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校园欺凌行为及其对策

2018-01-31于振江

新一代 2017年20期
关键词:校园对策

于振江

摘 要:校园欺凌的概念、危害性、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了不少学生之间蓄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凌、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校园;欺凌;对策

一、校园欺凌的概念

校园欺凌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校园中的类似行为,多指同学间欺凌弱小的行为。我国中小学校园内,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现象并不少见,尤其在3-6年级,是最为频繁发生的时期,且普遍存在着。高年级学生欺凌低年级学生,向他人脸上吐唾沫、强令他人从胯下爬过;学生群体之间肆意欺凌、私下起绰号,嘲讽、取笑同学的有关私人问题(如家庭背景、父母职业、个人缺陷和日常行为习惯等等);对隐私的侵害,如学生侵入他人私人领域(书包、日记、通信、身体等)并予以公开宣扬,擅自公布他人隐私等等。

二、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一)对于被欺凌者而言

通常会影响受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欺凌的学生通常伴有失眠、头痛、忧郁等症状;学生精神上出现萎靡不振、意志消沉,通常遭受嘲笑、谣言及身体欺凌的受欺凌者会显得孤独无助;受欺凌者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抑郁、沮丧、惊慌、恐惧乃至绝望等症状,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学生在受到身体上或心理上的欺凌之后,通常会出现上课迟到和旷课的情况,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会下降,注意力及反应能力也随之降低;长时间受到欺凌的孩子,其性格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对于欺凌者而言

他们往往是在學习上受到挫折或在与同学的关系上感到严重的挫败感后,喜欢通过欺凌其它同学来获得瞬间的快感和满足,欺凌者往往脾气暴躁,容易被激怒,控制力较差;欺凌他人可能会造成以后的欺凌犯罪或行为失调,研究者们认为欺凌行为是欺凌者今后反社会和犯罪行为的隐患。

(三)对于旁观者而言

当欺凌发生时,经常有更多的人参与欺凌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决定导致欺凌的发生。旁观者实际也是欺凌方程式扩散的另一种元素。当孩子们不得不在充满着恶霸环境的氛围中学习,他们往往会有一种自己也被欺凌的感觉。欺凌事件的旁观者也可能会开始表现出心理健康问题,并可能出现抑郁或在社交场合中有不安感。这有可能会导致孩子逃学或试图找理由缺课。

三、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首先学校道德教育的欠缺是重要原因。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但是在现行的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中,道德教育被严重轻视。大多数学校对道德的教育都很形式化。一味的偏重知识教育,而忽略了道德教育,结果便是培养了一群连最基本的善恶都判断不了的“人才”。

其次强大的升学压力使现今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加剧也是造成校园欺凌的原因之一。过分偏向于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则不够尊重。处于不利地位的“差生”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关心,而且还会被同学冷落,被群体所孤立。从而导致心中的不满情绪加剧,此时一旦接触到社会的暴力文化,便有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的施暴者。

再次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娇生惯养,在团体生活中唯我独尊现象十分突出,兄弟姐妹的数量减少,很多青少年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不知道在出现问题时应该如何应对。于是便产生了采取欺凌的方式与他人相处的现象。

还有在现代社会中,媒体成了情报提供、宣传的主要渠道。现在的青少年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杂志等很多媒介获取社会上的信息。比起学校和家庭,这些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另外,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国外的一些含有暴力内容的电影、电视、动漫等等大量流入国内。网络、游戏厅也提供大量包含暴力内容的游戏。这些都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人类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也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因此青少年一旦对此类含有暴力内容的信息产生兴趣并加以模仿,就极有可能会对身边相对弱小的孩子采取暴力行为。

四、校园欺凌的对策

面对校园欺凌行为,并非是某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采取政府支持,学校干预,全民行动的方式进行综合防范和整治。

(一)在国家政策层面上

制定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政策法规。国家要明确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法律救济和施害者的法律责任。主要表现在不断完善有关欺凌的法律法规。不断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和惩罚,使学校安全成为法律规定的政府目标。

(二)在社会层面上

创造出有助于有效治理校园欺凌的社会环境,举行反欺凌周活动,集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政府部门要设立专门的反校园欺凌网站和各类预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机构,很多公益性组织和专家也参与其中,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防控体系。

(三)在教育者层面上

强调教育工作者在关注青少年学生成长上的法律责任,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老师在服务管理学生行为上的地位和作用,拨付专项经费用于老师的培训,帮助老师掌握识别校园欺凌和进行早期干预和行为矫正的方法。学校要通过问卷调查、搜集数据,对欺凌行为发生的频率、原因、特点、危害以及学生对待校园欺凌行为的态度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针对具体的校园欺凌问题提出可行的干预策略。学校还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品质,关心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健康成长,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还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爱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走,找对策去!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