大量作品,甚至整理出诗歌集,如方维仪编写的《宫闺诗史》。

才媛勇敢走出深闺,踏出大门,出去游玩,结识许多同样喜爱创作的朋友。她们时常吟诗作对,久而久之组建了自己的社团,她们一起写诗歌、词曲,互相唱和,互相点评诗作,互相进步,将自己创作的诗歌整理成集。

桐城也是一个拥有闺师传统的地方,那时对于创办女学比较倡导,很多才媛积极地投入女学,招收女徒弟,教授她们进行文学创作。她们亦师亦友,才媛带领女学生一起学习,这使得女子作品在文學创作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才媛越来越多,优秀作品也源源不断。

桐城的才媛并不认为自己比男人差,她们追求男女平等,她们不服输,她们努力学习写作,刻苦钻研,写出优秀的作品,其作品还能像男子作品一样,流传千古。才媛敢于走出深闺去拓展视野,结诗友、组社团,热心于教育,教授女子创作,追求平等,不服输,努力刻苦,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得她们文学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广。

五、结语

明清时期,桐城才媛涌现,因为她们处于一个优质的文学教育环境中。桐城的地域风景使她们感到心旷神怡,社会环境使她们接受文学熏陶,指引她们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通过父兄的启蒙与谆谆教导,或是与丈夫唱和切磋,才媛学到文学创作的技巧,同时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这些都是这一时期才媛留下不少佳作的关键。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本文系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重点项目“明清时期才媛的教育研究”(项目编号:tcszsk2017B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汪若冰(1985-),女,硕士,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化学、教育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桐城文学创作时期
桐城三祖传记文创作之差异探微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浅析桐城歌的艺术特征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安徽桐城六尺巷
开心一刻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