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开创宜宾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局面

2018-02-01王培宜宾市农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8年3期
关键词:特色农业

□王培/宜宾市农业局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热潮中,宜宾市农业系统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作为首要任务,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产业要兴旺、农民要增收、乡村要美丽,进一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努力开创2018年宜宾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1 锁定发展目标不动摇,注重久久为功

突出“转型创新,勇争一流”工作主题,坚持“12345”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这一目标;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农增收脱贫奔康两个重点;推进农业资源向农业资本、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三个转变;实施“五新”科技示范带动、“万亩地亿元钱”示范区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名优特新品牌建设四大工程;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目的。围绕全市农业“十三·五”期间实施“六大工程”、实现“六个二百”目标(即:实施基地“壮大”工程,新增现代特色农业基地13.30万hm2;实施主体“带动”工程,每年新增新型经营主体200个;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新增“三品一标”200个;实施项目“推进”工程,新增农业投资200亿元;实施经济“振兴”工程,新增农业综合产值200亿以上;实施农民“增收”工程,每年农业为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2018年力争实现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0%,种植业为农民人均增收200元,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 创新工作举措不缺位,构建五大体系

2.1 培育七大产业,着力构建现代特色农业的产业支撑体系

围绕产业要兴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利用宜宾市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丰富特色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七大产业。

一是培育以五粮液、叙府酒业等为龙头带动的特色粮油产业化经营。坚持以落实粮食安全区(县)长主体责任制为抓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并完成面积13.30万hm2。大力发展优质食用专用粮油、酿酒专用粮、畜禽专用粮(青饲料)作物,建成酿酒专用粮基地3.30万hm2。粮食产量稳定在224.00万t、油料产量稳定在12.00万t左右,力争实现综合产值76亿元。

二是围绕实现“233”茶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即:实施“两区”布局——优势名优早茶区和中高山优质生态茶区,建设“三基地”——6.67万hm2的优质早茶生产基地、绿色茶叶原料生产基地、茶叶生态康养基地,建成“三市”——中国优质早茶强市和优质工夫红茶大市、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市),培育以川茶集团、川红集团等为龙头带动的名优茶产业化经营。全力办好第二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和第十一届中国·宜宾早茶节,积极争创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市和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茶)业产业园。新建标准化茶叶基地0.33万hm2、改造老茶园0.67万hm2,干茶产量达6.8万t,力争实现综合产值160亿元。

三是围绕实现“三基地十园区百亿元”蚕桑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即:建设“三基地”——全省最大的优质蚕茧、桑枝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桑林生态康养基地,创建10个省、市级现代特色蚕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蚕桑产业综合产值达100亿元),培育以高县四川新丝路、珙县智溢等为龙头带动的优质蚕茧产业化经营。新发展标准桑园面积0.20万hm2,发放蚕种45万张,产茧1.84万t,力争实现综合产值50亿元。

四是围绕实现“两区百园”水果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即:狠抓“两区”建设——晚熟柑橘、茵红李两大国家级特色水果产业优势区,打造100个特色水果产业园),培育以领先农业、天康农业等为龙头带动的特色水果产业化经营。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庄、休闲农业专业村。新建特色水果产业标准化基地0.33万hm2、改造老果园0.67万hm2,打造20个特色水果产业园,全力争取1个省级水果重点县,水果产量达64万t,力争实现综合产值23亿元。

五是围绕实现“三区百园”蔬菜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即:抓好“三区”建设——特色出口蔬菜优势区、季节性外调蔬菜优势区、食用菌优势区,打造100个现代特色蔬菜产业园),培育以港峰农业、戎陈坊公司等为龙头带动的绿色蔬菜产业化经营。利用“三江九河”两岸冲积坝、低丘平坝区优越自然资源条件,重点发展优质、特色时鲜蔬菜和加工原料蔬菜等,加快形成“一山一水一特色”发展格局。新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标准化基地0.13万hm2,打造20个现代特色蔬菜产业园,蔬菜产量达273万t,力争实现综合产值105亿元。

六是围绕实现“一基地一品牌十园区三十亿元”烤烟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即:建成全国特色优质烟叶原料基地,力争把宜宾“浓香源”特色优质烟叶品牌创建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创建10个现代烟草产业示范园区,烤烟产业综合产值达30亿元),培育以宜宾烟草公司、烟农专合社等为龙头带动的特色烤烟产业化经营。建设特色烟叶基地0.35万hm2,协助打造县级现代烟草产业示范园区4个,收购烟叶6 500 t,力争实现综合产值6亿元。

七是培育以中药材龙头带动的产业化经营。坚定以“抓龙头、建基地、创品牌、兴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抓好青蒿、川砂仁、山银花等食用、药用中药材的品质化栽培,积极做好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努力打造“生物制药新洼地”。新增和改造道地中药材产业标准化基地0.33万hm2,力争实现综合产值3亿元。

2.2 实施四大工程,着力构建现代特色农业高效发展体系

一是推进“五新”科技示范带动工程。以推广新品种为先导、以应用新技术为支撑、以示范新模式为引导、以运用新机具为手段、以探索新机制为突破,分别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新机制5项以上,建设“五新”示范基地10个、面积达到0.67万hm2,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以上。积极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加快建立健全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加强农业良繁体系建设,启动地方特色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

