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之我见

2018-02-05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民乐中学510947陈清桃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 2018年2期
关键词:例题公式知识点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民乐中学(510947) 陈清桃

课堂教学是老师们进行传道授业的主要途径,也是同学们吸取知识的主要源头.现在新时代的教学已经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改革,竭尽所能地提高上课的效率,使得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吸收是我们每个老师的工作职责,也是需要我们每个一线老师所要深思的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结合自己从事教学工作以来的经验,总结出了几点意见.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上课讲解知识时,老师们要从实际生活环境或者是设置具体的情景来讲解新知识,从而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代入感和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掌握同学们的心理特征,把握到他们的兴趣点,以此来制订具体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上枯燥的理论内容讲述得充满趣味性和创造性,再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来设置相应的情景来进行教学,从而使得同学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中最授用的两种情况:一是从同学们的实际生活环境出发,二是从突出问题的矛盾性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内容设置情景模式,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枯燥,而是充满趣味性,使得同学们获得一个全新的学习突进,对学习充满了期待.

从具体的课堂内容出发,根据具体内容来设置与之相应的情景模式,从而引出知识点,使得学生们对新知识充满了好奇心,迫不及待地要学习新知识.例如,七年级上册“余角和补角”这节课的教学,我就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特点设置了重要的情景模式,那就是要测量两堵墙所围成的角∠AOB的度数,但人无法进入围墙,如何测量呢?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我模拟了一个日常情景,请男女生各一人到讲台前,要求他们按照老师的指引走动,让同学们细心观察他们俩走过的路线有什么特点.从这种情景模式的演练,自然而然就引出了本节课堂内容的知识点—-不等式组的解集(取公共部分).这样,同学们都很兴奋,热情高涨,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除了这种情景模式,在上课的时候,也可以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这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老师除了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外,还要懂得如何设置疑问和悬念,让学生能够沉浸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知识点,并就此提出疑问来巩固知识.例如,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时,通过探究平移变换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变化特点,是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h)2+k情况下由学生探究得出“上下移,k变化,上加下减;左右移,h变,左加右减”的规律,教师接着启发问:“在抛物线的解析式是一般式的情况下是否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呢?如抛物线y=2x2+4x-1,把它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____”.通过这种一个问题环扣着另一个问题的悬念模式,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以此来主动学习新知识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恰当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为此,老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照本宣科,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恰当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易学、乐学.如《垂径定理》的教学(人教版九年级),教材是先安排定理的探究,然后给出例题(赵洲桥的有关计算).而这道例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的知识点有垂径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解方程等,并且数据比较复杂(数据较大且是小数),处理起来比较繁难,如果照本宣科,得出定理后马上进入本例题的教学,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于是,我在此例题的教学时作了这样的处理:第一,讲补充例题1:如图1,⊙O的半径为5,圆心O到弦AB的距离OM为3,求弦AB的长.

接着让学生做变式练习:

图1

图2

(1)如图1,⊙O的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求圆心O到弦AB的距离.

(2)如图1,弦AB的长为8,圆心O到弦AB的距离为3,求⊙O的半径.

第二,讲补充例题2:如图2,跑道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已知CD=60m,E是弧CD上的一点,且OE⊥CD,垂足为F,EF=90m,求这段跑道的半径.

第三、开始讲教材上的例题:赵州桥是一座有着千年的历史的石拱桥,桥型为圆弧形,它的跨度是37.4米,拱高是7.2米,求桥的半径是多少?

