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行动为推进乡村振兴助力

2018-02-01陈开勇蔡红四川省农业厅科教处四川省科技厅农村处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8年3期
关键词:农技四川省科技

□陈开勇 蔡红/.四川省农业厅科教处 .四川省科技厅农村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2 0 13年在山东考察时专门指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遵循这些重要论述,四川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导向,科学布局农业科技资源,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培训质量,注重农业科技成果协同推广转化示范,加快实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农业科技教育支撑乡村振兴作用明显。

1 不断强化农业基础科研,努力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四川省农业科技领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线,突出优质、绿色、高效三个重点,制定并出台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实施方案》,研究规划了优质专用品种培育引进、优质特色产业瓶颈技术创新、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创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五大工程,强化农业科技政策保障。开展了“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建议”课题调研,提出了6条对策建议。

围绕四川省主持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力实施省级基础科研计划、应用科研计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创新基地(平台)、人才计划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创新等科研项目。一是组织实施一批育种项目。整合产学研单位90余家实施商业化育种项目26项、公益性育种项目28项和高新技术育种平台建设项目4项,初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业研结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商业化育种机制与育种体系框架。二是组织实施科技扶贫专项357项,建设科技扶贫服务运管中心103个。三是在首批国家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实施中,四川主持的两个重大专项——“西南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和“西南小麦区优质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培育”获国家支持。四是国家启动在全国创建3个综合性和3个专业性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成都市和眉山市通过积极争取,均已纳入国家立项,其中,成都市已获国家批文在全国率先建立“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四川省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创新联盟建设启动筹备。五是基础实验条件进一步改善。争取中央投资新增下达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在川建立试验站62个,组织5家农业企业首次向国家申报了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50余家,新组建农村领域省级产业技术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六是加速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组织申报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155项、授奖70项,其中,主研或参与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中华农业科技奖20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45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授权及专利权83项,形成技术标准规程12个。重点支持优质突破性农畜新品种、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中高端特色新产品、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新模式等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各地立足“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布局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100多个,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新装备300多个(项)。强化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建设科技孵化器、星创天地等成果转化平台,成功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71家。七是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11个省级涉农科研院所、10个市级涉农科研院所、62个县(市、区)纳入试点范围,落实农业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离岗创业、成果处置、收益分配等政策措施。据统计,5 000余名农业科技人员参与改革试点,离岗创新创业科技人员达200余人,创办经济实体100余家,有偿转让技术成果156项;遴选800名科技人员赴“三区”开展创新创业服务。

围绕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品种源头创新。四川省全年育成农作物及畜禽新品种83个,其中,国审品种18个;创制育种新材料419份,研究集成新技术16项、新工艺17项,研发新产品33个。作物新品种推广超过266.67万hm2,畜禽水产新品种(配套系)推广600万头(只)以上,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良种支撑。一是启动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规划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六大体系建设。二是首次将水禽和家兔纳入核心育种场遴选,首批建设了核心育猪场7个、羊场1个、禽场3个,对全省6家企业2 400头奶牛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组织8个种猪场测定种猪20 000头以上。从国外引进优良外种猪1 200头;对四川省43个中蜂养殖区域的中蜂样本进行了形态指标测定和SLAF简化基因组测序。三是推广优良桑蚕新品种。强化育种攻关,推广以川山×蜀水、芳绣×白春、川桑98-1等为主的“川字号”蚕桑新品种,引进推广雄蚕品种,新蚕品种川山×蜀水、芳绣×白春和雄蚕品种推广量已占总量的20%,全省蚕桑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四是建设牧草繁殖评价点5个共10.33 hm2,抗性鉴定牧草475份,筛选优质牧草120余份,创制牧草新材料552份,选育省审定品种11个。五是在12个市(州)开展了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分布调查,摸清了野生莼菜、冬虫夏草、野生大豆、野核桃、兰科兰属、野生猕猴桃、野生稻、小麦近缘种、名贵中药材等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四川省有184种农业野生植物,其中,24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持续推进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建设。

2 切实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聚焦“川”字头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实施十大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示范项目,部署创新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技术攻关清单”落地,组织实施作物丰产高效栽培、畜禽健康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土壤污染防控、绿色农业发展等技术攻关项目,攻克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100余项,尤其是在水稻广谱抗稻瘟病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中下游西部水稻多元化种植水肥耦合与肥药精准减量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水禽重要疫病免疫防控新技术研究”落户四川。新一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整优化后,四川省在大宗淡水渔、家禽饲料营养、油菜抗病等领域新增了岗位专家,全省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36个。四川省省级地方创新团队加快向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规划布局,2017年新增建设肉牛、肉羊、淡水渔3个产业体系创新团队,新增岗位专家34个、示范基地县17个。

大力实施“四川盆地水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在10个县建成示范区3.93万hm2,一季中稻平均产量9 511.50 kg/hm2,比项目实施前平均增产14.94%,肥料利用率提高10.3%~15.8%,水分利用率提高15%~22.6%,并在40个县累计辐射350.63万hm2,平均产量8 352.00 kg/hm2,增产4.66%;集成了以集雨保墒减蒸、集雨补灌、秸秆覆盖等节水抗旱和土壤培肥、旱育壮秧、优化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为核心的高效栽培模式5套。