二是推进“万亩地亿元钱”示范区建设工程。坚持实施质量效益战略,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突出特色和规模,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粮经、粮饲、经饲、粮经饲、粮经禽(畜)、粮经菌、粮经药等土地立体综合开发利用模式,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万亩地亿元钱”立体高效综合利用示范区10个、面积0.67万hm2,实现农业综合产值10亿以上,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推动出台《关于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实施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培育一批在国内、省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支持“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导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新发展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0户以上,抓好“十佳”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评选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引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示范作用。

四是推进名优特新品牌建设工程。坚持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培育壮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扩大“天府龙芽”“宜宾早茶”“宜宾蚕茧”等省、市级区域品牌影响。支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新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50个。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建设,完善和健全市检测中心、区县检测站、乡镇检测室的检验检测体系,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上追溯范围。组织开展全市优质品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工作,表彰一批影响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市级名优农产品。

2.3 强化保护利用,着力构建现代特色农业的绿色文明体系

一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实施绿色兴农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保护农业资源和修复生态系统。全面贯彻“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大力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实施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工程。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监测,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持续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启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加快农业绿色转型。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重点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建设一批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按照“养殖场+沼气工程+特色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模式,促进农村能源转型升级。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生态循环补偿制度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三是挖掘农业绿色文化底蕴。以产业基地为基础、创意农业为手段、农耕文化为灵魂,加快休闲农业、康养农业景区建设,打造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休闲农业镇、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康养农庄,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重点培育打造翠屏区凤垚香谷和桔香园、宜宾县天宫山茶海和岷江蔬菜产业园等10个休闲农业基地,新建农业主题公园10个。

2.4 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构建现代特色农业多元投入体系

一是切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协助10个区县全面开展和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指导好宜宾县完成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和做法,以试点促示范,带动面上300个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重点落实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权、收益权,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的实现形式。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二是全力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及四川省有关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政策规定精神,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体系和信息库建设,大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托管、“大园区+小业主”、“农业共营制”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力争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67万hm2以上,2 hm2以上规模流转达到3.33万hm2以上。探索建立风险保障金和履约保证保险的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继续推进国有农场改革发展。全面贯彻中央及四川省农垦改革发展意见,认真按照全市农垦(农场)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区县编制上报改革方案,按要求完成农场改革发展工作任务,切实保障农场和职工权益。按照先易后难原则,整体推进和全面完成国有农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国有土地保值增值。

四是扩大农业开放合作。利用第二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四川农博会、等展会平台,加大品牌推介和产品促销力度,促进宜宾农业“走出去”。加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澳台地区市场。加大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做细做实合作项目,确保合作实效。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创新“互联网+”品牌农产品行动,充分发挥全市2 354个益农信息社作用,开展特色农产品直销、农业技术服务触网、休闲农业上网营销等电子商务试点,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占农业生产总值的6.5%。

五是创新农业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及四川省项目资金,力争全年争取各级财政项目资金10亿元以上,带动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30亿元以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积极探索市、县级土地的资源资产评估、流转交易和抵押贷款收储(信息)三个中心建设,努力推进农业资源向农业资本转变。深化与银行、保险公司的合作,力争新增农业抵押贷款5亿元以上。特别是要用建设城市化的理念发展农村、用建设工业园区的投入机制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协助区县党政筹建国有农业投资建设公司,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工程建设,努力形成多元投资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新局面。

2.5 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构建现代特色农业服务保障体系

一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以创“四好”班子为抓手,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三级联述、联评、联考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完善机关学习制度,加强现代农业经济理论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业干部人才队伍。

二是扎实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法治工作“一岗双责”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强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深化农业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规范权力依法公开运行。加大涉农违法查处打击力度,发挥农业执法“绿剑护农”作用。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正面回应农民的合理诉求,依法按政策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三是持续用力抓好扶贫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涉农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抓好农业技术帮扶,进一步调整优化贫困村农技员、贫困县专家服务团和非贫困村农技巡回服务小组,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菜单式服务,实现农技服务全覆盖,同时,培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等的帮扶能力。

四是着力强化行风政风建设。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聚焦资金项目安排使用、选人用人和物资服务采购等重点领域,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完善制度机制,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作用,让干部职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3 强化组织保障不松懈,确保工作实效

3.1 强化组织领导

市、区县农业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市农业局实行“六个一”联系制度,即班子成员分别联系1个重点村、龙头企业、农业专合社、“万亩地亿元钱”示范基地、国有农场和为民增收项目,做到经费、人员、时间“三个百分之百”投入到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工作中去。

3.2 强化宣传引导

利用传统、新兴媒体广泛宣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广各类成功经验及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良好氛围。

3.3 强化目标考核

宜宾市农业局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任务纳入对局属各科室站和区县农业局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采取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考核、定奖惩的工作制,实行月月考核、季度交账、年终考评方式,定期通报,逗硬奖惩,凸显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加力加压态势。

猜你喜欢

特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特色种植促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特色小镇”看“浙”里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