这样先讲一些简单的知识点,然后讲一些难度较深的知识,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也容易明白.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恰当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我们从提高上课的效率这一个课堂教学目标出发,不仅可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自我创新,也可以融入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点到课堂上来,同时更鼓励学生自发的学习,发现新的知识点.这也就使得同学们和老师一样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遵循认知规律,重视过程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概念、公式、定理等都是数学学习最根本的知识,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一般不太注重讲述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而我们都知道,讲述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的推理逻辑的培养,是一种收获新知识的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数学能力.如果在课堂上,老师只讲述知识的结论而对知识形成的推理过程敷衍了事的话,这其实就是老师的失职,这种教学行为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就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对知识产生过程和推理的教学,就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着重讲述知识点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同时,还学习到了逻辑推理,认识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们全程参与到发现一个新的知识点,探索这个知识点,通过这过程来得出知识结论,就好像是他们自己发现了这些概念或者定理.因此,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把讲述一个知识点产生过程当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时,大家都知道,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且费时,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干脆不讲公式的推导过程而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要求他们把公式记住会用就行了.这样看起来节约了很多时间,很快就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其实不然,我曾做过对比教学试验,两个班的学生基础平衡,教学时,其中一个班先进行公式的推导,然后让学生归纳公式的特点,再应用公式解方程,这样一节课下来时间比较紧.另一个班则不讲公式的推导过程而直接给出求根公式,让学生记忆公式,然后讲公式的应用.显然,这样学生就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效果也不错.但到了这单元测验时,两个班的结果截然不同,讲了公式推导过程的那个班,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运用公式,而没有讲公式推导过程的那个班就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记错公式,有的甚至把公式都忘了.可见,加强知识点形成过程和推理的教学并不会耽搁课堂学习时间,反而会提高上课的质量.因为加强讲述知识形成过程以及推理过程,能够让同学们全身心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能够让他们有参与感觉,对知识点的认知也将会更加深刻.这样也就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能力,从而提高了上课的质量.

四、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新课程标准》就对现代的教学提出了指示,教学要使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因此,练习是同学们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设计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上课的质量.老师根据课堂所讲解的知识内容来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设计练习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做法:

(一)针对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设计对比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相似的、容易相互混淆的、又容易判断失误的知识点,不仅要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严格区分和对比研究,还要对这些知识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他们通过做练习来掌握各个知识点,同时能够明确区分出各个知识点的不同之处,不再出错.例如,九年级“二次函数”的教学,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后,学生容易将y=a(x+h)2+k中的k值理解成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值.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明确y=a(x+h)2+k中的k值与y=ax2+bx+c中的c值的意义是不同的,接着进行下列的强化练习.

求下列函数的顶点坐标以及图像与y轴的交点坐标.

(1)y=-(x+2)2+6

(2)y=-x2+2x+6

像这样的练习,就能使得同学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复习到各个知识点,同时也就了解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二)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分层练习

练习也是影响到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给学生布置练习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题.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先完成同样的基础练习,然后做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这样就能使得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下面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为例,在这节课,我设计了如下三组课堂练习.

(A组)直接写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2)若P(a+1,a-1)在第四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

通过这三组练习,能使每一类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知识点,从而使得同学们能进一步掌握好知识点.设计时应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出发点,恰当地改变思维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例如,在教学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利用这种方式的训练,能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提升了同学们灵活解题的实力.

五、抓住暴露问题,搞活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提问、同学之间的讨论、课堂练习等都会暴露出很多存在问题.事实上,同学们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从而导致“错误”是很正常的现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课堂教学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能反馈教学效果,让老师知道那些知识点需要如何讲述才能使得同学们能够很好地掌握.因此,老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并且对它们进行很好的利用,努力挖掘它们的潜在价值,让它们成为珍贵的教学资料.例如,在“因式分解”的教学中,我巡视学生做练习时,发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①2x2+2y2=2(x+y)2,②2x2-2y2=(2x+2y)(2x-2y),③x2-y2=(x-y)2等.于是我把他们的错误解法摆在黑板上,让大家讨论这些解法究竟错在哪里.同学们开始讨论起来,有的说①的错误是混淆了完全平方公式,有的说②主要错在没有弄清平方差公式的特点······气氛很热烈.我趁机问:你能做一回老师帮他们把这些错误改正过来吗?一听说让他们帮助纠正错题,大家很兴奋,纷纷举手要当“小老师”.于是我又趁热打铁问:你能写出一个多项式,使它能先提取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法来因式分解吗?一听说要让他们出题,大家又立刻兴奋起来,都赶紧动起笔,积极性非常高.其实,学生想要把题出好,首先要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用“提取公因式”法,怎样形式的式子才可以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这样的练习设计虽然对学生要求更高,但对巩固解决“因式分解”问题很有帮助.这种做法不同于以往的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做,练习方式新颖,学生非常感兴趣,效果很好.可见,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暴露问题重新设计教学,能有效地搞活课堂.唯有同学们具备较高的学习热情,并且还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那些奋斗在教学前线的老师们非常关注以及积极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再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得出一些很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例题公式知识点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