新增实施“长江中下游西部水稻多元化种植水肥耦合与肥药精准减量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重点研发计划。有118名研究人员参与在成都、绵阳、眉山、自贡等10余市开展的中稻、中稻/再生稻、套作玉米科技创新试验和核心区创建,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了试验示范基地13个,开展了30个田间试验研究,建设粮食丰产增效攻关田超过13.33 hm2,启动建设了粮食丰产增效核心区1 000.00 hm2。创新了优质稻保优提质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再生稻两季丰产增效关键技术、带状套作玉米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等6项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了再生稻“底肥一道清”复混肥和水稻环保育秧基质2项新产品,被新遴选为全省农业主推技术1项。一季中稻育插秧机械化和丰产增效栽培技术进一步突破,蔬菜等早茬口机插稻平均产量超过11 250.00 kg/hm2,小麦、油菜等迟茬口机插稻平均产量超过10 200.00 kg/hm2;直播稻“种肥药一体化”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平均产量超过9 750.00kg/hm2,效率提升20%以上。再生稻轻简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两季产量合计超过13 050.00 kg/hm2;玉米定量坐水种机播和套作玉米高效机收技术,解决了套作玉米节水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播种节水60%,省工80%,平均产量超过10 200.00 kg/hm2。

3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制定印发《四川省“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乡村振兴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遴选确定培育机构,精准调查摸底培育对象,注重提升培育质量效能,分层分类强化人才培训培育。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基本形成。四川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现场推进会,农业经营CEO队伍培育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 885人、青年农场主430人。一是注重村级基层管理人才培训。把村两委会负责人纳入脱贫攻坚示范培训,重点培训扶贫方针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和基层服务方法,使两委会负责人能在观摩交流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二是大力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全覆盖培训驻村农技员和农业专家服务团、农技巡回服务小组的专业技术人员,缩短知识更新周期和科技成果转化距离,切实解决专业不对口和帮扶产业技术不对路等问题。三是重点培训农业新型主体。以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骨干培育对象,对“田秀才”“土专家”重点培训提能。四是壮大实用技术“明白人”队伍。通过集中培训班、院坝交流会、示范现场、巡回观摩、农民夜校、田间学校、一对一指导等方式,手把手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持续培养壮大技术“明白人”队伍。

4 健全农技推广体系,保障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以提高农技推广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为主攻方向,统筹兼顾新型农业主体和小农户的服务需求,坚持深化改革增活力、创新机制提效能,培育精干专业推广队伍,打造科技示范服务平台,推广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为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一是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在崇州市、广汉市、宣汉县、丹棱县开展基层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推进公益性农技推广与经营性技术服务融合发展,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有效供给,对宣汉县等地农技人员离岗创新创业试点经验进行了调研总结提炼;在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等的45个深度贫困县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试点,由县级农业部门为实施主体,负责招募、使用和考核,按照发布需求、个人申请、技能考核、研究公示、确定人选、签订服务协议等程序共招募特聘农技员199名。二是稳步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意见》,加强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技员组织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组织部、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切实解决基层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招人难、空编严重的问题,确保各类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加强空岗补员,组织县(市、区)及乡(镇)选拔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符合岗位职责要求的人员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有针对性地弥补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提升实作水平和专业技能。开展知识更新培训36 285人,其中,省级培训了6 925人,市(州)级集中培训了22 916人。组织全省种植业、农机、畜牧和水产乡镇包括区域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全员,开展全国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创建活动,四川省有16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五星乡镇农技推机构(种植业),截至目前,全国已认定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304个,其中,四川省已有21个。组织开展“全国最美农技员寻找活动”,农业部2017年100名最美农技员中四川有4人,其中,1人荣获“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称号,还有5人获得“全国最美农技员”提名。三是建设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依托农技推广补助项,围绕地方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示范推广到位、培训指导到位、产业引领到位的要求,通过自建、租用、合作等方式,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51个,其中,具有自主产权的64个、长期租用的291个,并开展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将基地打造成农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的展示窗口、辐射源以及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指导服务的综合平台。四是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完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遴选和考核激励机制,立足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任务要求和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遴选能力较强、乐于助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等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共培育示范主体127 644个,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6 788个、传统农户88 664个。五是遴选推介农业主推技术52项。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达71.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在95%和85%以上,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机械化水平达57%,病虫害综合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

5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助力精准脱贫攻坚

深入实施《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助推精准脱贫行动方案》和《培育新型农民助推精准脱贫行动方案》,组织各级农业部门不断充实驻村农技员、农业专家服务团、农技巡回服务小组力量,强化考核激励,突出技术帮扶助推精准脱贫。一是充实驻村农技员队伍。修订印发《四川省农业产业扶贫驻村农技员考核办法》和《四川省农业产业扶贫驻村工作督检考核结果运用办法》,按照“一村一名、全覆盖”原则,组织选派农技员11 948名,调整优化驻村农技员1 615名。二是壮大农业专家服务团力量。优化整合农业专家服务团985个。印发《关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对口技术帮扶深度贫困县的通知》,按技术帮扶县不交叉原则,每个创新团队帮扶3个深度贫困县。按照《关于认真做好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全覆盖选派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的通知》,坚持“市(州)统筹,以县(市、区)为主”原则,从本辖区内农业技术人员、种养加大户、“田秀才”“土专家”选派技术人员,组成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2 732个,组织开展了“春季攻势”“科技三下乡”“科技藏区行”“秋季百日行动”等农业产业技术进村入户服务指导;在贫困县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点2 480个、示范户77 954户,实施国家、四川省科技扶贫项目357项;培训驻村农技员14.4万人次、村两委负责人7.4万人次、贫困农牧民220.4万人次,“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服务量超过1 635.6万次,专家服务达5.2万人次。300名优秀驻村农技员受到了四川省委表扬。

猜你喜欢

农技四川省科技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