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家庄市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8-02-03李天乔军旗许文霞葛祥明

河北渔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石家庄市渔业发展

李天 乔军旗 许文霞 葛祥明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推动农业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增效的重要渠道,是推进全域化旅游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休闲渔业当前属于新兴的新型农业产业,作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休闲渔业产业在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转方式,全力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融合发展上起到关键作用。

1 全国休闲渔业发展及河北省政策支撑

依托各自产业资源优势,全国从中央到地方都鼓励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建设美丽渔村,在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价值的同时,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结合型涉渔文化旅游新业态。而且休闲渔业已成为我国渔业的五大产业之一,与水产养殖业、捕捞业、加工业、增殖业并重。2016年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3 662.29亿元,其中渔业产值是12 002.91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为5 410.54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6 248.85亿元。其中,休闲渔业的产值664.54亿元,同比增长35.82%。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 901.25 t,比上年增长3.01%[1]。

2016年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制定并发布了《河北省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确定了到2018年的主要目标并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一是优化休闲渔业发展布局。发挥河北沿海和环京津的独特区位优势,重点推动“一带、三区”建设,即建成海上观光型产业带、休闲度假型产业区、鉴赏品味型产业区、观赏鱼类产业区。二是创建休闲渔业基地。按照休闲渔业的主要类型和地域分布特点,加快创建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效益好、管理规范的国家和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带动全省休闲渔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三是创建美丽渔村。在沿海及湖库周边区域,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同步开展美丽渔村创建评选活动[2]。

2 石家庄市休闲渔业发展基础与现状

目前石家庄市全市渔业面积1.52万hm2,其中:大水面1.43万hm2,池塘养殖水面782 hm2,常年水产品总产量3.5万t,渔业总产值5亿元。认证无公害产地18家,无公害产品15个。全市苗种生产企业发展到13家,渔业专业合作社19家。石家庄市地处内陆,虽然渔业产业比重不大,但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深,渔业经济除了对渔业提出的物质需求以外,对石家庄市都市型渔业文化休闲和生态建设方面的需求则越来越高。因此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全面发展观赏观光、垂钓游钓、休闲度假、涉渔生产生活体验、鱼文化餐饮娱乐等形式的休闲渔业,就成为今后石家庄市渔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石家庄市目前拥有成规模、品牌化的休闲渔业场所36家,在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的经营形式:一是水库垂钓观光型,以行唐县口头水库、灵寿县横山岭水库等为代表。二是渔业科技创新型,以鹿泉区河北康态中华鳖良种有限公司、滹沱河顺才特种鱼良种场、深泽县河北寿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唐县故郡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等为代表。三是综合农业产业园区型,以鹿泉区水韵阳光渔耕文化庄园、平山县东方巨龟苑、灵寿县河北兆江养殖有限公司等为代表。四是生态观光+餐饮结合型,以井陉县绿野渔业有限公司、鱼泉冷水鱼开发有限公司、鲜鱼码头等为代表。五是家庭农场型,以正定县大鸣荷韵家庭农场、平山县王凤龙冷水鱼养殖场、鹿泉区鹿河家庭农场等为代表(见表1)。

3 石家庄市休闲渔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石家庄市在休闲渔业的发展中虽取得一些成绩,也显示出一些亮点,但总的来说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设施轻服务、重养殖轻文化”等问题,在总体实力培养、产业发展布局、彰显休闲渔业地域特色及向文化旅游业转型等方面都有待加强。

3.1 休闲功能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

比如家庭农场型的休闲渔业基地占比较大,渔业科技创新型、综合农业产业园区型基地偏少,而且部分场所还仅仅停留在进鱼、垂钓、再进鱼、再垂钓的简单循环。尚未有效利用“游、吃、购、文、娱、享”等要素,将“农业、文化、旅游”融合打造成休闲渔业产业链,其“休闲”的内涵与外延还远远没能挖掘出来。

