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现代中提琴音乐风格的演变探究

2018-02-03马垒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理性化中提琴音乐风格

马垒

摘要:在传统音乐作品演奏当中,除了室内重奏需要通过中提琴进行演奏之外,中提琴主要是交响乐队内声部中进行伴奏的乐器,随着现代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中提琴的音乐风格也随之发生了演变,在音乐作品演奏中的地位日益攀升,演奏技巧不断被创新,逐渐受到音乐领域的高度重视,其个性特色日一个凸显,不仅具有完善的演奏技巧,还具有空前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现代;中提琴;音乐风格;演奏技巧;主观化;理性化

现代音乐形式与流派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产物即为现代中提琴演奏及其艺术特征,它紧密关联着起于同一源头的不同音乐历史阶段。现代中提琴相较于古典音乐而言,其地位不管是在独奏乐曲中、还是在交响乐曲、抑或是室内乐曲当中都更具感染力,其个性化和技巧性不容小觑。中提琴作为歌唱性乐器,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它演奏的旋律可抒情、可甜美、可动听,因此,中提琴可根据音乐的不同曲调而作出相应的演奏。

1、主观化的音乐扩张

音乐历史学家各持不同的观点来划分现代音乐与浪漫派音乐,而柏辽兹、勃拉姆斯以及舒曼等大师在19世纪中期已创作出大量具有史学意义的浪漫主义音乐,不仅其“自我”创作意识日益突出,并且其技巧也打破了时空所带来的人为“分界线”。这种“自我”在形式和手法上不同于“传统”含义,更具“现代”意味,也就是说,它的主观愿望的体现是通过音乐扩张的方式来实现的。人们也是在这样的音乐状况使其对中提琴所关注的。人们在对经典和流行文化之间的差别进行考量的依据主要是时间,因为任一种文化的存在价值和内涵只有通过时间才能够得以公正的身世,所保存下来的也将都是最为丰盛的精神食粮,中提琴也就是如此。对音乐本质的认识情况和理解程度是核心的音乐审美问题,也是长期所争论的音乐美学问题。通常都会有一种主要音乐风格在以往历史时期中占据统治地位,而音乐思潮在20世纪中则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甚至相对立平行发展的现象。

2、艺术风格方面的转变

演奏形式随着作品的多样性而变得多元化,除了古典方式是现代中提琴所采用的主要演绎方式之外,其演奏中所采用的演绎方式还包含有:流行方式进行演绎、流行与古典方式相结合进行演绎、古典与流行方式相结合进行演绎,这种演奏方法主要是外部的,而情调和听觉效果则是演奏过程中所不断追求的目标,既要达到透明音色上的要求,又要形成曲式上的对称。横向进行的音乐是现代中提琴音乐中所注重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将其通俗的解释为旋律的表现性。首先,旋律被中提琴所采用的特殊演奏方法处理后更具韵味,能够将音乐的美感与内涵进行强调,其次,人工化的舒服将不再体现在中提琴的演奏中,不再对形式化的章程予以过度的重视。

3、理性化的中提琴音乐表现手段

旋律的地位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容小觑,这既取决于我国音乐文化背景的独特性,也与其审美情趣有着紧密关联。人们能够在中提琴美丽的琴聲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由于现代中提琴积极汲取和运用民族民间音乐旋律,致使其音乐表现手段的理性化得到显著提高,西方传统音乐受音乐艺术本身的内在规律所影响,其基本法则被相继打破,各个作曲家在这个过程中采纳了不同的途径和手段,不管是流派之间,还是作曲家以及作品之间,其面貌也就复杂于历史的任何时期。总会存在一种主要音乐风格在历史不同时期占领统治地位,而具有差异性和对立性的音乐思潮却成为20世纪常见的平行发展现象。有意识的实现目标成为中提琴理性化的音乐表现手段。它主要受结合一定的习俗、情感、制度以及信念等多方面因素而产生的理性化音乐表现手段,行动则是这种理性化的根本意义,倘若失去了理性化意义,那么也就不会发生这一切行动。

4、表现手段方面的转变

中提琴在传统音乐作品中往往是处于配角地位,它与大提琴或者是小提琴的表现能力和技术发挥无异,但是中提琴即便是作为配角,它既能够将中声部进行演奏,同时也能够将低声部和高声部进行演奏。再者,旋律是构成音乐的主要内容,通过旋律的理性化发展成为现代中提琴所采用的主要音乐表现手法,朦胧的光色和优雅的气氛是中提琴在传统表现中所追求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现代音乐艺术在现代音乐不断发展的影响下逐步与经济、政治、科学以及美术等艺术思想因素相融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中提琴的表现手段实现了创新,不同流派通过运用不同的展现方法来演绎不同的作品,究其根本,现代的主题时代大背景是其表现手段的主要依据,通过理性化的表现手段,有意识的体现目标。比如说《中提琴与钢琴鸣奏曲》这首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作者万年的创作思想通过中提琴和钢琴的合作得以集中体现,不仅其演奏技巧较为丰富,同时其思想内涵也十分深刻。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音乐艺术的复杂发展过程视为现代中提琴音乐风格的演变。交响乐是早期中提琴的起源,中提琴的发展和完善却是在管弦乐中,中提琴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加入管弦乐中,而中提琴的独奏则在19世纪开始衰败,直到一大批中提琴演奏家出现在20世纪初才改变了这个局面,与其他弦乐地位等同、平分秋色。相较于古典音乐而言,现代中提琴不仅改变了其演奏技巧,还改变了其演奏项目,时间成为沉淀经典与大众文化差异的主要载体,人们通过时间对中提琴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进行公正审视,其中最为典型的音乐文化就是中提琴。

参考文献:

[1]姜辉.小提琴作品创作个性与演奏技巧的关系——以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03.

[2]钱建明,赵国兴.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的调式形态及其旋律特点[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3,03.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性化中提琴音乐风格
福宝高腔山歌音乐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中国交响乐作品中的中提琴作用及其演奏技法
老余
转型期农村人际交往理性化探析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论人事管理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