3.2 造血功能缺失,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由于休闲渔业普遍规模小、起步晚,自身经济凝聚力较低、人气欠旺,在资金投放回收方面速度缓慢,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产业根基薄弱,缺乏原生动力。发展要素资源制约直接导致持续动力不足,有些土地指标紧缺、沿滹沱河或饮用水源地水库周边环保要求形势严峻,发展空间不足,加上缺乏统一规划,经营类型单一,致使石家庄市休闲渔业发展思路尚待进一步理顺。

3.3 建设品质不高,差异化彰显特色能力不够

在休闲渔业建设中存在职能雷同,重复建设,缺乏特色等问题。一些家庭式渔场建设中存在生搬硬套现象,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特色未能充分结合,并且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服务。发展休闲渔业在规划布局上未能与旅游景点建设,与现代化渔业、示范园区建设以及三产服务业建设进行有机结合,休闲渔业产业在定位于“文化渔”、“科技渔”、“生态渔”和“品牌渔”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综合产能有待提高。

4 助推休闲渔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立足特色,打造渔业休闲体验新景观

围绕渔业生产过程、渔村风情风貌,突出特色抓好示精品园创建、知名品牌培育、服务体系建设、渔情乡土文化挖掘等环节,培育一批休闲渔业体验聚集地,吸引京津及周邊客源。全面推广“旅游+渔业”、“文化+渔业”模式,将旅游文化发展与美丽渔村建设相结合,精心培育打造一批深具特色的精品休闲渔业样板基地。继续以石家庄市沿滹沱河、沿太行山生态旅游休闲带为依托,平山县、鹿泉区、井陉县、灵寿县、行唐县等(区)县应发挥自身优势,继续推动渔业园区、家庭渔场向文化旅游型景区的转变,规划和绘制好自身的“休闲渔业地图”,形成多条以“渔业、渔村、渔事”为特色的渔业休闲观光高品质体验线路。

4.2 优化供给,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新常态

在风格独特、发展多元的石家庄市“休闲渔业”产业布局中形成最低的制度性成本、最优的营商环境、最高的资源配置格局,逐步实现由低效投资向高效投资、由低效养殖生产向高效养殖生产、由低效供给向高效供给转型,全市渔业走出一条突破经济发展结构的新路。发展休闲渔业要与发展渔业科技紧密结合,一是满足石家庄市市场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抑制无序捕捞,维护自然与生态的平衡。二是结合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渔业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继续引进并优化新品种及养殖技术,如大鳞鲃、柳根鱼、台湾鳗鳅、雅罗鱼引进与养殖技术推广等,使用科技来逐渐优化供给实现休闲渔业的新魅力。

4.3 创新发展,拓展休闲渔业新模式

增加投资、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县两级给予政策扶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支持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先进经营投资理念的社会资本进入石家庄市休闲渔业领域,创建“公司+基地+农户”新模式,创新使用“互联网+管理”和“互联网+服务”理念,探索“互联网+渔业”机制,在充分保障石家庄市休闲渔业独特精神气质与文化韵味的同时努力放大其经济的潜力。

4.4 精品发力,塑造休闲渔业新品牌

石家庄市虽已拥有“康态”中华鳖、“寿元”甲鱼、“滹沱河”特种鱼等水产品品牌,但总体上说品牌知名度还需不断提高。而且随着社会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加强,人们对于休闲场所及周边水质、环境等条件的关注,因此今后应在产品品牌基础上,打造休闲渔业产业品牌,以优质的水产品、优美的内外环境、优化的休闲服务来提高石家庄市休闲渔业的消费档次,扩大市场份额,延伸休闲渔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莎.2016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J].中国水产,2017,500(7):23-24.

[2] 周栓林.河北省制定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J].河北渔业,2016,263(11):62.

(收稿日期:2017-10-31)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家庄市渔业发展
农业农村部等两部门:全面开启渔业互助保险系统体制改革
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A letter to the young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中国渔业经济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基于1999—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